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PICC换药包的应用效果,降低换药费用。方法将110例行PICC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用自制PICC换药包换药,对照组用专用PICC换药包换药。结果PICC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换药费用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PICC换药包用于PICC换药安全有效,可降低换药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24 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 h首次换药,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愈合较好率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48 h首次换药,可促进穿刺点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管理策略用于预防PICC老年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7月于PICC门诊进行换药的PICC老年患者350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维护。另选取2018年8~12月于PICC门诊进行换药的老年患者40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维护基础上,运用皮肤管理策略预防MARSI发生。比较两组MAR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MARSI发生率为4.50%,显著低于对照组9.71%(P0.01)。结论根据PICC老年患者MARSI发生原因,制定皮肤管理策略应用于PICC换药,能降低PICC老年患者MAR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PICC家庭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PICC家庭护理质量,降低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90例置PICC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处理,家属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并观摩换药过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安排家属参与到换药过程并亲自实践,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局部炎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王时间显著延长(均P<0.01).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PICC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PICC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食盐热敷法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用食盐热敷治疗PICC王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PICC王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用食盐热敷法,对照组常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盐热敷治疗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固定的有效性,降低局部感染率。方法将106例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观察组采用按摩消毒及减张力固定换药法。结果 PICC置管4周时观察组局部感染率及透明敷贴松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PICC置管7个月时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消毒及减张固定换药法用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换药,固定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局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研究,寻找浅表软组织损伤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1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敷料全部揭除;观察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3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保留内层外科油纱.结果 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疗总费用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3层外科油纱换敷料方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更有助于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法置入新生儿PIC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5例新生儿应用20G直置式套管针置入PICC(观察组),与应用导入鞘置入PICC的128例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第1次换药时间、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第1次换药时间延长(P<0.01).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经济简便的直置式套管针可以替代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PICC置管后减少渗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98例肝衰竭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穿刺,加压固定,术后24 h换药;观察组穿刺方法为穿刺针进皮后,在皮下移行2.0~3.5 cm再入血管,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采用不同加压固定方法,对Ⅱ度以下的渗血72 h后换药.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后24 h与48h渗血分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ICC置管穿刺时延长皮下移行长度、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采用不同加压固定方法、适时予以换药,能有效减轻肝衰竭患者术后渗血.  相似文献   

10.
改良PICC置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 对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2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操作法,即套管针穿刺见回血,撤出针芯后,一手拇指"堵"在插管鞘外部端,阻断血液从插管鞘流出,其他步骤同对照组.结果 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观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操作法可减少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穿刺点周围皮肤的疼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