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片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治疗)组及恩替卡韦片(对照)组,每月查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每3个月检测HBVM、HBVDNA,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放射免疫法各检测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好转、HBVDNA水平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片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在抗纤维化程度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活动型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乙型肝炎相关活动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32例)和单用恩替卡韦对照组(28例)进行治疗,观察疗程48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每12周检测其肝功能、HBV-DNA结果.结果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活动型肝硬化在肝纤维化指标(ⅣC、HA、PⅢP及LN含量)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评估方面治疗组显效率78.1%,对照组显效率5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指标(TBIL、ALT、PTA、Child-Pugh分级)恢复、HBV-DNA转阴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活动型肝硬化在改善肝纤维化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刘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08+2749
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变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复制、炎症、肝纤维化。目前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已被公认,但其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报道较少。我院对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和AST、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九味肝泰对小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后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 将48只BABL/cJ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九味肝泰组,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HBV质粒(50μL)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然后腹腔注射50%CCI4(5 mL/kg)制备HBV肝硬化动物模型,另设12只为空白对照组;九味肝泰组用10%九味肝泰0.5 mL/(10 g.d)灌胃干预性治疗21 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成模后和治疗21 d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并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结果 干预性治疗21 d后,九味肝泰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血清IV型胶原(cIV)、Ⅲ型胶原(PC-III)、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均明显降低,且TGF-βl和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肝功中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汁酸(TBA)接近正常水平,肝组织中MDA明显降低,且静脉血GSH和SOD提高,与模型组和本组成模后比较,P<0.05.结论 九味肝泰在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肝组织纤维化和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有明确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范英丽  袁勇  冯志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18-1119,112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HBV-DNA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BV—DNA、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即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44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同时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3次/d。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生化学指标和HBV DNA。部分病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27例)于基本疗程前后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并作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生化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患者的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较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和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恩替卡韦和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对照组只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8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HBV-DNA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CI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2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组和单用恩替卡韦对照组,观察48周两组患者肝功、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肝功能、HBV-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9.
左彦 《吉林医学》2015,(9):1748-174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3例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彩超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株洲市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均有代偿期患者20例和失代偿期患者10例。恩替卡韦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HBVDNA水平、血生化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肽(PC III)、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和Ⅳ-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均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恩替卡韦组降低[LN:(76.01±38.76)ng/mL比(102.75±23.01)ng/mL;HA:(151.28±80.71)ng/mL比(236.12±92.12)ng/mL;PC III:(15.69±7.02)ng/mL比(26.88±8.44)ng/mL;IV-C:(88.25±31.92)ng/mL比(129.71±29.10)ng/mL,均P〈0.05]。2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失代偿期患者(均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而失代偿期患者中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附57例临床病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1年4月~2004年1月间57例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并进行随诊和观察。结果最短存活时间45d,最长存活已超过30个月(至今仍无瘤状态下存活)。结论不同期肝癌肝移植术后存活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肝移植治疗肝癌仍应严格选择病例,谨慎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生物人工肝构成。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急性重型3例和亚急性重型2例)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1次,时间约10一12小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6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养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01和P<0.05)。2例患者痊愈,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其余2例分别存活8日和21日,存活率为60%。结论: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能是治疗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并作为判断患者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原位肝脏移植经验。方法 对12例患者实施13例次原位肝脏移植(包括1例再次肝移植),其中5例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手术方式:经典原位肝移植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再次肝移植1例。结果 全组成功9例,最长存活超过2年;围手术期死亡4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结论 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非感染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终末期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衰竭)且未合并感染的患者20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以非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PCT基线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PCT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及肝衰竭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0.08±0.013),(0.20±0.019)及(0.76±0.051)ng/mL,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83.646,P<0.001)。相关分析显示,PCT水平与代偿期肝硬化、终末期肝病非感染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r分别为0.741,0.669,0.725及0.691,P<0.001)均呈正相关关系: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血清PCT水平与TBIL,ALT,AST及MELD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468,0.569及0.202(P<0.05); 肝衰竭组中,血清PCT水平与ALT,AST,MEL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5,0.329,0.262(P<0.05); 代偿期肝硬化组中,PCT水平与ALT及AST的关系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不伴随感染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血清PCT表达水平升高,并与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当PCT用于这类人群进行感染的诊断时,要考虑肝功能状态对PCT基线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型人工肝MAR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7例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之上,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 结果: 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之后,患者体内的血清总胆红质水平较治疗前迅速、明显下降,降幅达到9.2%~59.7%,但血清转氨酶、尿素氮、肌苷、白蛋白、胆固醇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改变,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成分及血清电解质浓度也无显著差别. 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结论: 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常规治疗中加用MARS人工肝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体内以血清胆红质为代表的蛋白结合毒素. MARS人工肝治疗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对肝硬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均给予大鼠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2.5 ml/kg,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11周。连续注射CCl4的最后2周(即已注射9周后),中药组同时用加味四逆散灌胃治疗;西药组以秋水仙碱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干预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含量明显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TP、ALB含量明显升高,ALT、AST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显著提高TP、ALB含量,降低ALT和AST含量。加味四逆散能有效地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具有较好的防治实验性大鼠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沫  徐晨  余灵祥  张培瑞 《医学争鸣》2009,30(2):172-174
目的:比较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行肝移植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更好地调控围术期的凝血功能.方法:对实施肝移植术的37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和4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于麻醉后术前(Ⅰ期)、无肝期开始(Ⅱ期)及新肝期90rain(Ⅲ期),用凝血弹性描记图(TEG)分别测定各期R值、K值、MA值及α角,同时记录手术中各期患者的出血量及血制品用量.结果:Ⅰ期和Ⅱ期中,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MA值、α角增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Ⅰ期所需新鲜冰冻血浆量也少于后者(P〈0.05);Ⅲ期中,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都有所降低,均出现R值延长、MA值及仅角减小,但肝癌组所需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数量要明显少于肝硬化组(P〈0.05),并且两组指标分别与各自术前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肝移植术术前、术中均好于肝硬化组;出血量和所需的血制品也要少于肝硬化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安全性及早、中、晚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2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临床症状、血氨及不同时期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1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PTa上升(P<.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存活率分别为90.0%、53.3%、14.9%.结论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副作用小,对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有较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750例切割式肝活检的成功率、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750例患者中1次成功获得肝组织735例,成功率为98.0%,未获肝组织12例(1.6%),误穿其他器官3例(0.4%)。活检后24h内发生较严重右中上腹疼痛4例(0.5%)。无肝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由此表明,切割式肝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操作,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首次通过法放射性核素肝动态显象肝动脉血流量(%Qa)和门静脉血流量(%Qp)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对22例正常人和64例肝硬化病人初步测定结果说明:肝硬化组的%Q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p明显降低,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Qa和%Qp的测定可用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是一种无创伤性定量测定肝硬化患者肝血流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