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佗夹脊穴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佗夹脊穴位居背、腰部,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又位于“胸、腹气街”中,与督脉、足太阳经关系密切,并与足少阴肾经相联系(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且华佗夹脊穴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脑、髓、胞中联系密切。因为其针刺较背俞穴安全,而且具有背俞穴的功效,故在临床中已应用中已较广泛。现据近年有关文献对其实验研究作如下综述。1华佗夹脊穴与脊神经调节张氏等[1]通过解剖夹脊穴发现附近均有相应脊神经后支伴行,在与夹脊穴水平的对应关系上,相平行者占54·4%,神经后支穿皮下处有高于或低于夹脊穴水平者,但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针刺颈夹脊穴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调整肌群力学平衡,缓解局部疼痛;能提高椎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血流指数,改善椎动脉供血,提高大脑的供血状况,缓解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针刺颈夹脊穴可应用于各种由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各种疾病.针刺颈夹脊穴可以改善脊神经的应激能力,调整人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夹脊穴的名称、定位以及与中医的脏腑经络、西医的背部脊神经、夹脊穴的针刺方法等方面探析夹脊穴的治病机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夹脊穴是一组比较有代表性的镇痛穴位,在传统针灸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夹脊穴治疗痛症的记载,近代研究中应用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分娩疼痛等痛症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镇痛机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涉及到中枢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及外周体液调节等,目前研究尚不能完全阐明其镇痛机制,故深入分析、系统总结电针夹脊穴的镇痛作用及部分机制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腰夹脊穴及背俞穴布针为主的内热式针灸治疗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密集型布针组(对照组)和腰夹脊穴及背俞穴布针组(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12周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和随访12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周的VAS评分及治疗后1周、4周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2个月内,均未出现晕针、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与传统密集型布针治疗相比,以腰夹脊穴及背俞穴布针为主的内热式针灸治疗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脊柱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夹脊穴系经外奇穴,最早载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因穴名源于华佗,故又称华佗夹脊.针灸书籍将其定位于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离旁开0.5寸,但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颈椎夹脊及骶椎夹脊(膀胱经八髎穴)的治疗作用类似夹脊穴,故列入夹脊穴范围,所以夹脊穴共56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验证其安全性,探讨针刺颈夹脊穴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降压机制。方法用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针刺颈部C1-C7夹脊穴治疗因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而导致血压升高的患者60例,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测其血压变化情况,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高血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3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针刺在神经调节中对神经递质、体液调节、排钠关系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均有影响,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督脉属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具有主导作用的经脉之一,能调控人体生长发育、全身脏腑经脉正常运行。基于“脊柱相关疾病”“背俞功能带”及神经相关理论,发现督脉与夹脊穴及背俞穴三者关联密切,具有影响脏腑器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督脉背段区域及背俞穴、夹脊穴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关联作用,结合西医学神经系统相关认识,提出可能存在“泛督脉”区带,认为督脉背段及其两侧背俞穴、夹脊穴具有经气关联,且与五脏六腑联系紧密。在“泛督脉”视域下,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出现的如压痛反应、结节、穴区温度变化等病理改变能反映不同脏腑疾病,能够辅助相应脏腑疾病的临床诊断;在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应用包括纠正脊柱实质病变、穴位刺激等方法,能够治疗对应脏腑疾病。“泛督脉”的提出对督脉背段功能作用进行了总结及理论延伸,或将进一步探索督脉临床诊疗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梁繁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基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夹脊功能带的研究,拓宽了夹脊穴的治疗范围。配合导气法针刺夹脊穴,同时重用灸法,可治疗除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外的多种内科杂病,如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症等,有效提高了针灸临床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夹脊穴是临床常用经外奇穴,结合临床实践及文献,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腧穴定位、经络走行及联系和相关解剖病理分析夹脊穴具有止痛、安神定志、提升中气等诸多作用,配合不同针刺方法,用于治疗颈腰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痛症、失眠等精神系统疾病、胃下垂等内脏下垂疾病,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阴阳质能说从萌芽到完善,再到自我否定的经过,认为从阴阳的对立统一表述物质与功能的关系这一观点,在逻辑上、哲学上存在认识错误,违背了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也无法解释任何具体的医学问题。认为功能作为生命物质在人身这个特定的物质实体中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二者不可分割。提出不可混淆阴阳分别表述本质、属性的两种概念,即阴阳同表物质,或同表功能,但绝不可既表物质又表功能。  相似文献   

12.
滇中峨山县农田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1997年采用系统调查法在滇中峨山县坝子对农田害鼠种群及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调查区捕到的害鼠隶属1目1科5种;室内优势种为褐家鼠,混合种群密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种群数量消长呈波浪形曲线发展;室外(水稻田和旱作地)优势种为褐家鼠和卡氏小鼠,混合种群密度春、秋两季高,夏、冬两季低,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曲线变动。农田药物灭鼠的最佳时间第一次为3月下旬~4月上旬,第二次为9月下旬~10月上旬。且要区分农田毒饵和室内毒饵,方能全面提高灭效。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的辨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辨病的历史发展概况,指出了病、辨病、辨病施治的基本概念。辨病是对疾病的整体考察,发现疾病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辨证在辨病的前提下进行,才更有指导性、针对性。此外,还简述了祖国医学对疾病的命名诊断有自己的认识规律,肯定了其科学性,也指出了不足。  相似文献   

14.
郎芳 《西部医学》2008,20(1):167-168
目的为了简化护理程序及方便于患者,研究创新型引流袋挂钩。方法采用不锈钢金属丝设计与制造了基本型与固定型引流袋挂钩。结果基本型引流袋挂钩首先在我院住院部使用,已取得极佳应用评价。结论创新型引流袋挂钩有极好的、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死因管理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一部分,其数据的准确性关系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对相关疾病预防,提高全国人口寿命有着深远的意义。而死因编码作为死因管理的重要部分,编码质量的优劣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死因管理进行综述,明确国内外死因管理研究现状,找出与国外差距,为提高全国死因编码质量找到可靠依据,为提高死因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思维在医院考核指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洪 《医学与社会》2006,19(11):53-54,59
系统思维有4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关键性原则、目的性原则与动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在设计医院考核指标时应进行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层次的全方位式的立体考察;关键性原则要求指标设计时在把握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应抓关键指标;目的性原则认为判断指标是关键与否的标准,是看指标与医院“目的”的关系;动态性原则说明指标的整体性、关键性与目的性都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由人参、灵芝、北五味子和北芪组成的复方制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比色法以人参皂甙为客观指标,比较测定了用纸浆和硅藻土助滤剂过滤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硅藻土助滤剂代替纸浆过滤的工艺改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五十岁人男女性各25人,经过同一部位采发,观察了密度(lcm~2)、软毛数目及白发数目,抽查了毛小皮形态及毛系数。针对本组调查结果,初步确定以软毛数目为主要根据,参考白发数目,提出了五十岁年龄组老化度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十七个医院的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患者共23317例,死亡632例,住院病死率为2.7%。主要死因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占死因首位的恶性肿瘤中(按死因构成比排列),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胆囊.胆管癌位居前五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办刊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对策,使今后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期刊质量。方法随机向读者发放调查问卷,专人负责回收,统计反馈数据,总结成文。结果问卷回收率为92.5%(370份/400份),栏目、内容、学术价值等方面得到肯定,应在提高论文质量、缩短发表周期等方面进行改进。结论本刊整体水准被认可,争取优秀稿源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