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存在的个体将具有更高的危险性.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血压常合并存在,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者有更高的胆固醇水平[1,2],血压与血脂之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相互关联[3].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当前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心脑血管病,而高血压(注:下文将原发性高血压简称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严峻的社会卫生问题之一。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有效控制高血压流行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以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避免诱发高血压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0年1月以来对246例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病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人渐趋增多,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一亿人,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史、以及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通过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造成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冠心病、肾衰竭、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老年人因心理变化,承受压力能力下降,多数患者面对久治难愈的高血压心理失衡,情绪波动,致使病情不能有效控制甚至恶化,且由于老年人高血压病程长,用药依从性差,往往影响其疗效。生活方式优化与调整对老年高血压治疗尤为重要。作者总结了76例老年高血压的心理及生活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高血压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截至2000年,全世界共有高血压患者9.7亿,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所占比例超过了2/3。2002年我国调查资料显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是40岁以上成年人全因死亡的首要原因,带来了巨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群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是目前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策略。本次调查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人群高血压的防治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疗养院124名老年人(≥65岁)进行问卷调查,高血压69例,正常血压对照组55例,对数据主要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非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BSI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已经成为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重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身疾病。有关高血压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研究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高血压目前临床主要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严重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因“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它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患上心脑血管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特别大,能否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对患者的康复影响极大。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在心脑血管病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1],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的发展及恶化至关重要。低健康素养是成功管理高血压的主要障碍,因为它会影响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目前,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具有较高健康素养的高血压患者相对于低健康素养患者有较高的高血压管理能力[2],且良好的健康素养是改善血压控制[3]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4]。因此,提高健康素养是促进全  相似文献   

13.
心理社会应激与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甚为复杂,既使在科学技术发选的现在,对高血压病因的认识仍不十分完善。自30年代末Alexander提出心理因素可导致血压升高以来,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专家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随着时代进步,社会上竞争日愈激烈,心理社会应激源日益增多和突出,高血压发病率亦随之不断增加。因此,近年对心理社会应激与高血压的关系方面的研究相当活跃。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心理社会应激在高血压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此,临床尚无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黎健梅 《内科》2008,3(4):638-63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发生和发展涉及社会、文化、习俗、心理、饮食、生活及行为等诸多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展除使用药物外,还需靠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和行为医学。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如何使高血压患者降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琳  王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77-147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为心、脑、肾等脏器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需长期治疗。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社会环境、不良行为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均为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1〕。我院对57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已成为公认的一种心身疾病.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心理社会因素的各个方面对冠心病的各个环节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各方面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禹莉 《内科》2007,2(1):68-7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全球性致残与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确定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高龄。但临床研究发现有一些患者虽然没有以上危险因素,但仍发生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研究结果显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另一种独立于前述因素之外的危险因素。如何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以及有效阻断其致病途径,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而致病机制的研究是热点。  相似文献   

18.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但大体可分为主要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一般认为.高血压患者中有40%是遗传因素引起的:有60%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在环境因素中饮食因素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此,高血压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不仅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发现和适当治疗高血压患者能够大大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率。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12.5%,控制率只有3%。我们只有积极控制高血压,才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高血压病的治疗除了对不良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笔者通过收集社区医院3年来门诊所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就有48例降压疗效不稳定的患者,约占总治疗数的19%,针对此种状况分析其原因并制订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世界慢性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人体中最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冠心病。为了解冠心病患者不同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使医护人员科学地制定人性化的应对措施,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