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缓释bFG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效应.方法 采用酸性明胶水凝胶微球AGHMs为bFGF的载体,于10周龄20只雄性健康的Fisher大鼠背部制备对称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岛状皮瓣,即每只鼠2例皮瓣,共制备40例皮瓣;以CAM快速热成像仪检测皮瓣的缺血及再灌注;再灌注前注射AGHMs+bFGF的溶液,分组为:对照A组(n=10例)为AGHM+PBS溶液;实验组为bFGF+AGHMs+PBS溶液,其中的bFGF分别为20μg(设为B组,n=10例)、50μg(设为C组,n=10例)和150μg(设为D组,n=10例).手术后第7天对皮瓣成活率、微小血管成像、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进行评估.结果 A、B、C、D组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52.27±10,20)%、(64.00±8.20)%、(64.30±10.10)%及(78.47±11.90)%.D组皮瓣成活率与其他3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血管成像及组织学检查显示,D组的微小血管多于其他组;电镜检查显示,A、B、C组的组织损伤较重,D组的损伤轻微.免疫组化(VEGF,TGF-β1,TGF-β2,TGF-β3,bFGF)结果相近,即D组的阳性染色表面积与其他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C组之间相比,其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持续释放的bFGF可以上调局部组织VEGF及TGF的释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大鼠背部皮瓣模型探究泛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1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在大鼠背部设计一个9.0 cm×6.0 cm的皮瓣,并结扎6条供血血管中的5条,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术后实验组给予泛醌50 mg/kg;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的食用油,灌胃体积均为每天5 mL/kg。于模型建立后的第1、3、5、7天各组分别随机处死10只大鼠,观察各组皮瓣存活率、皮瓣组织HE染色、皮瓣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统计分析各组皮瓣存活率、皮瓣组织HE染色、皮瓣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除第7天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皮瓣组织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假手术组优于实验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泛醌可有效减轻大鼠背部超大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霉素预处理提供鼠皮瓣缺血耐受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A、B、C 3组(n=8)。于各组大鼠腹部制备以腹壁浅血管-神经束为蒂、大小为6 cm×3 cm的岛状皮瓣,A组不作处理;B组用微血管夹阻断腹壁浅血管血流10 min,松开后再灌注10 min,反复4次;C组经腹壁浅静脉推注阿霉素(1 mg/kg)。24 h后于皮瓣蒂部夹闭腹壁浅血管4 h,再灌注2 h,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8、12、24、30 h各组取皮瓣检测丙二醛(malonyldia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7 d测量皮瓣成活率后处死大鼠,取皮瓣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中共5只大鼠死亡,其中A、B组各1只,C组3只,均给予补充。缺血再灌注损伤后7 d,A组皮瓣成活率为10.10%±0.43%,小于B组91.63%±1.76%及C组92.75%±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7)。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 h 3组间MDA和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后各时间点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炎性细胞浸润较B、C组明显,纤维增生减弱;B组与C组皮瓣组织学改变相似。结论阿霉素预处理可以提供鼠皮瓣缺血耐受,保护皮瓣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内源性保护物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使用盐酸罂粟碱对任意皮瓣微循环重建的影响.方法:设计大鼠背部3cm×10cm长方形任意皮瓣,蒂部皮下注射盐酸罂粟碱,观察术后变化.结果:存活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能够诱导任意皮瓣真皮下血管网血管生成;②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能够改善任意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皮瓣内多种细胞,从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的含量变化。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n =8)。在大鼠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 ,用10 9Cd血红蛋白饱和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皮瓣组织中MT及丙二醛(MDA)含量 ,比色法测定皮瓣组织过氧化物酶 (MPO )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在缺血 8h、再灌注 12h、2 4h时皮瓣组织中MDA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高 41.7%、111.4%、13 5.7% ,MPO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高 72 .1%、2 18.9%、2 96.0 % ,MT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 42 .6%、52 .8%、10 2 .3 % (P <0 .0 5或P<0 .0 1)。结论 皮瓣组织中MT含量增多 ,可能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 (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 PGE1)对扩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小型猪背部扩张随意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Lipo PGE1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其背部形成8 cm×2 cm扩张皮瓣,通过不同时间远端扩张皮瓣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皮瓣微血管密度(MVD)、皮瓣存活率和皮温测定,观察Lipo PGE1对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MPO及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MV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皮肤温度明显升高.结论 应用Lipo PGE1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扩张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外源性热休克蛋白90α(以下简称HSP90α)功能基因"F-5",对大鼠静脉淤血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携带pet15b-F-5重组质粒的构建、大肠杆菌细胞培养扩增,以及HSP90α"F-5"基因表达蛋白的纯化,获得外源性HSP90α;以大鼠腹壁浅血管束为蒂设计轴型皮瓣。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HSP90α预处理组;C组为HSP90α治疗组。每组又分为2个亚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分为缺血6 h亚组和缺血8 h亚组。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皮瓣血流灌注量,术后每天观察皮瓣的颜色、皮纹、质地、毛发生长、毛细血管充盈试验、针刺出血情况等;比较3组皮瓣的成活率、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微血管密度等指标。结果 B组在静脉阻断过程中和再灌注后,皮瓣的血流灌注量较其他2组高;术后7 d,A组皮瓣成活率为(19.3±3.8)%,B组为(85.6±17.6)%,C组为(78.9±20.5)%;B组皮瓣的成活率最高(P0.05)。术后1、3、7、10、14 d观察,B组及C组皮瓣的炎性细胞浸润较A组明显减少,血管内较少有血栓形成,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显著,新生血管密度增加明显;且缺血6 h亚组的参数均优于8 h亚组。结论建立轴型皮瓣静脉淤血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阻断静脉的时间控制在6 h为宜;外源性HSP90α"F-5"表达蛋白可增加皮瓣血流再灌注量,降低细胞渗透,促进新血管形成,从而对静脉淤血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提前干预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大鼠腹部岛状皮瓣,制作活体原位热缺血模型,观察热缺血再灌注后皮瓣的成活率、皮瓣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皮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SP_(70)表达。结果缺血8h 后再灌注,实验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皮瓣组织中 SOD 活性较高而 MDA 水平较低;电镜显示,实验组皮瓣毛细血管内膜较完整,细胞肿胀轻,线粒体结构较稳定。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皮瓣的损伤,对缺血再灌注皮瓣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热应激预处理抗自由基损害作用及维护细胞膜结构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机体全身损伤性反应,阐明其机理及地塞米松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皮瓣原位缝合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地塞米松治疗组(Ⅲ组)。观察耳部微循环,肺、肠、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测量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死亡率,血浆TNFα,IL-10浓度.结果:Ⅰ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Ⅱ组耳部微循环明显紊乱,肺、肠及耳部血管有明显组织学改变。中性粒细胞凋亡早期较少,坏死率较高。血浆TNFα于再灌注1h达到高峰,IL-10于再灌注3h达到最低。Ⅲ组耳部微循环明显改善,肺、肠及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Ⅱ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早期较多,坏死率较低。TNFα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h即明显下降;IL-10再灌注1h达最低,3h就明显上升,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形成皮瓣这一创伤对机体影响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肺、肠及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这与全身微循环紊乱;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坏死过程失衡;分泌TNFα过高,IL-10过低有关。地塞米松早期应用可防治这种损伤,其作用机理是改善全身微循环,调理中性粒细胞的生命活动及平衡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山莨宕碱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学变化的影响,以期证实山莨宕碱具有防治皮瓣坏死、提高皮瓣成活率的疗效.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盐水组、缺血再灌注山莨宕碱处理组及对照组,建立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3组大鼠于掀起皮瓣后即刻及掀起皮瓣后12、18、34 h分别于皮瓣中段取材,检测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0)及核因子NF-κB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皮瓣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观测皮瓣成活率.结果 缺血再灌注山莨宕碱处理组皮瓣成活率为(78.6% ±7.3)%,再灌注后2、8、24 h皮瓣组织中SOD含量为(103.3±3.9)、(82.6±3.8)、(67.5±4.6) U/mg,NO含量为(5.33±2.05)、(4.75±1.68)、(4.15±1.59) nmol/mg,NF-κB含量为0.211±0.039、0.313±0.033、0.096±0.028.3组大鼠皮瓣组织中SOD、NO及NF-κB的含量在不同时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山莨宕碱处理组大鼠皮瓣病理变化情况明显好于盐水组;山莨宕碱处理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盐水组.结论 山莨宕碱能够减轻再灌注后皮瓣组织内自由基损伤,增加皮瓣术后血运,减少核因子NF-κB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增强皮瓣抗感染能力,从而可有效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皮瓣坏死率,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