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2.
阿司匹林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基础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是21世纪最富挑战性的医学话题。阿司匹林作为历史悠久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抗栓治疗中拥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不可比拟的,应提倡更广泛更适宜地应用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讨论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lc)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随机抽取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成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与正常组,入院后24~48h检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格拉斯哥昏迷表(Gcs)评分标... 相似文献
5.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Hb)通常由HbA(97%)、HbA2(2.5%)和HbF(0.5%)组成,HbA由四条肽链组成:包括两条α链和β链.对HbA进行色谱分析发现了几种次要血红蛋白,即:HbAla、HbAlb和HbAlC(统称为HbAl)、快速血红蛋白(HbAO),HbAl和HbAO统称为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GHb).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液葡萄糖通过非酶作用,经细胞膜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一链颉氨酸结合形成的产物,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医学综述》2017,(18)
细胞膜色谱法(CMC)是将细胞膜结合到活化硅胶表面,制成细胞膜固定相,并利用药物与细胞膜受体之间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和色谱学理论来研究流动相中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规律。CMC集合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受体药理学的优点,并实现了在细胞膜色谱柱内近似动态地模拟药物活性成分在体内的作用过程。这是一种全新的亲和生物色谱技术,其自提出以来迅速在中药研究中成为热点。近年来,随着CMC方法学原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已大量应用于药物活性成分筛选、药物与受体的亲和作用及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下一步将朝毛细管细胞膜色谱法和微型细胞膜色谱法等更加微型、高效的色谱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芪是传统中药 ,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黄芪能对抗多种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 ,具有护心、强心、改善心功能 ,免疫调节、抗病毒等多种作用。本文对其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简要综述如下。1 冠心病 郭京生等 [1 ]治疗冠心病 6 0例 ,用黄芪注射液 2 0 m l(含原药 40 g) +5 %葡萄糖 2 5 0 ml静滴 ,1次 / d,连用 2周。结果 :对V1 导联 P波终末电势 (Ptf- V1 )异常 (原≤ - 0 .0 4mm· s)者改善率达 90 % (P<0 .0 5 ) ,表明黄芪有强心作用 ,但对 Ptf- V1≤ - 0 .0 6 m m… 相似文献
8.
细胞膜色谱法是近年来应用于中药研究的生物色谱技术。现对细胞膜色谱法的原理、特性及已用于中药研究的不同细胞膜类型进行简要概括,并对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就细胞膜色谱法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建议和设想,为今后更好的将细胞膜色谱法应用于中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占35.0%,19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占25.75%;16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占20.0%;1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占16.25%,4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占5.0%。此外,服用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哮喘、胃肠道反应、机体出血及药物合用问题。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即H型高血压在临床上很常见,高血压与高Hcy(HHcy)共存时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本研究对Hcy代谢、引起Hcy增多的因素、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及HHcy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五脏俞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京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5):1098-1100
肝、心、脾、肺、肾五脏的背俞穴通常统称为五脏俞.现代临床研究中,除五脏俞联合应用外,还经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症、抑郁症、肝部疾病、糖尿病、腰推间盘突出症、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的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通过对五脏俞现代临床应用的整理,可为同行拓展临床思维,并为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血离子、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全面分析。结果:在138例患者中,多脏器损害死亡率41.30%,其中2个脏器损害的患者死亡率21.43%,3个脏器损害的患者死亡率52.38%,3个以上脏器损害的患者死亡率76.92%。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损害,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预防脑、肾、肝、胃肠、心脏、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程丑夫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3):3-5
冠心病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的、非传感性疾病。根据WHO的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被称为“第一杀手”,2004年全世界死于新老心血管病为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4,其中冠心病死亡占1,2以上。目前研究表明:本病最常在男性40~60岁之间表现症状,女性发病多在绝经期前后。其发病男性多于女性。WHO的MONICA47个协作中心35-46岁年龄组急性冠心病事件标准化发病率的资料显示,我国男性发病率仅高于日本,居第46位;女性发病率仅高于日本和西班牙,居第45位。本文就冠心病近年研究的主要进展及中医对策的思考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细胞膜色谱法是一种可在体外模仿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生物色谱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活性成分的筛选中。通过概述细胞膜色谱技术的发展过程,详细总结了细胞膜色谱法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安全性评价过程中所针对的疾病、靶点及涉及的细胞类型、中药和化学成分类型,并探讨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86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采用相同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病因与并发症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心、肺功能恢复正常20例,显效5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4%。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而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因与并发症要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和肺心病病人血清心脏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上述疾病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将收治的冠心病人195例分为A组,肺心病病人79例分为B组;又将195例冠心病病人中前壁心肌梗塞80例分为C组,39例下壁心肌梗塞分为D组,76例心绞痛分为E组。分另q测定其血清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一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肺心病病人少部分MYO、CK—MB轻度升高外,其余在参考值范围;冠心病例3种标志物有不同程度升高。两组经非参数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病例中心肌梗塞组和心绞痛组的对比、心肌梗塞中前壁梗塞和下壁梗塞的对比,3种标志物升高程度不一,经配对非参数检验(P〈0.01),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标志物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和治疗及与肺心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总结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15例患者为显效、11例为有效、1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63.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例、9例、25例及39.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呕吐现象,2例失眠现象,经调整用药剂量后恢复正常;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现象,3例失眠现象,经药物调整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8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X线、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SDHVD+CHD),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CHD)。并对两组的年龄、心功能、冠脉血管病变、脂代谢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重度SDHVD检出率增加;年龄、TC、LDL-C、HDL-C、FIB、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SDHVD随年龄增加而病情加重,TC、LDL-C、HDL-C、FIB明显增高,冠脉病变总支数、钙化或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易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应重视SDHVD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