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辅助软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辅助软尺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充分性(KT/V值)。结果 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KT/V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9.17%比96.45%、1.42±1.65比1.22±1.25,均P<0.05),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辅助软尺的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保证了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86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感、止血时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穿刺点红肿、穿刺点感染、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穿刺疼痛感,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穿刺满意率,效果优于绳梯穿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 PDCA 循环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本院接受的 动静脉内瘘穿刺血液透析患者共有 6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 PDCA 循环护理。评 价和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问题解决、自我护理执行度、情 绪处理以及伙伴关系维度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1)。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且穿刺点红 肿、出血、感染以及内瘘阻塞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更低(P<0.01)。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 (P<0.01)。结论 PDCA 循环护理模式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可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效率, 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相关资料,按不同护理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内瘘阻塞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6.7%,内瘘穿刺成功率99.5%,动脉瘤发生率10.0%,内瘘阻塞率3.3%;对照组病人或家属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40.0%,内瘘穿刺成功率88.6%,动脉瘤发生率50.3%,内瘘阻塞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模式能提高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使用时间,对动静脉内瘘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相关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5月选取维持血液透析尿毒症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130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6年12月,n=60)及观察组(2017年1月—2017年5月,n=70),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病人满意率,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两组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率、病人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提高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管理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对动静脉内瘘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启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优化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拔针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点的渗血率;比较随访半年后两组动静脉内瘘的狭窄、堵塞、感染、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拔针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点的渗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全部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的狭窄、堵塞、感染、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管理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可以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发生血肿和渗血,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内瘘顺血流方向穿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871-2872
[目的]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和逆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创面延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内瘘狭窄、创面延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武玉品  付敬  侯宪华 《全科护理》2021,19(9):1231-1234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发生率及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及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的临床实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病人的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有效的通路,同时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对内瘘使用的满意度,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程序化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应用程序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栓塞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9.98%,对照组9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穿刺后患者针眼渗血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程序化内瘘穿刺,可有效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栓塞率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老年及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行血液透析的老年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采用传统区域法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观察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皮肤异常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9.0%(P0.05);观察组局部皮肤异常发生率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能有效提高老年及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降低穿刺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刘晓洁 《临床医学》2013,33(7):121-122
目的探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影响,寻找科学的内瘘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25例选择距离瘘口3~4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两组患者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及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扣眼式隧道型钝针穿刺法联合专项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持续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锐针区域穿刺法加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给予扣眼式隧道型钝针穿刺法联合专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穿刺情况及1年内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穿刺口渗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病人采用扣眼式隧道型钝针进行内瘘穿刺,能有效提高穿刺效果,减少穿刺口渗血和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联合专项健康教育后,显著减少内瘘穿刺口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生渗血、血栓及内瘘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改良扣眼穿刺法能减少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以CQI方法进行护理。治疗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QI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能提高患者首次穿刺的成功率,患者自我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和逆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创面延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内瘘狭窄、创面延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行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3次,4~5 h/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18个月,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7.4%)和功能障碍发生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7.0%,34.8%),动静脉内瘘的中位使用时间(大于20个月)较对照组(20个月)显著延长,生活质量三项指标健康指数(6.6±3.34)、情绪指数(39.7±7.62)和心理指数(4.6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15.34±4.26,60.51±8.51,9.42±2.2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延长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内瘘术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内瘘血管血流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动脉瘤发生率及内瘘使用寿命.结果: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00%,内瘘平均血流量为250ml/min,皮下血肿发生率为5.32%,动脉瘤发生率为2.95%,内瘘闭塞率为1.10%,内瘘平均使用寿命为67±5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内瘘患者管理的难点实施三级管理负责制,加强了内瘘维护的责任心,减少了损害动静脉内瘘的影响因素,延长了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穿刺方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尖与皮肤为40度角进针,对照组采用针尖与皮肤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内瘘不同角度进针穿刺法并发症包括血管硬化,假性动脉瘤,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结果 观察组发生内瘘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透析效果无差异.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我们采用40度角的进针方法,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尽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双扣眼穿刺法,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扣眼穿刺法。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内瘘感染及炎症反应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行内瘘穿刺5 467例次,对照组行内瘘穿刺5 664例次,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3.7%、对照组74.5%,内瘘感染发生率观察组0.02%、对照组0.32%,疼痛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轻,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扣眼穿刺法能减少内瘘感染发生率,减轻穿刺疼痛感,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