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韶亮  韩冬伟 《当代医学》2009,15(27):66-67
目的增加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与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总结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与MRI资料。结果26例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密度呈等低密度22例。肿瘤实体信号呈长T1信号18例,等T1信号8例,长T2信号24例,等T2信号2例。病灶发生斑片状坏死3例,明显囊变2例。结论CT、MR1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诊断优势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特征。经鞘瘤的MR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椎管内神16例囊变,全部病例T1加权为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为高信号,27例T2加权信号不均匀,全部病例明显强化,边界清楚,27例不均匀强化,其中17例呈外围强化。结论 T1加权图像低信号,T2加权不均匀高信号,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外围强化,囊变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患者53例,对其磁共振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共检查出51例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均为椎管内生长,其中,椎间孔未扩大但神经根有加粗6例、椎间孔有扩大31例和椎间孔及神经根均没有变化14例;肿瘤边缘光滑规整28例、边缘不光滑规整17例和病灶内信号均匀6例。42例病灶处T1加权图像为等长信号,9例为短信号;9例T2加权图像为等长信号,42例为短信号。病灶处出现囊变13例、出现斑片状坏死9例、出现斑点状坏死10例和没有出现囊变及坏死19例。通过增强扫描的病例有37例,其中,信号明显为不均匀强化20例、均匀强化17例。MRI神经纤维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0.91%(10/11),MRI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7/8),MRI节细胞神经瘤、畸胎瘤、成神经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2/2)、100.00%(1/1)、100.00%(2/2)和100.00%(3/3);MRI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2.59%(25/27),略低于病理诊断的100.00%(2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制定肿瘤切除手术方案提供正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在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21例,均为单发,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12例,等T1、长T26例,长T1、混合T23例;其中4例伴囊变;在17例强化病灶中,呈环状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47例,单发41例,多发6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相似,以长T1、长T2改变为多见;有囊变11例;增强扫描32例,呈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5例可见椎弓根骨质局限性吸收、破坏。结论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由雪旺氏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常伴随神经纤维瘤病。本文复习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髓外硬膜下单发神经纤维瘤的MR表现。这些病变典型的MR表现为T_1加权成像与脊髓信号相比呈等或低信号,T_2加权呈高信号。T_2加权信号高于脑脊液的区域提示囊性区。3例行Gd-DTPA增强T_1加权成像,未强化区显示囊变。8例中3例显示肿瘤囊变。3例通过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和脊椎周围形成"哑铃"状肿块,这些肿块通常认为是神经源性的。MRI因为能直接显示脊髓且无创伤性,已成为评估脊髓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静脉内顺磁性造影剂强化扫描能进一步显示这类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使用场强为0.35T(特斯拉)的超导型MR成像仪(SE系列,多回波技术)对全部病例行矢状面、横断面T1加权成像和矢状面T2加权成像。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b.w.,静脉注射。结果 8例中,7例位于颈髓内,只有1例位于胸段,MRI成像中所有病例均显示受侵脊髓弥漫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比较,T1加权成像呈等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5例行Gd-DTQA增强T1加权成像,所有病变呈现一伴随囊腔的界限清楚的强化肿块,全部病例均见迂曲的曲血流空现象,结论 MR图像可多平面成像,适于评估脊髓肿瘤,适于评估脊髓肿瘤,Gd-DTPA增强MR成像能在大的囊变区精确确认多血管的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CT、MR及PET-CT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检查,3例经过PET-CT灌注扫描。结果:16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增强扫描表现大部分病灶强化明显且呈均匀强化(其中2例呈阴性结果),MR表现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影,DWI信号见较高信号影;14例非功能性肿瘤可呈现高灌注富血供表现,部分病灶内的钙化或囊变使得瘤体内部可呈现混杂密度。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的高灌注表现使其在CT、MR增强扫描及PET-CT灌注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7例自发性椎管内血肿,男4例,女3例,年龄14岁-59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外伤史,7例均行CT和MR扫描,1例行CT强化扫描,2例行MR强化扫描。结果:血肿位于颈段2例,发生在胸段5例,CT扫描主要表现为偏向椎管背侧或腹侧连续多个节段的新月形或双凸形高密度影,注射造影剂后病变不强化。MR扫描显示本组有5例血肿位于脊髓背侧,2例位于脊髓腹侧。矢状位呈新月形或条状异常信号,分别跨越3个-5个脊髓节段,7例血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也为高信号,有2例行MR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CT和MR都是诊断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最有效检查方法,二者结合更有利于显示血肿部范围和脊髓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使用场强为 0 35T(特斯拉 )的超导型MR成像仪 (SE系列 ,多回波技术 )对全部病例行矢状面、横断面T1加权成像和矢状面T2加权成像。 5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 ,剂量为 0 1mmol/kg·b w ,静脉注射。结果 8例中 ,7例位于颈髓内 ,只有 1例位于胸段。MRI成像中所有病例均显示受侵脊髓弥漫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比较 ,T1加权成像呈等低信号 ,T2 加权成像呈高信号。 5例行Gd -DTPA增强T1加权成像 ,所有病变呈现一伴随囊腔的界限清楚的强化肿块。全部病例均见迂曲的血管流空现象。结论MR图像可多平面成像 ,适于评估脊髓肿瘤。Gd -DTPA增强MR成像能在大的囊变区精确确认多血管的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15.
神经纤维瘤由雪旺氏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常半随神经纤维瘤病。本文复习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髓外硬膜下单发神经纤维瘤的MR表现。这些病变典型的MR表现为T1加权成像与脊髓信号相比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信号高于脑脊液的区域提示囊性区。3例行Gd-DTPA增强T加权成像,未强化区显示囊变8例中3例显示肿瘤囊变。3例通过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和脊椎周围形成“哑铃”状肿块,这些肿块通常认为是神经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或临床试验性放射治疗证实的8例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8例肿瘤均可见鞍上区及松果体区两个病灶共16个病灶,MR表现为较均匀稍长T1、等T2或长T2信号,5个病灶内见多个点状更长T1长T2坏死囊变信号,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瘤周水肿。增强扫描16个病灶中11个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5个病灶内坏死囊变不强化呈不均匀强化。结论生殖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对于同时累及鞍上区及松果体区病变者,MRI对其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资料,FSE序列T1wI、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PDWI,其中33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总结其MRI特征。结果42例均为单发,上肢18例,下肢24例。35例肿瘤信号不均匀,其中,13例肿瘤于T2WI上呈“靶征”改变;16例肿瘸中央呈中等T1、中等T2信号,其内可见多发裘变区,周围呈囊性长T1、长T2信号:6例肿瘤呈中等T1.中等T2实性肿块,伴有多发囊变,周围未见明显的囊性区,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内.囊变、坏死区及周围囊性区未见明显强化。7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26例肿瘤两端可见“神经出入征”,9例肿瘤一侧有神经伴行,38例肿瘤周围可见“脂肪包绕征”,33例肿瘤两端可见“脂肪彗星尾征”。结论MRI对四肢艮性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彪 《医学文选》2003,22(2):150-15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髓内肿瘤14例,其中室管膜瘤6例,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8例,肿瘤边界不清,量变多见,强化较轻。髓外肿瘤1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5例,肿瘤边界清楚,可至哑铃状生长,至明显环状或均匀强化。脊膜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T2WI信号偏低,至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硬脊膜“尾巴征”。脂肪瘤1例,至特征性短T1捎长T2信号,STIR序列上至低信号。转移瘤4例,2例伴随椎体及附件骨质长T1长T2信号,2例表现为椎管内多发小结节状病灶,至明显均匀强化。淋巴瘤(NHL)1例,表现为环绕硬膜囊生长,有明显强化。脊索瘤1例,为骶段自椎骨向椎管内生长,破坏的骶骨至长T1长T2信号。结论 MRI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表现,以利于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资料。结果10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为囊实性。9例位于小脑,1例位于鞍上。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肿瘤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强化。肿瘤边界清楚,瘤周均无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与其它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s,PNET)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4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 14例患者中9例病灶位于中线附近及侧脑室旁,肿瘤边界较清楚,5例位于皮质下,10例为类圆形,瘤周水肿反应较轻;CT扫描为等或略高密度。对于肿瘤实质部分的磁共振表现,在T1加权像上11例表现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3例表现为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10例表现为等信号,4例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可见实性部分强化。结论PNET为高度恶性肿瘤,由于临床报告病例少,常与颅内其它肿瘤难以鉴别,通过对14例PNET影像学特点的总结,为其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