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低通量透析,观察组行高通量透析,两组均透析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7%(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钙血液透析滤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在福建省南安市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1例,其中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以低钙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为研究组。比较在透析前、后的血压指标及血液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透析前血压指标及血液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后的血压指标及血液指标较透析前下降,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透析治疗中,实施以低钙透析液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下,可显著降低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指标水平,改善血液相关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76例,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A组(普通血液透析)、B组(血液透析滤过)、C组(血液滤过)、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各19例,比较各组透析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B、C、D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率优于A组,C、D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左旋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结束后接受左旋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每周2~3次,疗程12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肉碱缺乏患者的血浆游离肉碱水平(P<0.01);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食欲、透析中肌痉挛和低血压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纠正贫血,降低透析中肌痉挛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浓度枸橼酸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常规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用30%枸橼酸钠抗凝常规透析,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和透析前后的血气、电解质浓度、血钙。与58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枸橼酸钠抗凝患者均能完成4小时一5小时的常规血液透析,透析效果充分,与普通肝素抗凝组比较无显著差别;枸橼酸钠抗凝组透析前后血HCO3^-浓度、离子Ca^++、K^+浓度和Na^+浓度变化明显(P〈0.0l或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枸橼酸钠抗凝组发生透析器和管路凝血例次高于同期常规肝素透析组(P〈0.05)。结论 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用于含钙透析液常规血液透析安全可行,是高危出血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血液透析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为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有头痛症状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头痛宁胶囊3粒;对照组口服去痛片1~3片,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复发2例,复发率为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复发6例,复发率为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血液透析头痛患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国产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LST140与进口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F7HPS是否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开放性交叉对比设计.选择满足入选/排除标准并自愿参加本试验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7例,采用国产透析器LST140组(试验组)与进口透析器F7HPS组(对照组)目标值法进行对照,观察对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下降率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后血尿素、肌酐均明显下降,两组间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后肌酐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至下次透析自我感觉良好,无低血压、热原反应、过敏反应、透析器凝血、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透析器LST140与进口透析器F7HPS对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钠浓度透析液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的影响,寻求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的个体化透析处方,减少透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用135mmol/L、140mmol/L及145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透析8周,观察不同钠浓度下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对透析指标进行评估。结果:(1)使用140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可以显著降低低血压和肌痉挛的发生,透析效果较好。(2)使用140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不增加口渴及高血压等副作用。结论: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的患者使用较高钠浓度的透析处方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简便提高透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钙、磷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差异。方法 以98例透析龄>3月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透析龄的长短将患者分为透析龄<12月组、12月<透析龄<36月组以及透析龄≥36月组;生物化学仪分析各组间血钙、血磷、血肌酐、尿素氮等,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透析前iPTH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随透析龄延长iPTH 水平逐步升高 (P<0.05);在短透析龄(透析龄<36月)患者中糖尿病患者iPTH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血磷和透析龄相关。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iPTH水平随透析龄延长而升高且与高血磷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常发生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进行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1年,观察低血压发生次数,记录透析中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9例病人中19例透析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减少,有效率达65.5%。结论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的透析方法减少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使病人更能耐受血液透析超滤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及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测定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液透析组22例,血液透析滤过组19例)及35例对照组血清瘦素、尿素氮、肌酐、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 I)。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清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液透析滤过组透析后血清瘦素水平较透析前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与BM I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营养不良有相关性,血液透析滤过可清除血清瘦素。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透析患者维持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水处理系统是血液透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透析治疗需要大量的水,患者每周三次常规透析接触水约300 ~400L.如果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数应< 200 CFU/ml;内毒素水平<2 EU/ml),透析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不但影响透析液电解质浓度,对透析设备造成损害,更严重的是有害物质通过透析膜弥散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即使是较低浓度的有害元素,长期蓄积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患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及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是指与透析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水平给予的透析剂量。目前关于最佳的透析剂量没有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许多长期透析患者仍然出现难以解决的并发症,诸如继发性甲旁亢、肾性骨病、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等。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可能与维持性透析通常使用低通量透析器不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的大、中分子毒素有关,因此,国内外学者试图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曾经采用高流量透析提高透析效果,但因患者高流量对心血管影响和透析液流量的特殊要求,而未普及,此后,更多采用高通量透析,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维持生命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和透析方案的完善,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率得以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开始透析1年内死亡.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1年内死亡原因与长期维持透析患者不同.我们对我院5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进入透析1年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1年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延长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透析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诱发多系统失衡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诱发的失衡综合征实际上是全身溶质失衡继发水的异常分布。临床观察发现,某些尿毒症患者透析前无肺水肿,仅透析后数小时就发生肺水肿,提示可能存在一种与透析直接相关的肺水肿。本研究通过观察犬急性肾衰竭(ARF)模型快速透析对脑和肺水的影响,探讨是否可诱发肺型失衡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后疲劳的原因。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疲乏评定量表评价研究对象维持性血液透析后的疲劳状况,将无疲劳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有疲劳患者纳入研究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两组患者详细资料,对患者透析后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共28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疲劳,构成比为43.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血液透析时间、血流量、超滤量、急性透析并发症均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发生疲劳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时间长、超滤量大、发生急性透析并发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发生疲劳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后的疲劳发生率较高,血液透析时间、参数设置、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均为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9.
将2014年10月-2017年1月76例DN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腹膜组采用腹膜透析。结果:腹膜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血肾素、血管紧张素II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DN尿毒症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优于血液透析,可更好控制血压,降低血肾素、血管紧张素II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该研究评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意义。研究既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随访5年的患者1088例。确定心血管死亡风险和透析期间BPV、最大血压和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