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 (DissectionofAorta,AD)既往曾认为是少见疾病而疏于注意。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不断增长 ,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本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迅速、正确的诊断[1] 。为减少误诊 ,我们对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年收集本院主动脉夹层误诊病例 1例及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学习期间所遇的 6例 ,并复习国内有关文献报道 79例 ,对其常见的误诊类型及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1~ 5 0岁 4例 ,5 1岁以上 3…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 992年 3月~ 2 0 0 1年 4月共收治主动脉夹层 (AD) 5例 ,首诊均误诊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0~71岁 ,平均 56 6岁 ;4例伴原发性高血压 ,1例虽无原发性高血压史 ,但入院时血压高达 1 80 / 1 0 0mmHg;就诊时间 :1小时 30分~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 (aoticdissection ,AD)是心血管系统的危重疾病。我院 1994年1月~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 18例 ,其中 13例误、漏诊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37~ 70岁 ,平均 5 7 5岁。按DeBakey法分类 ,Ⅰ型 2例 ,Ⅱ型 1例 ,Ⅲ型 10例。伴高血压者 10例。经超声心动图、CT或MRI证实 12例 ,开胸复苏时证实 1例。1 2 临床表现 :Ⅰ型和Ⅱ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痛 ,伴腰背部放射痛 ,有紧束样感 ,其中 1例有头昏、眼花等短暂性缺血发作症状 ;10例Ⅲ型AD患者中 7例以腹痛…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orticdissection ,简称AD)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急危症之一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 ,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 ,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 ,特别是磁共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其早期诊断正确率。本文回顾性评价 11例AD的磁共振资料 ,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临床证实AD患者 11例 ,其中 5例手术证实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年龄 55岁。1 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VectraⅡ型0 5T超导磁共振机 ,常规自旋回波 (以下简称SE)序列轴矢冠位 ,梯度…  相似文献   

5.
夹层动脉瘤是由于血液渗入主动脉壁层中 ,形成夹层血肿 ,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比较少见而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起病急 ,有剧烈的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等 ,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迄今仍有较多病例因漏诊、误诊或处理不当而死亡。因此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同时严密监护对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我院 1993年 5月至 1997年 5月间收治的 15例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并对有关监护问题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1例 ,女性 4例。年龄在 32~ 80岁 ,平均 5 7 2± 6 .8岁。按Dai…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福真  刘士玲 《河北医学》2002,8(2):164-16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 ,并延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本病少见而病死率较高 ,护理中若严密观察病情 ,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 ,严格交接班 ,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可大大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使病人早日康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8年至 2 0 0 1年共收治主动脉夹层瘤 10例 ,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1岁 ,其中高血压病 8例 ,年龄平均 6 0岁 ,血压为 2 1~ 35 / 14~ 18Kpa,平均血压 2 4 / 16Kpa。所有病例均经彩超、CT、MRI2 4h内确诊 …  相似文献   

7.
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orticDissectingAneurismADA)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纵轴延伸剥离的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血管急症[1] 。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 ,未经治疗的ADA患者2 4h病死率可高达 2 1%。ADA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0 .5~ 1/10 [2 ] 万。由于ADA的误诊、漏诊率较高 ,因此 ,及早诊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随着近年床旁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 ,为AD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极大方便。现就我院 13例ADA患者的床旁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及临床意义作一总结分…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分离12例临床分析计光卢中秋张怀勤黄伟剑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Dissection,简称AD),是主动脉腔内血液经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并延伸剥离形成不同程度夹层血肿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临床表现较复杂,易误诊。1991年1月至1...  相似文献   

9.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是发生主动脉夹层分离14d以内,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该病多起病急、变化快,可误诊为急腹症、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1〕,可迅速致死。本病外科急症手术病死率极高,内科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996~1997年,我院收治了11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病人,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37~75岁,平均52.2岁。其中A型9例,B型2例。有高血压病史者8例,高血压病史1~17年,平均6年。1.2 临床表现11例病人中…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动脉夹层分离 (aorticdissection ,AD)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 ,未经治疗的AD 2 4h内病死率高达 2 1% [1 ] 。在美国AD仍占据第 13位死因[2 ] 。AD的平均年发病率为 0 5~ 1万 10万人口 ,在美国每年至少发病 2 0 0 0例[3] 。AD最常发生在 5 0~70岁的男性 ,4 0岁以下的比较罕见 ,此时应除外有家族史者及马凡综合征或先天性心脏病等。 4 0岁以下的AD患者 5 0 %发生于妊娠妇女。近年来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 ,且A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 ,其发病率与高血压出现的频率密切相关 ,主动脉夹层的病情危重 ,病变可累及多个脏器 ,死亡率高。为了提高疗效 ,降低死亡率 ,精心的观察护理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科对 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了我科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5月共 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37~ 6 8岁 ,平均年龄 5 6岁 ,所有患者均行胸腹部CT检查而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其中 1例因主动脉夹层破裂引起心包积血死亡 ,10例经内科治疗后好…  相似文献   

12.
冯建华  于漫 《中原医刊》2003,30(17):60-60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血流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 ,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一般起病突然 ,有剧烈疼痛 ,休克和压迫症状。近年来 ,随着先进医疗仪器的出现(核磁、彩超、螺旋CT等 ) ,结合临床表现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已不困难 ,但主动脉夹层瘤是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 ,瘤体一旦破裂、出血 ,抢救非常困难 ,死亡率极高。我科从 2 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1月 ,收治 5例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3 5~ 70岁。高血压病史 2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2例 ,其中 1…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分析、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本文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最基本原理 ,探讨其后处理功能NEWMASK在分析、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主动脉夹层表现 :插管至主动脉夹层真腔内造影 ,其DSA常规表现为“双腔” ,真腔受压变窄、变形 ,假腔呈多扩张的黑色影像。本文收集主动脉夹层 9例 ,年龄 2 5~ 6 8岁 ,平均年龄 5 0岁 ,男性 7例 ,女性 2例。 9例破入口全部显示清楚 ,3例破出口显示欠清或未见显示。本文横向采用NEWMASK的原理及特征 ,来改善主动脉夹层的显影效果。将系统切…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 (AcutePosttraumaticDiffuseBrainSwelling ,APDBS)后果严重 ,往往导致死亡。现将本科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2 37例颅脑外伤患者中 18例单侧APDBS的治疗报告如下 ,并结合文献报道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8例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6~ 4 8岁 ,平均 37.2岁。致伤原因 :车祸 14例 ,钝器打击伤 2例 ,坠落伤 2例。受伤机制 :减速损伤 13例 ,加速损伤 2例 ,旋转损伤 3例。均在受伤后 8h内来院就诊。1.2 临床表现术前全部有…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nalinjury ,DAI)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类型 ,临床表现危重 ,治疗困难 ,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 ,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我院于 1997年 2月~ 2 0 0 1年 2月间收治 5 0例DAI患者 ,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来探求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以利于提高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38例 ,女 12例 ,年龄 9~ 6 5岁 ,平均 36 1岁。受伤原因 :交通肇事 36例 ,坠落伤 6例 ,打击伤 8例。1 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伤后立即昏迷 ,无中间清醒期 ,就诊时GCS 3~ 5分 2…  相似文献   

16.
李吉祥 《中国医刊》2002,37(3):37-38
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 (chronicalcoholicnervousdisease,CAND)已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笔者近几年共诊治CAND患者 60例 ,其中Wernicke脑病患者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0例Wernicke脑病均属男性 ,年龄 35~ 67岁 ,平均 4 8岁。其中工人 8例 ,农民 4例 ,干部 4例 ,其他职业 (个体户 ) 4例。每日饮酒量2 0 0~ 80 0g ,平均 5 0 0g。持续饮酒时间 8~ 5 0年 ,平均 19年。所饮酒类均为市售白酒 (5 0~ 60度 ) ,饮酒方式 :长期空腹饮酒 19例 ,…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约占全部癌的12 % [1 ] 。该病无特殊临床表现 ,极易误诊。为此需加深认识 ,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将我院1994年 2月~ 1999年 10月间 18例直肠癌手术病例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14~ 80岁 ,30岁以下 3例 ,31~ 5 0岁 6例 ,5 0岁以上 9例。病变距肛门 8cm以内11例 (6 1.1% ) ,8~ 10cm7例。Dukes分期 :A期 12例 ,B期 4例 ,C期 1例 ,D期 1例 ,详见附表。附表  18例肿瘤分期与大小关系分期例数 肿瘤大小 (cm)<1…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是由于腹主动脉壁改变或外伤所致 ,可发生在腹主动脉的各个部位 ,多发于高龄男性。男女比例为 8∶1。在 >6 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 3% ,因AAA破裂而死亡者占 >6 5岁男性死亡数的 1%~ 2 % [1] 。保守治疗效果差 ,发展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破裂出血或腹壁血栓脱落致急性动脉栓塞。临床上极易误诊、延误治疗 ,病死率极高。 1994— 2 0 0 2年我院收治AAA患者 5 8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5 8例 ,男 5 2例 ,女 6例。年龄 5 0~ 76岁 ,平均6 6岁。入院时…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主动脉壁中膜的血肿,各种病因导致主动脉中膜的弹力纤维病变,均可形成主动脉夹层的基础.本院1999年3月~2000年11月经二维超声及彩色血流显像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共6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8岁.主要病变:高血压2例,马凡氏综合征4例(其年龄22~47岁).临床表现以撕裂性疼痛为主要症状,3例为胸背痛,2例腰背痛,1例则为胸背、腰腹痛并伴有蛋白尿以急性肾功能不全入院.   ……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一种重要的原发性脑损伤类型[1] 。 1996年 1月~2 0 0 0年 1月我院共收治 5 8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8例 ,女 2 0例 ,男女比为 1 9∶1。年龄 12~ 6 0岁 ,其中 2 0~ 40岁者 36例 ,占 6 0 %。受伤至入院时间为 30分钟~ 16小时 ,平均约 6小时。1.2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46例 (79 3% ) ,高处坠落伤 10例 (17 2 % ) ,打击伤 2例 (3 5 % )。1.3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原发性昏迷 ,入院时GCS评分 :3~ 5分 2 0例 ;6~ 8分 2 8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