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42-4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测定与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按照哮喘控制检测(Asthma control detection,ACT)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同时,选取30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哮喘组患者用药前完成哮喘控制检测。之后给予4周信必可都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eNo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析FeNo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FeNo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FeNo水平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FeNo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表现呈正相关(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测定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8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EOS和ECP,其中24h内有哮喘发作59例(A组),哮喘持续状态22例(B组),另有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对照(C组),3组患儿分别于入院即时、72h以及7d采集痰液。结果 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和ECP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C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患儿第7d的痰液EOS和EC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儿痰液EOS与ECP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 联合动态检测痰液EOS和ECP水平可判断小儿支气管哮喘程度,ECP可更敏感预测小儿支气管哮喘转归。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儿童  相似文献   

3.
杨海  周晓云  杨小兰  黄超群  吴峰 《海南医学》2012,23(23):100-101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7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诱导痰液中ECP浓度,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缓解组、轻度间歇组、中重度组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分别为(47.8±35.6) μg/L、(90.5±55.4) μg/L、(150.2±68.4) μg/L]与对照组[(5.6±20.2)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哮喘患儿各组间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ECP)含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诱导痰液中ECP是反映儿童组中重度哮喘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晓丽 《重庆医学》2016,(17):2411-24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根据诱导痰炎症细胞的类型分为嗜酸粒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中性粒细胞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 ,NA )、寡细胞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 ,PA )和混合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nd neutrophilic asthma ,MA)。既往认为,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增多是哮喘气道炎症的特征之一,但近年发现部分患者未升高,且50%以上的哮喘存在以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 )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甚至在哮喘恶化和持续期,升高的也是 NEU [1-2]。近年发现,NEU 可能与重症哮喘及激素疗效差的哮喘等密切相关,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现将有关 NA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急性发作患者Eotaxin水平较哮喘稳定组患者明显升高(P<0.001);哮喘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正相关(r=0.4196,P<0.001).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负相关(r=-0.3746,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otaxin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气道炎症中的 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ACO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第 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COPD组及ACO组利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进行临床 症状评估,哮喘组及ACO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进行哮喘控制评估。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行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 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MPO、ECP水平。结果ACO组自我评估测试评分较COPD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哮喘组减小(P<0.05)。ACO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 量较哮喘组减小(P<0.05),用力肺活量较COPD组增大(P<0.05)。ACO组痰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哮喘患者增大(P<0.01),痰嗜酸 性粒细胞比例较COPD组增大(P<0.01)。ACO组痰MPO水平较哮喘组增高(P<0.05),痰ECP水平较哮喘组及COPD组均增 高(P<0.05,P<0.01)。ACO组痰MPO水平与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358,P<0.01),与自我评估测试评分及第1秒用 力呼气量无相关性(P>0.05)。ACO组痰ECP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66,P<0.05),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 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负相关(r=-0.4966,P<0.05;r=-0.4610,P<0.05)。结论ACO患者气道炎症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及嗜 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痰ECP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及阻塞性气流受限程度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探讨其对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8月—2020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组)、COPD急性加重期(COPD组)、哮喘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组)患者,每组80例,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ECP、IL-13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所有研究对象行肺功能通气检查,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Pearson法分析合并组患者血清ECP、IL-13、EOS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CP、IL-13水平对哮喘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COPD组、合并组血清ECP、IL-13、EOS、水平升高(P <0.05);哮喘组与COPD组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哮喘发作期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mon前后,及未给予激素治疗的哮喘缓解组患者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者EC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哮喘缓解组ECP水平显著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低于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后ECP水平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是哮喘病很好的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清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过敏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常规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12月EOS及血清ECP水平.结果:(1)两组患儿EO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EOS低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5;(2)两组患儿ECP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免疫治疗组ECP低于常规组,P<0.05及P<0.01;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且ECP下降更明显,这可能是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血清瘦素与气道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 对124例受试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包括92例哮喘患者(46名超重患者,46名非超重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分别作为哮喘组(包括超重哮喘组和非超重哮喘组)、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其中57例哮喘患者测定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有序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哮喘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哮喘组瘦素水平高于非超重哮喘组,17.7(11.1,27.4)vs 10.2(7.8,14.9)ng/mL, z=3.577, P<0.001。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低度正相关(r=0.285, P=0.031),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关。调整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过敏性鼻炎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OR=1.091, 95%CI:1.004~1.186, P=0.039)。非超重哮喘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中度正相关(r=0.496, P=0.005),而超重哮喘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r=0.094, P=0.640)。 结论 超重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哮喘患者。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门诊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现状以及初步哮喘管理对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的可能获益.方法 选择201 1年7月到2011年9月间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评估其控制水平和其他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198例患者完成评测,管理不依从组117例,依从组81例;整体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18.08±4.67)分,6.57%的患者ACT得分25分;依从管理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急性加重的频率和患者比例等均显著优于不依从管理的患者,而两组间患者对卫生经济负担的负担能力相当.结论 门诊哮喘患者控制率低,初步实施哮喘管理即可显著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速发型、缓发型支气管哮喘(危)重度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的异同。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6例急性(危)重哮喘发作分为速发组(≤3 h)14例和缓发组(>3 h)8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发作前病情及用药、诱因、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速发组和缓发组比较,中青年患者居多[(41±10)岁比(52±16)岁,P<0.01],呼吸道感染不是其主要诱因(P<0.01),病情重,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治疗反应好,住院时间短[(6±5)d比(14±7)d,P<0.01]。结论速发型(危)重哮喘发作具有与缓发型不同的诱因、临床过程及预后,及时有效地治疗速发型哮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学文  赵宇  陈济明 《中外医疗》2010,29(27):19-20
目的研究对比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最大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反应平台的分布情况。方法支气管哮喘组患者46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者42例分别吸入较高浓度的乙酰甲胆碱作为支气管激发剂,当FEV1下降至激发前水平的50%或出现最大反应平台后终止实验,最终分析比较2组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及平台水平值。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有16例患者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为34.8%,显著低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24(57.1%),反应平台的水平值支气管哮喘组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0.05),但2组PC2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最大气道反应性可表明哮喘气道高的灵敏度与其临床表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相关性,且支气管哮喘的气道反应性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 岁反复喘息患儿外周血血清类黏蛋白1 样蛋白3( ORMDL3)基因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白介素-17(IL-17)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儿科就诊<3 岁反复哮喘的患儿87 例,根据患儿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分成特应性哮喘组(64 例)和非特应性哮喘组(23 例),再选取同期在儿科体检的健康儿童30 例。分析3 组研究对象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血清IL-17 和ECP 含量和ORMDL3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对3组研究对象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和血清IL-17和ECP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特应性哮喘组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11.57±1.96)%,血清IL-17(1 354.46±873.48)pg/ml 和血清ECP(45.65±12.76)μg/L 均高于非特应性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00);3 组的ORMDL3基因AA、AG和GG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p =0.012)。特应性哮喘组的ORMDL3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r=0.318,p =0.000)、血清ECP( r=0.540,p =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哮喘患儿血清中的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IL-17和ECP含量不同。特应性哮喘患儿的血清ORMDL3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ECP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asthma ranges from 1% to 18% of the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China, while national data of asthma prevalence are still lacking,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Beijing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was 1.25%. Based on epidemiological data repor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is estimated that 15-20 m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asthma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4 and its prevalence continues to rise. A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hildhood asthma in the year of 2000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urba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4 years was 0.12%-3.34% in different region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研究报告哮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及有关对策。选择门诊哮喘患者84例,(1)采用调查问答实际用药次数,称量残存药物的剂量方法,经计算得出不依从和过度依从。(2)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委托一名家庭成员全程监控督导,B组不采取任何特殊处理,一月后统计不依从率并作X~2检验。结果(1)84例患者用药不依从率60.71%,过度依从率13.09%;(2)A组不依从率16.66%,B组不依从率54.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哮喘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性及过度依从是常见的,采用全程督导用药是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与哮喘的关系。资料表明SP-A是构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主要成分,在维持PS活性、肺泡和小气道的稳定,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减轻变态反应性肺损伤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功能改变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通过食管下端括约肌频繁逆流到食管内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支气管哮喘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两种疾病早为人们所熟知,但两者的关系多年来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年,随着有效的抑酸药物和便携式PH测试仪的出现,对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进展,并逐渐认识到胃食管反流可能是哮喘的一个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Asthma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that involves a complex interplay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leading to'chronicinflammation and airway remodeling. The major features that lead to clinical symptoms ar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epithelial shedding, mucous gland hyperplasia, increased airway smooth muscle mass and cont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