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贵州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评估运转情况,为贵州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06-2010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接触者及其他人群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2 204份AFP病例粪便标本,332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310份其他人群粪便标本。从AFP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其他肠道病毒(NPEV)209株,脊灰病毒(PV)54株;从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到NPEV33株,PV6株;其他人群中分离到NPEV27株,PV9株。所有PV阳性分离物均送到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全部为疫苗相关株。贵州省脊灰实验室每次均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结论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PV)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贵州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情况。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新疆2012年报告的儿童和成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及环境污水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和结果分析,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对脊灰病毒(Poliovirus,P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分离到的PV株做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结果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WHO的要求,共收到儿童和成人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1227份,环境污水标本12份。从儿童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 14株,分离率为5.6%;非脊灰肠道病毒28株,分离率为11.3%;从环境污水标本中分离到PV 104株。所有PV经NPL进行ITD,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运转正常,在成人和儿童AFP病例及环境污水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恢复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维持河北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对培养出的阳性毒株进行病毒鉴定,确定为脊灰病毒(PV)后再做型内分析.结果 2006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检测474例AFP粪便标本948份,分离出脊灰病毒31株,全部为疫苗株,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64株.26例AFP病例采集了接触者粪便标本共计130份,分离到PV 1株,NPEV 5株.结论 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没有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株病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及我省脊灰病毒(PV)核苷酸序列变异情况。方法:分析11个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经计算机联网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录入的数据库、国家及我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的数据。结果: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81例,省脊灰实验室共收集粪便标本950份,所有粪便标本用L20B(转人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系)、RD(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同时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从31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分离率为6.5%,并对所有PV进行了血清定型。从71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NPEV,分离率为14.9%。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共计38株。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对38株PV重新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复核,结果符合率为100%。同时国家脊灰实验室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两种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并对其中27株进行了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未检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或野毒株,全部为脊灰疫苗株。结论:河北省2006年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细胞系敏感性没有降低,脊灰实验室质量控制良好,继续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方法脊灰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河南省2002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610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31/10万。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5%,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96例,占86.41%;574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62例(68株),阳性率为10.8%;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例(33株),阳性率为5.0%;AFP病例接触者28例,分离出PV5例(5株);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或疫苗变异株。结论AFP病例实验室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2005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5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实验室资料,评估脊灰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经计算机联网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库。结果2005年31个省CDC从5 195例AFP病例中收集了10 340份粪便标本,所有粪便标本在L20B、RD细胞上同时进行病毒分离。从29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分离率为5.64%;从551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为10.61%。国家脊灰实验室共收到各省CDC脊灰实验室送检的404株PV标本;其中293株分离于AFP病例,其余分离于AFP病例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人群。对404株PV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进行型内鉴定,PVⅠ型疫苗株72株,PVⅡ型疫苗株138株,PVⅢ型疫苗株74株,混合型疫苗株91株,PV NPEV 12株,Ⅰ、Ⅱ、Ⅲ型疫苗变异株分别为6、6、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型内鉴定,共鉴定单型毒株521株,其中疫苗类似株(SL)498株,占所有送检毒株的95.59%;非疫苗类似株(NSL)2株,占0.38%;双反应株(DRV)18株,占3.45%;阴性2株;无效1株。所有型内鉴定异常和部分从高危零剂次服苗者分离的118株,做了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在江苏、安徽省CDC陆续送检的编号为9230病例的33份病毒分离物(其中江苏省2份,安徽省31份),连续8个月从安徽省舒城县1例免疫缺陷患儿分离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VDPV);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图谱显示,19株Ⅱ型iVDPVs,13株Ⅲ型iVDPVs。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使用5份盲样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职能考核,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成绩均为满分。对14个省CDC脊灰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核,全部通过认证。结论中国2005年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完整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证实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Ⅰ型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VDPVs),分析cVDPVs发生原因,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和临床相似症状的其他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方法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V)分离鉴定与基因序列测定,并对贞丰县近几年报告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贞丰县挽澜乡2例AFP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Ⅰ型VDPVs;发生Ⅰ型cVDPVs事件后,5例诊断为临床符合脊灰的AFP病例中有3例分离到Ⅰ型或Ⅱ型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毒学监测结果显示,贞丰县人群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55.1%)明显高于贵州全省水平(23.2%),2004年PV分离率(36.8%)明显高于往年,16株PV中Ⅰ型所占比例(43.8%)明显高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18.3%)。结论脊灰Ⅰ型VDPVs已经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人群中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带毒率明显增高及疫苗接种率严重低下,是该次Ⅰ型cVDPVs发生的原因;应加强无脊灰状态下疫苗接种率的评估和早期疫情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VDPV)或输入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扩散。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做型内鉴定。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3-2004年共采集了743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例标本,所有标本用L20B、RD和Hep-23种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分离到脊灰病毒(PV)67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4株。从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P、79株,用血清型中和试验和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为Ⅰ型8株,Ⅱ型24株,Ⅲ型20株,混合型15株,PV+NPEV7株,疫苗变异株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所有单型毒株共107株,经ELISA试验鉴定,其中疫苗类似株(SL)104株,占97.2%,双反应株(DRV)17株,占2.8%。结论:河北省2003-2004年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输人性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9.
2006-2010年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湖南省2006-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按照WHO规定的方法,对湖南省2006-2010年所有AFP病例粪便标本均采用L20B和RD两种细胞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湖南省2006-2010年AFP病例病原学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在1 291例(2 566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PV)8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33株,分离率分别为3.43%、12.98%;52例PV阳性标本行型内鉴别,共检出45株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其余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PV与NPEV全年均可检出,PV分离率5、6、7月较高;全省14个地市除湘潭和张家界外,其它地市均检出脊灰病毒(PV)阳性病例;各年龄组之间PV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免疫史之间PV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结论湖南省2006-201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最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北京市丰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质量,分析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择吴家村污水处理厂作为监测点,2011年5月~2012年9月,每月采集监测点污水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PV进行VP.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北京市丰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很高的敏感性,2011、2012年〈15岁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为1.62/10万。从环境污水中共分离到107株EV和12株腺病毒,包括28株疫苗株Pv,其中I型5株,II型7株,III型16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赛宾(Sabin)疫苗株相比,环境监测分离到的疫苗株PVVP,编码区核苷酸变异0~5个。结论AFP病例监测和环境监测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环境监测为北京市丰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信息,显示北京市丰台区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接种质量较高,疫苗病毒并未在人群中形成较长时间的循环。同时分离到的非脊灰肠道病毒,为北京市丰台区外环境中的EV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及时发现河北省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病例(VDPV)。方法对河北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定型。所有标本用L20B、RD细胞同时进行病毒分离,用PCR—RFLP法做型内鉴定。结果从报告的76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42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株(PV),其中Ⅰ型4株,Ⅱ型11株,Ⅲ型11株,混合型13株,PV+NEPV共3株;将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共得到58株,以Ⅲ型PV为主,均为疫苗变异株;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儿童占84.48%,男性发生变异39株,女性发生19株。结论河北省2007—2008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有部分变异,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江苏省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血清型别以及脊灰病毒的基因型别,确认其是否野毒株,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AFP病例粪便标本2 413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252份。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6株,年均分离率3.56%,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63例,年均分离率6.76%;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出脊灰病毒12例,年均分离率4.76%,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22例,年均分离率8.73%。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江苏省脊灰实验室为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合格实验室,细胞系敏感性均达到WHO要求,本监测数据可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的滴度值、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病原学特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及分布情况,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及预防其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依照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2004年第四版)方法,对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鼠肺细胞(mouse L cells expressing the human poliovirus receptor, L20B)和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R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分离,L20B细胞阳性分离物转RD细胞阳性者再进行脊髓灰质炎型内鉴定实验,脊髓灰质炎阳性毒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结果 在506例(1 011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PV)2株、NPEV 77株,分离率分别为0.20%、7.62%;2株I型PV阳性毒株均有2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0~1岁组AFP病例NPEV分离率最高。 结论 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对脊灰病毒的敏感性良好,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继续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运转情况,为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总结PLN运转中的质量控制,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中国2012年PLN共收集了6163例AFP病例的12204份粪便标本,14d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1%。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结果28d内及时反馈率为99%。2012年,在11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离率为2.10%(116/5534);在680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为12.29%(680/5534)。2012年,NPL收到PLN送检的283株PV,对375株单血清型PV采用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发现7例(共计25株)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VDPV),其中Ⅰ型2株,Ⅱ型16株,Ⅲ型7株,未发现野生型(Wild Type)PV(WPV)。2012年,NPL收到环境监测送检的314株PV,全部采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ITD,在山东省发现1株VDPV。2012年8月,NPL作为WHO西太平洋区脊灰参比实验室接受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的年度现场认证;2012年10月,NPL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VDPV筛查的职能考核;2012年12月,又以满分通过了WHO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第一次职能考核。在中国PLN中,有1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参加并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评估认证;22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参加并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荧光定量PCR和VDPV筛查的职能考核。2012年10月9日,WHO通过对中国AFP病例监测质量和结果的评估,宣布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结论2012年,PLN运转正常、敏感有效,在AFP病例和环境监测中未发现WPV,为中国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容县居民饮用水水质污染情况、污染来源,为政府、企业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容县某建筑陶瓷公司不同车间污水、原料泥土及周边曾堆放过废弃煤渣的泥土、周边居民井水进行检测,对该公司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抽检6份污水,检测pH值、锰含量,2份检测挥发性酚含量,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排放标准;检测原料泥土6份,锰含量偏高;抽检7份井水,全部有异味,锰不合格,超标4.7~153.3倍,6份pH值偏酸。结论企业原料存放不当及燃烧重油和其他化学类物质,废弃煤渣等污染周边地下水,造成居民饮用水受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11个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国家脊灰实验室反馈结果及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7年共采集了3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710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到脊灰病毒(PV)18例,分离率为5.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3例,分离率为6.5%。从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2例,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28d内分离结果及时率为92.7%。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这20株脊灰病毒进行了VP,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河北省2007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0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的分析,对其运转情况进行评估,为中国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中国2010年PLN收集到5273例AFP病例的10 427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1.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1.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年修订的《脊灰实验室手册》第4版的操作规范,进行病毒分离和脊灰病毒(Poliovirus,PV)阳性毒株的血清学鉴定,鉴定结果 28天内反馈率96.6%。2010年,在5230例AFP病例的137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分离率为2.61%;677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12.95%。2010年,NPL收到PLN送检的137份PV分离物,按单血清型共计353株。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所有PV进行了型内鉴定,发现4株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2010年,NPL和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WHO盲样标本考核,其中12个接受并通过了WHO现场评估认证。结论中国PLN 2010年运转正常,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开展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病毒分离及鉴定,脊灰病毒株型内鉴别,确定疫苗株或野病毒株。[结果]青海省2000~2009年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1613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22株,分离率为1.36%,其中脊灰I型疫苗株3株,脊灰II型疫苗株2株,脊灰III型疫苗株9株,脊灰混合型疫苗株8株,无脊灰野病毒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87株,分离率为11.59%。[结论]该省2000~2009年无本地脊灰野毒株病例流行,阻断了脊灰本地野病毒的传播,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省在无脊髓灰质炎后,病毒分离阳性的AFP病例流行特征。方法对2000—2012年病毒分离阳性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年共报告AFP病例1 822例,年均发病率1.70/10万。共采集1 807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PV阳性4.6%,NPEV阳性11.1%,PV+NPEV混合阳性0.4%,阴性83.9%。PV组中,1岁占44.6%,流动人口占10.8%,未全程免疫占24.1%,残留麻痹率27.7%,均高于其他组;NPEV组中,1岁仅占9.5%,流动人口仅占2.5%,未全程免疫仅占9.0%,残留麻痹率仅12.4%。结论在维持无脊灰阶段,需继续提高口服脊灰疫苗(OPV)覆盖率,重点是流动儿童和边远山区儿童。加强NPEV防控亦可减少AFP病例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