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11月应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骨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13例颈椎半椎体畸形导致的先天性颈椎侧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统计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硬膜囊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颈椎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颈椎侧凸结构曲线和颈椎或者上胸椎的代偿曲线(Cobb角)。结果: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5岁(9.2±3.4岁)。11例接受一期前路截骨、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融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2例接受一期前路截骨、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术后Halo-vest支具固定3个月。手术时间210~520min(324±92min),出血量150~1000ml(585±319ml)。5例术后出现凸侧神经根刺激症状,4例在术后6个月时完全缓解,1例在术后24个月时肱三头肌肌力仍为3级。随访24~60个月(30.0±12.4个月),颈椎侧凸结构曲线Cobb角由术前9°~45°(28.3°±11.0°)矫正至0°~25°(6.9°±7.8°),矫正率为44.4%~100%[(78±24)%];颈椎或者上胸椎的代偿曲线Cobb角由术前0°~25°,(21.8°±5.8°)矫正至3°~23°(5.5°±4.3°),矫正率为8%~75%[(37±33)%]。末次随访时,患者头颈肩部外观显著改善。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初步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1~2006年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其中一期后路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术18例,如前方骨缺损较多,则采用前后方联合矫形手术,即后路截骨固定前方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2.6个月.后凸Cobb's角由术前的56.4°(47.5°~98°)矫正至术后的8.3°(-6°~17°).矫正率85.2%.21例均获骨性融合,无明显矫正丢失及骨固定失败.9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用于严重后凸畸形及椎体前方骨缺损较多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部分半椎体保留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8例先天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纳入随访研究,平均年龄16.17岁(14~21岁),术前测量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的节段性主弯Cobb角45.39°±6.81°,头侧代偿弯Cobb角27.5°±2.71°,尾侧代偿弯Cobb角为26.44°±6.85°,顶椎偏距为4.28±0.58cm,节段性后/前凸角度为14.11°±18.07°。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一期经半椎体椎弓根截骨,双侧固定矫正侧凸畸形。随访时间为14.17±6.56个月。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82±0.74h,术中失血量317.22±65.15ml。术后节段性主弯Cobb角为11.33°±4.68°,矫正34.06°±7.88°,末次随访14.61°±4.96°;头侧代偿弯Cobb角为8.72°±1.44°,矫正18.78°±3.17°,末次随访18.78°±3.17°;尾侧代偿弯Cobb角为7.98°±1.82°,矫正18.47°±5.83°,末次随访18.47°±5.83°;节段性后/前凸角为-1.94°±12.35°,矫正14.94°±10.18°,末次随访-1.5°±12.67°。顶椎偏距的矫正为2.31±0.52cm,末次随访2.1±0.24cm。术中没有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没有发生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失代偿。结论后路半椎体经椎弓根截骨矫形能有效矫正轻、中度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减少术中失血量,矫形效果满意,所选病例骨骼发育相对成熟者,避免矫形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套专用于脊柱后凸、侧后凸畸形手术截骨矫形器械。[方法]该器械通过后方入路(常规器械切除脊椎后结构)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直到椎体前缘皮质下。[结果]使用该器械共手术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1200例,最高截骨平面T.水平,单病例最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一处椎体截骨时间平均30min,出血约100ml,术中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器械具有截骨规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创面对合紧密、利于截骨创面愈合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12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后方入路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直到椎体前缘皮质下,并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共手术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1 200例,其中男938例,女262例;发病时间5.6~28年,平均11.6年;年龄15~52岁,后凸畸形时间2.5~26年,平均7.3年。后凸病因: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72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246例;脊柱结核132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59例;休门氏病后凸43例。最高截骨平面T9水平,单病例最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一处椎体截骨时间平均30 min,出血约100 ml,术中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结论]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截骨规范充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创面对合紧密、利于截骨创面愈合。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操作及探讨其融合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自2000年2月~2006年7月对16例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矫形.男10例,女6例;年龄16~29岁,平均21.4岁.其中单纯半椎体11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5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2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 s角64°~108°,平均84.7°;脊柱后凸角28°~91°,平均52.6°;躯干偏移3~23.6 mm,平均15.4 mm.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分隔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1 min,术中出血平均1 400 ml.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固定融合节段8~14个椎体,平均10.6个.侧凸Cobb' s角18°~47°,平均38.5°,平均矫正率54.5%;后凸Cobb' s角15°~40°,平均27.7°,平均矫正率47.4%;术后躯干偏移0~11.4 mm,平均为4.6 mm.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椎弓根骨折2例;L1神经根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陈建良  许勇  万蕾  姚光校 《中国骨伤》2020,33(2):121-126
目的:观测Smith-Petersen截骨(SPO)、经椎弓根截骨(PSO)和全椎体切除截骨(VCR)3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对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后路截骨矫形术,患者均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个月),经过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包括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针灸等。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6683岁,平均73.4岁;病程860个月,平均34.6个月。8例患者共8个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101个;T111个;T123个;L12个,L21个。8例患者均表现为单节段椎体陈旧性骨折楔形变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胸腰段局部后凸和疼痛症状均呈渐进性发展,表现为中枢性矢状位失衡。术式选择上采用SPO截骨3例,PSO截骨3例,VCR截骨2例。通过影像学测量分析矫形效果,包括术前后脊柱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56例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后路L1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7(2.8~4.6)h,术中平均出血量1980(700—3600)ml。术后后凸角由手术前平均54.5°矫正到16.5°,矫正角度38°。随访6~72个月,其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除2例出现下肢麻痹外,其余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可靠,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一期完成病灶清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植骨、后路钉棒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活动期胸腰段单节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在胸椎段,先切取左右肋骨后段),钛笼植骨,后路矫形系统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线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34例患者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柱畸形矫正,Cobb角由术前20°~45°矫正到术后3°~5°,植骨块无移位,2例再次行前路补充植骨术。结核无复发。[结论]该手术入路简捷,病灶清除彻底,360°环形解除压迫,畸形矫正满意,三柱固定,植骨融合,后期脊柱稳定,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严重后凸畸形都需要脊柱的截骨矫形术,对于前后路的选择一直有争论.有作者[1]采用前路松解切除半椎体治疗胸椎畸形,发现创伤大、技术要求高、出血量很大,且易引起休克等并发症,认为该术式不太实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作者[2~4]报道了采取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本文将后路截骨矫形方法及手术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尺桡骨截骨旋转矫形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0年8月-2004年6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5例(9侧),对严重畸形(旋前70°~110°)7侧,行尺桡骨截骨旋转矫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8~64个月,平均35个月.截骨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5周,无矫正丢失,前臂固定于旋前20°~25°的位置,患儿对目前手功能自觉满意.结论 尺桡骨截骨旋转矫形是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矫正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4~35岁,平均(24.5±7.1)岁。T_(11)2例,T_(12)4例,L_13例,L_25例,L_31例。其中1例为初次手术失败,余为初次手术,均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采用Ponte截骨后刮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得以松解椎间隙,完整保留前纵韧带及尽量保留骨性终板,在充分松解半椎体上下椎间隙的基础上行椎间隙内颗粒骨打压植骨实现初步矫形,再利用矫形棒进行二次矫形矫正后凸畸形。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18~34个月的随访,平均(21.2±11.3)个月。随访18个月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脊柱局部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4.3°±13.5°(28°~57°)改善为术后平均7.5°±8.3°(-6°~12°),平均矫正率为82.3%。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IA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例患者由C级转为D级、1例由D级转为E级。[结论]应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具有矫正角度满意、融合率高、手术创伤小、神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套专用于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截骨器械。[方法] 17例患者采用此手术器械行全脊柱截骨矫形术。手术经后侧入路,切除脊椎后结构,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至椎体前缘皮质下,完成截骨后,闭合截骨间隙,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应用该手术器械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患者17例,最高截骨T_9水平,患者最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平均一处椎体截骨时间约30 min、出血约100 ml,术中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结论]该手术器械具有截骨规范充分、时间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面对合紧密、利于创面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817-1819
[目的]探讨PACS系统在改良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中的辅助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PACS系统在改良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7例肘内翻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PACS系统辅助对肘内翻患者进行改良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设计,依据截骨角度计算等腰三角形截骨底边的长度,测量出截骨角度及长度,术中均行外侧切开改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2周,平均9周。本组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提携角8°~15°,平均11°。术后1年均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估手术疗效:优19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96.3%。[结论]术前辅助应用PACS系统对肘内翻患者进行改良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设计,可以精确指导术中截骨角度及长度,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不同患者不同矫形术式的选择。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5.2(1~40)岁,平均后凸角度69°(35°~98°),2例行单纯前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例行单纯半椎体切除术,1例后路原位融合内固定术,6例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畸形矫正率为32.2%。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分型以及不同的畸形程度,应选择相应的矫形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先天性侧旁半椎体切除术的适应年龄和手术方法.[方法]经后路暴露双侧的椎板,先松解对侧的关节突外侧和横突,然后再分离暴露多余的半椎体,用薄刃骨刀和尖刀片切除半椎体后,再用弓根螺钉加钢丝闭合截骨间隙.[结果]本组预防性手术治疗先天性侧旁半椎体畸形56例,经远期随访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年龄问题上作者主张早期预防性作多余的半椎体切除,本组病例最早的3岁时作了预防性半椎体切除术.2例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或压缩缩钢丝断裂,其余病例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侧旁半椎体切除术,越早进行远期效果越好,且手术简单易行、出血少.15岁以上的患儿进行半椎体切除和矫正侧弯时,则应同时作全脊柱截骨术,方能达到矫正脊柱侧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颈椎高位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单开门成形和肌肉止点重建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9年3月对16例多节段累及C2及以上椎体的OPLL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颈后肌肉重建术。显露C1~7双侧椎板及椎间关节,咬平C2~7棘突,C4、6棘突基底部打孔,于C3~7双侧做一骨槽,左侧仅切除外板,右侧切除全板,将C3~7椎板自右侧向左侧整体掀开约1.5 cm,用微型钛板固定C3、5、7椎板于相应右侧块,C4、6用丝线固定。切除C2椎板,于C2双侧椎弓根置入螺钉,横向置入预弯钢板,切除寰椎后弓,颈后肌肉缝合固定于C2钢板上重建肌肉起点。[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末次随访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截骨矫形,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1~420min,平均326min;术中出血950~4600ml,平均2290ml.6例患者硬脊膜与椎板粘连,切除椎板时出现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经严密缝合及控制引流后伤口按期愈合;1例患者矫形中已融合的C5/6处发生骨折,术后给予硬颈托固定6个月后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痊愈出院.患者身高由术前122.5±10.4cm矫正到术后163.6±10.0c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102.6°±9.4°矫正到术后19.5°±11.6°,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3.7±5cm矫正到术后11.3±6.1cm,脊柱侧位X线片上截骨部位Cobb角由术前后凸67.1°±24.5°矫正到术后前凸9.7°±25.1°,经统计学处理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可以有效矫正患者后凸畸形,外观和功能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颈部病变主要包括颈椎和颈部软组织病变,由于C2椎体较小,且可能损伤颈动脉、椎动脉、后双侧颈神经、前咽喉、椎管内脊髓等关键邻近结构,C2椎体的骨性病变穿刺取材及肿瘤治疗相对困难,近年来,随着颈椎肿瘤及颈椎转移瘤患者的增多,临床上常需要进行活检术及其他方式以明确病变性质从而进行诊断及后续治疗。本文就C2椎体活检及椎体成形术手术入路方式、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彤的临床特征,探讨后路截骨矫形的术式选择并总结疗效.方法 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岁:后凸畸形Cobb角36°~72°,平均48°.10例采用后路经关节突"V"型截骨术,17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结果 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危险因素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初次手术未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固定节段过度撑开.经关节突"V"型截骨术后矢状面的纠正平均为24°(14°~43°),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矢状面的纠正平均为40°(17°~44°);末次随访时经关节突"V"型截骨平均矫正丢失5°,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平均矫正丢失3°;26例(96.2%)实现骨性融合,经关节突"V"型截骨术出现1例假关节(3.8%).结论 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为疼痛、畸形、力学不稳定或神经损害,可以根据畸形僵硬的程度选择不同的后路截骨方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经单一入路就可达到缩短脊柱、纠正畸形、脊髓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具有后凸纠正率高、残留畸形小、矫正丢失少及融合率高的优越性,但其技术要求较高、潜在的神经并发症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