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鉴别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对颈椎病患者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颈椎病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对症治疗颈椎病的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监测与观察,分析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本组50例颈椎病患者中,心电图提示正常7例,36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呈房性早搏与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25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颈椎病合并冠心病、颈心综合征患者在单纯给予颈椎病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动态心电图在鉴别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操作方便,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颈心综合征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有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等;心电图可有ST-T变化以及早搏、传导阻滞等表现,酷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基层医院很易发生误诊误治现象。现笔者将2000年1月以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做一回顾性总结及回访,发现有5例颈心综合征患者误诊误治为冠心病,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徐卫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31-131,134
目的 进一步证实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作比较。方法 应用Infinia双探头单光子断层显像仪(SPECT),分别检测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结果 42例冠心病患者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左心室大小异常或心肌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患者有35例(83.33%),心电图出现缺血改变(ST_T改变)的患者18例(42.86%)。超声心动图检出有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的患者17例(40.48%),42例健康人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5例(11.9%)。结论 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诊断冠心病的最可靠的无创性的方法,且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 MS)患者发生心房纤颤( AF)的情况,探讨MS 与AF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均来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冠心病,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制定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其分为2组,代谢综合征组( MS组)6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 NMS组)40例。所有患者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随访时间持续2年。每次随访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出现AF。如患者出现AF,则记录相关数值。比较MS 组与NMS组间AF的发生率。结果:随访2年,60例MS组中未发生AF19例,发生AF41例,AF发生率为68.3%;40例NMS组中未发生AF20例,发生AF20例,AF发生率为50.0%。 MS组AF发生率明显高于N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与心房纤颤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之一,好发于颈椎,胸、腰椎发病率相对较低。由于后纵韧带骨化,使椎管狭窄或直接压迫脊髓.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报道中发现的病例大多是在“颈椎病”的X线检查中确诊。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疾病所致的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有些颈椎病可以导致类似心绞痛的心前区疼痛而长期误诊为冠心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对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观察99例冠心病患者服用心元胶囊前后hs-CRP、心绞痛症状及全身症状改善情况。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hs—CRP由(20.39±8.42)mg/L改善为(6.37±2.21)mg/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元胶囊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94%,心电图总有效率达到76.8%。结论心元胶囊对冠心病疗效明显,明显降低CRP,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郝丽  邹和苓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6-566,58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误诊的30例SAH病例的临床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转归。结果本组30例中,昏迷5例(16.7%),头剧痛8例(27.0%),隐痛4例(13.3%),恶心呕吐11例(37.0%),眩晕5例(16.7%),精神障碍3例(10.0%),发作性抽搐2例(6.7%),嗜睡1例(3.3%),以头痛、恶心呕吐多见;30例患者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10.0%),梅尼埃病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16.7%),颈椎病4例(13.3%),晕厥3例(10.0%),高血压脑病4例(13.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例(6.7%),癫痫发作2例(6.7%),脑炎1例(3.3%),老年精神病2例(6.7%)。延误诊断1d者16例(53.3%),2d者9例(30.O%),3d者4例(13.3%),其中1例(3.3%)误诊时间长达19d。30例患者经头颅CT或腰穿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老年人SAH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易导致误诊。对于高度怀疑而且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根据情况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蒲敏  韩旭  罗俊  张云  廖桥英 《西部医学》2008,20(6):1204-1206
目的探讨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1例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发病多以社会心理因素为诱因(50/61,81.97%),发作性起病,均表现为呼吸急促或深大,呼吸频率〉30次/min,可伴手足搐搦(20/61,32.79%)、低钾血症(17/45,37.78%),心电图呈一过性缺血性改变(7/30,23.33%),61例均予以暗示性输液、肌注安定、补充钾盐等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结论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综合医院常见的精神科急诊,提高对该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认识,可以避免诊疗过程中不必要的紧张,减少误诊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与静息心电图改变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发作性胸部闷痛为主诉和(或)伴静息心电图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者疑似心绞痛,经心脏超声、胸片等辅助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300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1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非典型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表现有非特异性ST—T改变;2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正常:3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300例患者造影阳性204例,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8例(28%),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76例(76%),3组冠状动脉造影全部为阳性(100%),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16例(16%),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51例(51%),3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92例(92%),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性高,而非典型性胸痛或者心电图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低,而且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2支或3支病变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变化,选择拟诊冠心病的患者168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将冠脉造影结果与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8例患者中,冠脉造影异常者128例,占76.19%,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占23.81%。心电图检查敏感性39.84%、特异性42.5%。超声心动图敏感性53.13%、特异性70.0%。结论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简便、常用,能够帮助诊断冠心病。但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冠脉造影具有特异性,但也有局限性。必须全面分析临床资料,选择合理的诊断手段,以减少或避免冠心病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冠心病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相对年轻,30~45岁,女性是男性1.5倍,并且大部分患者社会和精神压力较大;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痊愈6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焦虑症和冠心病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症状,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要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综合分析评估病情,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03-1604,1609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病变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此类心律失常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非心源性病变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发疾病,以及针对性治疗原发疾病后心律失常的转归。结果:146例非心源性疾患分别为颈椎病38例(26.0%)、隐性甲亢31例(21.2%)、恶性肿瘤18例(12.3%)、心脏神经官能症16例(11.0%)、胆道疾病15例(10.3%)等;心律失常以早搏及心动过速为主,患者常伴有心悸、胸闷、焦虑、多汗及心前区疼痛等症状;≥60岁患者容易误诊为冠心病,<60岁的患者容易误诊为心肌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治疗原发疾病后,心律失常绝大多数都能很快缓解、消失,尤其是恶性肿瘤切除后心律失常可迅速缓解。结论:很多非心源性疾患可致心律失常,此类患者常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可使心律失常很快缓解、消失。  相似文献   

13.
对到31例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误诊15例,误诊率达48、4%,误诊时间4月-3年。误诊为冠心病者9例,肺源性心脏病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者2例,扩张性心肌病者1例。作者认为临床医师提高对老年人甲亢的认识,仔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并及时做甲状腺功能检测,能降低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对我院门诊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初步诊断的冠心病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常规静息12导联的ECG检查及CAG检查,分析ECG的临床诊断结果、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以及冠脉狭窄支数的诊断结果,并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ECG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为77.14%(135/175)。135例CAG阳性患者的冠脉狭窄情况中,中度组的阳性符合率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中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支数为二支的阳性符合率与一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支数为三支的阳性符合率与一支组及二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在护理后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均明显缓解,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作出的评分中,﹥90分者占84.78%,显著高于﹤60分、60-80分以及80-90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CG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但也存在误诊情况,临床上可与其他方案联合检测。同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较为重要,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关 《医学综述》2013,(19):3593-3595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符合标准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假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与阴性率分别为15.0%和5.0%,与心电图的45.0%和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82.9%和17.1%,与心电图的75.0%和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4%和82.3%,与心电图的70.3%和75.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和69.9%,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7.8%和56.1%(P<0.05).结论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是一种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且无创的方法,并且可以作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但为了防止其出现误诊和漏诊,最好与其他方法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6.
黄坤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44-14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8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检测,同期予以常规心电图检测,比较检查结果。结果89例冠心病患者予以DCG检测,检出心肌缺血呈阳性者72例(80.9%),常规心电图阳性者45例(5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除房性或者室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三者外,其他类心律失常事件、DCG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施DCG检测,对隐匿型、心律失常型或心绞痛型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早期及时诊治,并可对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王俊梅  温彬  蔺轶娴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60-762
目的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以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方法本组23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心绞痛4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急性胃肠炎3例,特殊部位疼痛5例,脑梗2例,心律失常5例,尿潴留1例,更年期综合征1例。本组23例病例分别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不典型心肌梗死。结果 23例误诊病例中,22例经确诊后,给予对症治疗痊愈;1例因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各种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状况,应首先给予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以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A clinical analysis of hyperthyroidism heart diseases was conducted in 31 elderly patients, of whom 15 (48.4%) had been misdiagnosed before accurate diagnoses were reached 4 months to 3 years later. Among the 15 misdiagnosed cases, 9 were misdiagnosed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as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2 as hypertension heart disease and 1 as dilated cardiomyopathy.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physicians need to be more aware of elderly hyperthyroidism, and thorough history inquiry, systemic examination and timely thyroid function test can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of hyperthyroid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2例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46.9%)入院时误诊为冠心病、CHF、症状加重,10例(31.2%)误诊为肺部感染,3例(9.4%)误诊为肺心病及右CHF。结论:CHF合并肺栓塞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有利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