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内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3月心血管科采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桡动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2.7%,1例行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经股动脉穿刺成功。术后桡动脉痉挛29例,现手掌轻度胀痛、皮肤青紫1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结论皮桡动脉穿刺入路行冠脉造影及成形术,发现术后并发症少,拔出鞘管患者即可活动,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又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高芸  曹维军  崔玲  李博 《当代医学》2011,17(14):88-90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及经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全部病例均经皮穿刺桡动脉,桡动脉失败者穿刺尺动脉,置入6F动脉鞘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 28例经桡动脉及7例经尺动脉穿刺均获成功;穿刺局部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或桡动脉途径的护理基本遵循以下原则:术前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术中严密观察桡、尺动脉近端手指和掌部有无疼痛、肿胀及温度颜色的变化;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血肿及指端循环情况,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技术,是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因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故穿刺成功率较高,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易于护理.延边大学医院自2002年3月开始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观察对实施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的163例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减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对1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6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2例,共植入支架36枚。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手部肿胀,麻木,疼痛,无1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或其他并发症,于手术后3-5天出院。结论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总结10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主要是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手部血管条件的观察护理、综合分析判断手部穿刺血管循环观察指标,术后配合拔除鞘管、术侧肢体及穿刺口的观察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结果:此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病人舒适感增加。结论:为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正确护理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肖燕 《吉林医学》2011,32(23):4899-4900
目的:探讨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诊疗手术。术后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随访1个月后恢复正常;桡动脉穿刺口渗血1例;前臂皮下淤斑1例;没有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及其他血管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护理,对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93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和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健康教育等。结果:288例获得成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3%。结论:加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防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路世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03-103,10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压迫止血垫后的效果。方法将35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0例患者术后使用传统止血方法,观察组176例患者术后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止血垫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口压痛、瘀血、手部肿胀、局部过敏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处的各种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压迫止血垫在冠脉介入术后对桡动脉止血效果满意,穿刺周围皮肤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不适感时间缩短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煜  任飞 《吉林医学》2013,(29):6149-615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的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26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术前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全身情况。结果:本组526例患者中16例穿刺失败,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6.9%,术后仅有3例出现穿刺口出血,发现后及时处理,余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6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术期观察和护理。结果:32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4%,余4例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用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植入冠状动脉支架386枝。术中发生心律失常7例,低血压3例,心绞痛1例;术后穿刺点渗血4例,前臂皮下瘀斑4例,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99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指导和护理;术后加强术肢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指导饮食,预防感染。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均顺利完成手术。96例未发生并发症,2例有轻度迷走神经反射,1例术后术侧上肢出现5cm×6cm淤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53-1153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逐年提高。为了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费用,桡动脉穿刺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从解剖结构上看,桡动脉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因此,经此途径的介入治疗不易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而且,手掌为双重供血,即使该治疗使桡动脉闭塞,也不容易发生手部缺血。另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加压固定3小时-6小时即可,因此术后即刻患者即可随意下地活动,且术后出血并发症极少。经桡动脉PCI具有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优点,且随着新的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介入术后的出血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因而经桡动脉行PCI也逐年增多。但是经桡动脉行PCI最大的缺点是桡动脉痉挛,应该引起介入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Allen试验对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间于该院心内科就诊并行冠脉介入诊治患者2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76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0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患者,观察组156例患者于术前进行Allen实验,排除组内Allen试验阴性患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压迫时间、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97%、9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424);对于穿刺时间、压迫时间而言,两组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576);对于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动脉痉挛、出现水疱或者穿刺部位出血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03%,与对照组(4.17%)对比,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627)。结论是否Allen试验进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筛选,对于穿刺状况、介入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大,表明Allen试验对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有限,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行护理观察,包括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及其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桡动脉穿刺伤口及术肢有无异常,防止出血,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结果:2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7.8%,余5例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用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60枚。术中发生心律失常2例,心绞痛5例,术后穿刺点渗血4例,前臂皮下瘀斑4例,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153-1153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逐年提高。为了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费用,桡动脉穿刺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从解剖结构上看,桡动脉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因此,经此途径的介入治疗不易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而且,手掌为双重供血,即使该治疗使桡动脉闭塞,也不容易发生手部缺血。另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加压固定3小时 ̄6小时即可,因此术后即刻患者即可随意下地活动,且术后出血并发症极少。经桡动脉PCI具有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61例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并发症及做好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25t例患者无护理并发症,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8%。结论: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手术成功、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方法 选择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两者之间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卧床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方面比较P〈0.05,术后卧床时间P〈0.001;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P〈0.05,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手部血管条件的观察护理,术后配合拔除鞘管、术侧肢体及穿刺口的观察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结果:术前和术后的正确护理能减少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病人舒适感增加。结论: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正确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曾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重复行冠状动脉造影,有介入治疗指征者行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8例患者中有5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96.5%。2例失败者因穿刺不成功。其中46例有再次介入治疗的指征,43例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支架64枚,成功率93.4%。失败3例中2例因桡动脉狭窄、1例因桡动脉痉挛指引导管不能通过。3例改行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5例发生穿刺侧上肢疼痛或乏力,2例发生手臂肿胀,1例桡动脉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发生,但未发生手部缺血坏死。结论重复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差异,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6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5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并根据并发症的差异来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尿潴留等并发症股动脉穿刺高于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应重点观察以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相应的护理。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少,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为行冠状动脉手术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