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4月采用腘绳肌延长和Ilizarov技术矫正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同时行髋部及足部畸形矫正术,包括髋内收肌松解、闭孔神经缩窄术、跟腱延长术、腓肠肌腱膜切断术等。所有患者屈膝畸形在术后28 d内调整完毕,继续佩戴Ilizarov外固定架维持矫正。佩戴外固定架时间为36~50 d,平均(41.1±3.5)d。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0.3)年。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静态屈曲角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被动ROM、主动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GMFCS分级由术前Ⅳ级提高为末次随访时Ⅲ级,根据Herzenberg标准,临床结果优9膝、良21膝,优良率100.0%。[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膝后内侧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一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36岁,平均26岁;左足4例,右足7例,双足1例。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例,小儿麻痹后遗足畸形6例,外伤1例,脑性瘫痪后遗足畸形1例,小腿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放射治疗后遗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根据病情,术前组装Ilizarov踝足关节牵伸器,术中先实施足的后内侧软组织有限松解和三关节切骨术,依照Ilizarov的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牵伸器。术后7d旋转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前足下垂畸形,在牵伸矫形过程中患足可负重行走。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4年,平均15个月,畸形未复发,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术后平均牵伸71d。10例11个足达到0°位全足持重,2例保留15°~20°足下垂角(因合并下肢短缩)。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和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答  马振  王业鑫  钟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3,(11):1032-1034+1038
[目的]探讨有限软组织松解结合不同外固定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12月共41例(58足)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分别采用有限软组织松解+石膏固定术或有限软组织松解/截骨矫形+组合式/环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总结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58足中,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84.5%);足的截骨或关节融合(74.1%)。患者均获至少24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拆除外固定架后及末次随访时踝背伸肌力、外翻肌力、肌张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踝-后足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ICFSG评分、ASHWORTH评分显著减少(P<0.05)。[结论]有限软组织松解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畸形,可以取得比较满意且相对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改良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器械改良、术后管理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秦泗河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共手术治疗马蹄内翻足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0~25岁,平均17岁。病因:腓总神经损伤2例,腰椎管内肿瘤1例,硬脊膜膨出5例,小儿麻痹后遗症1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3例。术前用足掌的前外缘负重行走者11例,用足的外缘或足背外侧负重者21例。根据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性质和患者年龄,确定实施有限矫形手术的方法和外固定矫形器治疗。本组7例同期实施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术,25例同期实施了有限的截骨术和跗骨间关节融合术,9例合并踝关节内外翻肌力明显失衡者,同期行足部肌腱转移的肌力平衡术。然后安装外固定矫形器。术后按作者制定的管理程序,7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拉杆,对器械进行三维空间的缓慢调整,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下垂畸形,直至达到矫形要求的标准。在矫形的过程中定期进行X线检测,以防止发生踝关节前后移位,治疗期间允许患足负重行走。术后平均牵伸42d,拆外固定器后患足再上石膏固定适当时间。[结论]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26例为来院复查。随访时间1年~3年1个月,平均1年5个月。畸形均获满意矫正,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针道感染和切口感染,未并发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手术创伤小、安全,治疗效果提高,配合有限矫形手术,能够矫正传统矫形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足畸形,缩短治疗周期,避免了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8年2月马蹄内翻足病例资料,男28例(32足),女21例(24足),年龄11~35岁,平均(19.72±7.64)岁。其中脑瘫及脑炎所致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33例,腰骶部脊膜膨出型脊柱裂所致非痉挛性10例,各种原因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麻痹性6例。给予选择性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及跟骨截骨术、修复负重区溃疡,使用Ilizarov技术纠正畸形至满意形态,3个月后改为佩戴支具3个月;统计分析末次随访及术前后踝-后足AOFAS评分。[结果]单侧肢体手术时间0.5~1.5h,平均(0.81±0.31) h,术中出血5~20ml,术后5~7d后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予以截骨治疗者下地时间延后至术后6周;无钉道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病例;负重区溃疡均得到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53±8.42)个月。拆除外架后均恢复跖行足,末次随访时,全组踝-后足AOF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神经源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中需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48-1051
[目的]胫骨近端截骨术联合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并探讨其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5年8月对7例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患者,一期均行胫骨近端截骨术,二期取内固定时,同时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结果]一期胫骨近端截骨术后均随访20~48个月,平均25.40个月。在非负重状态下,所有胫骨内翻畸形均矫正;在负重状态下,术前膝内翻角度30°~45°,平均37.10°,术后膝内翻角度8°~14°,平均11.70°,矫正角度20°~31°,平均25.4°,所有膝内翻畸形较术前有改善。截骨端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0个月。二期膝关节后外侧重建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完全伸膝位无内翻不稳;屈膝30°,Ⅰ度内翻不稳1例;屈膝30°,患侧小腿外旋较健侧增加1例。术后24个月,患膝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下肢力线恢复满意。[结论]胫骨近端截骨术可以纠正胫骨内翻畸形,改善膝内翻畸形;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两者联合应用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症状性腓骨下骨导致的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Brostr?m-Gould术线带加强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本科收治的13例症状性腓骨下骨导致的慢性踝外侧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外踝下小切口腓下骨切除、Brostr?m-Gould术线带加强修复距腓前韧带,评价围手术期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6.4±5.4)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显著改善(P<0.05);踝背伸-跖屈ROM和距下关节内翻-外翻ROM无显著变化(P>0.05);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 Brostr?m-Gould术线带加强修复可有效治疗症状性腓骨下骨导致的慢性踝外侧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38例治疗体会李开贤,罗桂英,杨墨松自1983~1993年,我们共收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38例。其中儿麻后遗症17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1例。采用软组织松解术、石膏固定及骨性矫形术相结合,多次矫正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近期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麻后遗症足部畸形的矫治评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矫形外科(710038)王庆良,李永平,张明华小儿麻痹后遗症足和踝部畸形最为多见。黄彦杰1100例统计,足部畸形为72%。其中足下垂327例,占41.3%;马蹄内翻118例,占14.9%,马蹄外翻3...  相似文献   

10.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作者在2000年3月~2005年3月间,使用Ilizarov技术矫正9例11足重度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将连接于胫骨、跟骨、跖骨的外固定环互相连接、组合成复杂的三维外固定架,通过逐渐调整外固定架矫正畸形,从而使患足达到或接近正常足的外形和功能。[结果]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6足,良4足,差1足。[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三维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确实,尤其适用于大年龄儿童之僵硬、复发或难治性马蹄内翻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izarov牵拉技术结合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Ilizarov技术结合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术治疗的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37例(48足),包括Diméglio Ⅲ级32足,diméglio Ⅳ级16足,评估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平均(96.9±14.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9.7±10.4) ml,部分负重时间平均(6.7±0.9) d,外固定架调整时间平均(8.0±1.1)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9.9±1.7)周,外固定时间平均(12.2±1.0)周。随访时间平均(18.3±3.6)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ICFSG [(37.8±4.0),(8.7±6.4), P<0.05]、MAS评分[3.0 (3.0~4.0), 1.0 (0~3.0), P<0.05]显著降低,踝关节活动度[(12.4±6.9)°,(33.7±10.4)°, P<0.05]和AOFAS评分[(42.1±7.7),(81.2±9.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Blount病胫骨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青少年Blount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5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7例Blount病肢体畸形青少年患者。胫骨近端截骨后,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逐步矫正胫骨内翻畸形。总结7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带架时间为8~16周,平均(12.52±2.65)周。仅2例术后早期出现针道感染,经简单清创换药后好转。随访时间(15.43±1.15)个月,7例患者畸形均无复发,平均截骨愈合时间(22.67±5.18)周。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显著增加(P0.05),膝伸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MAD和TFA显著减少(P0.05), mMPTA显著增加(P0.05),PT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对青少年Blount病的胫骨内翻畸形进行渐近式矫治,能够建立正常的下肢力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Illizarov牵拉与截骨融合分期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18例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跟骨体部截骨,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逐步牵拉,延长跟骨和矫正畸形,二期行跟骨外侧壁多余骨质切除,距下关节融合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时间(22.17±3.64)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46~92分,平均(81.17±10.29)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2例,良13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3.33%。所有患者足外形恢复良好,能穿普通鞋。影像方面,术后所有患者跟骨高度均得到了恢复,纠正了跟骨内翻。B?hler角由术前的平均(-3.11±7.26)°,恢复到平均(29.94±3.54)°(P0.05);Gissane角由术前的平均(92.17±12.73),恢复到平均(121.33±8.75)°(P0.05)。[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架分期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是一种可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恢复跟骨的形态,术后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隧道交通腱-骨锚定肌腱转移技术及其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20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行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并将胫后肌转移到骰骨或第三楔骨。在骨上制作相互交通的一个中央隧道和三个周围隧道,引入缝线并与肌腱末端缝合,将肌腱缝合固定在中央隧道内,缝合线末端在周围隧道外两两打结固定。术后随访半年,评定肌腱与骨愈合情况,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范围,Holden步行能力和6 min距离。[结果]胫后肌转移后愈合率为100%。所有患者马蹄内翻畸形均消失,行走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小腿三头肌肌张力MAS评分、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6 min步行距离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此隧道交通腱-骨固定胫后肌转移方法安全可靠,可有效矫正患肢马蹄内翻畸形,改善下肢负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伴锤状趾及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6诊治的172例足拇外翻伴锤状趾及小趾内翻畸形,作小切口用小磨钻截第1跖骨矫正足拇外翻畸形,松解肌腱及周围软组织或做假关节矫正锤状趾畸形(必要时用克氏针固定),第5跖骨截骨并用克氏针固定矫正小趾内翻畸形。结果术后1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4(6~30)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温建民等的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优151例,良19例,差2例,优良率98.8%。末次随访时第1、2跖间角,足拇外翻角,第4、5跖间角,小趾内翻角,以及第5跖骨外翻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伴锤状趾及小趾内翻畸形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外形美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对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伴骨性脊髓纵裂矫正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0年8月本院脊柱外科分二期手术治疗的18例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伴骨性脊髓纵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安装头-盆环牵引装置,继而持续牵引,再二期手术矫形。分析牵引前后及矫形术后与末次随访临床及影像指标。[结果] 18例患者牵引时间平均(35.22±8.32) d,牵引后身高、体重均较牵引前显著增加(P<0.05)。1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01.71±82.1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61.15±462.60) ml。随访时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身高、三头肌皮皱及SRS-22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牵引后、矫形术后及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后凸Cobb角均较牵引前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肺功能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均较牵引前显著增加(P<0.05),血浆白蛋白浓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头-盆环牵引矫正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儿童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6诊治的97例(155足)儿童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首先对足底跖筋膜、距舟关节、跟腱及舟楔关节等部位进行松解,充分矫正高弓、跖屈、内收等畸形,然后固定Ilizarov外固定牵伸器,通过多平面矫正拉伸足底软组织、背屈踝关节。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结果 9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7(17~51)个月。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8~21周,平均15.1周。畸形矫正期间,11例(11足)发生针道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出现骨髓炎、骨坏死、血供障碍及矫正过度等并发症。2例(2足)分别于术后21、25个月时畸形部分复发,再次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取得满意的效果。末次随访时155足均可全足底持重,步态良好,患足踝关节背屈均可达到10°,外翻和背伸肌力3~5级。末次随访时ICFSG评价结果:优93足,良51足,可11足,优良率为92.9%。结论 Ilizarov技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儿童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矫正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2-04采用微创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的28例(36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3(36~72)个月。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膝关节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AD-C、mMPTA、FT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PTS、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结节下2 cm处微创截骨并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牵伸矫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疗效确切,畸形矫正准确,症状缓解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Ilizarov技术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的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程序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7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一应力法则,应用自行研制的外固定矫形器治疗伴有皮肤瘢痕挛缩的足踝畸形12例,其中马蹄内翻足10例,马蹄外翻足2例。9例同期实施足跗骨的有限截骨术,3例实施足部肌腱转移肌力平衡术,1例同期实施胫骨延长术。术后5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拉杆,对器械进行三维空间的缓慢调整,足内翻者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下垂畸形,直至达到矫形要求的标准,足外翻者牵拉矫形的方向与内翻足相反。在矫形的过程中定期进行x线检测,以防止发生踝关节前后移位。治疗期间鼓励患足负重行走。术后平均牵伸78d,停止牵伸后在外固定器维持下患足负重行走平均69d,拆外固定器后配矫形鞋行走2~3个月。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2年4个月(平均1年5个月)。8例足畸形获满意矫正,能全足底负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4例足下垂畸形出现部分复发,其中3例再次安装足踝牵伸器矫正。最终疗效11例满意,1例可。僵硬的瘢痕组织经牵拉后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瘢痕变软。无一例发生严重针道和皮肤切口感染,未并发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的Ilizarov微创技术能有效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合并骨性畸形者应配合有限截骨手术,但牵拉过程必须缓慢。足踝畸形达到矫形要求后,患足全负重行走不少于8周再拆除外固定器,可避免或减少畸形反弹。皮肤瘢痕组织在张应力作用下,可出现血液循环改善与组织再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后下肢短缩伴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骨科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创伤后下肢短缩伴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于患肢安装环形外固定架。术后3 d,以2 mm/d的速度调节足内、外侧螺纹杆, 逐渐矫正马蹄内翻足;术后7 d, 以1 mm/d的速度行小腿延长;马蹄内翻足矫正, 继续佩戴外固定架维持4~6周, 然后拆除足部固定架, 配置足部支具固定6~8周;下肢长度恢复、延长处矿化良好后拆除小腿固定架。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记录的双下肢长度、距跟角度、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踝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末次随访时用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会(ICFSG)评分系统对患足进行评分和评级, 分为优、良、中、差4级。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各测量指标数据及ICFSG评分以±s表示,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 其中男17例, 女14例;年龄15~18岁, 平均16.5岁;右侧16例, 左侧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