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84例病变范围不超过中甲基板的慢性鼻窦炎1型、2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2组的治疗效果、麻醉效果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病变未超过中甲基板的慢性鼻窦炎1型、2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更为安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窦灌洗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及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4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中药鼻腔灌注液进行鼻窦腔灌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灌洗(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5 mg地塞米松+16万U庆大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黏膜纤毛传输功能(MTR)、嗜酸粒细胞(EOS)数目、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以及IL-5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45/47)比80.9%(38/47),P<0.05];治疗后,观察组MTR显著高于对照组[(6.3±1.3)mm/min比(5.7±1.1)mm/min,P<0.05],且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EOS、IFN-γ、IL-4以及IL-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2.8)个比(16.0±2.3)个,(10.2±1.4)pg/L比(19.2±2.6)pg/L,(37.0±4.5)pg/L比(45.3±7.8)pg/L,(38.8±7.1)pg/L比(45.6±8.3)pg/L,P<0.05],且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鼻窦灌洗辅助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可有效促进患者黏膜纤毛功能康复,减轻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鼻腔黏膜防御、保护功能的康复,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修正性鼻内镜鼻窦手术(RESS)与初次鼻内镜鼻宴手术(PESS)后的主客观疗效,了解既往鼻窦手术史是否会影响RESS的术后疗效,RESS是否能取得与PESS术同样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赛结局测试20条(SNOT-20)、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训查(SF-36)、慢性鼻-鼻窦炎(CRS)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以及LundandKennedy内镜评分系统对45例RESS患者和59例初次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进行主客观疗效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朵两组患并VAS评分、SNOT-20评分和SF-36评分术后均得到湿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手术前后生活质齄评分和改善情况以及LundandKennedy内镜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遁应证及允分合理的嗣手术期综合治疗处理前提下,结合熟练正确的手术操作可消除既往鼻部手术史对RESS疗效的不良影响,RESS能够取得上亍PESS相似的主客观疗效。  相似文献   

4.
唐强  阮标  段炼  熊玉玲  粱绍伟  范勇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2):101-103,113
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无效的原因,提高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2月间住院的426例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如有伴有鼻中隔偏曲或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同期行鼻中隔成形或下鼻甲及中鼻甲整形术.结果术后定期随访1 a,其中有效例数393,有效率92.2%;无效33例,无效率7.8%.结论做好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术后鼻腔冲洗及鼻窦内窥镜下换药,术中微创操作有助提高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9-02~2012-02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120例患者中治愈96例(80.0%),显效17例(14.2%),无效7例(5.8%),总有效率为94.2%。结论围手术期准备充分、手术操作精细恰当合理、坚持术后随访、加强术腔清洁处理等措施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50例(84.7%),好转6例(10.2%),无效3例(5.1%).3型之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仅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50例(84.7%),好转6例(10.2%),无效3例(5.1%).3型之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仅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3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34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结果344例患者中,Ⅰ型治愈率95.7%(245/256),好转率4.3%(11/256);Ⅱ治愈率82.5%(66/80),好转率15%(12/80),无效率2.5%(2,80);Ⅲ型治愈率25%(2/8),好转率50%(4/8),无效率25%(2/8)。Ⅰ~Ⅲ型总有效率为98.8%。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259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配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89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892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及手术1年后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标准,以手术后1年为近期疗效评估时间,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进行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892例中治愈759例(82.5%),好转133例(15%),无效22例(2.5%),均为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手术并发症为眶纸板损伤27例,脑脊液鼻漏11例,术后大出血1例,筛顶损伤6例,多数并发症发生于手术后初期。结论认真的围手术期治疗、建立术后严格的鼻内镜随访换药制度是防止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复习我院1998年以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期病例80例治疗体会。结果:术前冠状位CT能帮助熟悉解剖,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术后随访是手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出中鼻甲处理原则,对合并重度上颌窦炎症的病例需做柯-陆氏手术。结论:内窥镜的技术应用应与传统的鼻窦炎手术有机结合.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与全身麻醉复合不同成分局麻药行双侧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气管内全麻术后芬太尼静脉泵镇痛;BL组与BLF组气管内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BL组局麻药为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BLF组局麻药为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1 μg/kg芬太尼.三组均采用相同药物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T0)、切皮(T1)、切皮后15 min(T2)、缝皮(T3)、气管拔管时(T4)、气管拔管后5 min (T5)、气管拔管后10 min(T6)的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药物用量、苏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时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MAP和HR在T1-6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丙泊酚(10 mg/mL)及瑞芬太尼(40 μg/mL)输注速率,A组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甲状腺至切除,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苏醒、拔管及开口回答问题时间,A组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12、24 h疼痛VAS评分,A组在2h内评分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术后4、6h评分高于A组与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h后A组与BLF组疼痛时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组4h内VAS评分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例发生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L组(3例)和BLF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平稳,麻醉药用量少,苏醒快且平稳无躁动,术后镇痛效果好,时间长,不良反应小,可安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棣 《安徽医学》2011,32(7):926-92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1例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辅以术前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处理及随访观察。结果经随访6个月~2年。治愈126例(83.44%),好转20例(13.25%),无效5例(3.3%)。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6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其中32例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14例采用改良Wigand技术[1]。结果:病变清除满意39例(78.3%),欠满意10例(21.7%)。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术前CT扫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方法在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7例鼻内镜术后慢性鼻窦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鼻腔冲洗,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促进鼻腔粘膜修复,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是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一全麻组(GA组),GEA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A组给予单一全麻,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EA组在手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 I-II级的鼻内镜手术患者40例,分成2组,即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组(S组),2组均采用静脉诱导。T组气管插管后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使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60之间。记录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3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和BIS值,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降压药使用频率以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与S组比较,T组MAP在T3时较低(P<0.05),Sp O2在T5时较低(P<0.05)。与T0时比较,S组MAP在T1~T3时降低,T4时升高(P<0.05),HR在T4时加快(P<0.05),Sp O2在T1~T3时增加(P<0.05);T组MAP在T1~T3时降低(P<0.05),HR在T3时减慢(P<0.05),Sp O2在T1~T3时增加,在T5降低(P<0.05)。与S组比较,T组苏醒时间短(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P<0.05),术中需额外降压药行控制性降压例数较少(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围术期血压控制稳定,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方法: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内镜术后炎性黏膜纤毛功能、Th1/Th2细胞因子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结果:治疗后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使用和不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全身麻醉下进行部分骨科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76例ASAⅠ或Ⅱ级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T组)、对照组(C组)各38例.使用琥珀酰胆碱诱导后,T组只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按常规使用阿曲库铵.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30~60之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切皮时,术后30、60 min和拔管后的BIS值和四个成串刺激比(T4/T1,TOFr),比较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及不良反应,术后请外科医师评价肌松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外科肌松评价、术中体动次数、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无显著差异;T组插管后各时点TOFr均显著高于C组(P < 0.01),丙泊酚用量多于C组(P < 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 < 0.05),拔管后BIS值显著高于C组(P < 0.05),术后20 min OAA/S评分明显低于C 组(P < 0.05).结论 无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骨科手术比使用者呼吸恢复早,拔管快,清醒程度好,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继平  彭程 《海南医学》2008,19(10):36-37
目的 探讨单纯静脉全麻下支撑喉镜加鼻内镜行声带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68例ASA Ⅰ-Ⅱ级患者,采取单纯静脉注射芬太尼、曲马多、异丙酚作全麻,在支撑喉镜加鼻内镜下进行声带手术,术中全程监测人室后、诱导后、置人支撑喉镜时、置人支撑喉镜后2min、退出喉镜时、清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上支撑喉镜时MA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诱导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HR在上喉镜时与诱导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O2在置人喉镜后2min下降,与诱导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经加大氧流量SpO2回升.术中除2例因喉头水肿延期手术外,其余病例无躁动、无气管痉挛,术后苏醒快而平稳,术后随访无并发症.结论 在准备充分、采用单纯静脉全麻下支撑喉镜加鼻内镜行声带手术,术野清晰、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清醒快、副作用少,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