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PET/CT与PET/MRI诊断成人淋巴瘤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观察45例淋巴瘤患者,行全身PET/CT和PET/MR检查,分别由2名医师独立评估PET/CT和PET/MRI,获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对应D值、D*值和f值,分析两种模式的诊断效能及分期差异。结果 PET/CT与PET/MRI均测出55个淋巴结和5个结外病灶的SUVmax,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测出39个病灶的对应值。医师间对阳性病灶检测率一致性极强(k=1.000),PET/CT与PET/MRI的一致性极强(k=0.956);对于淋巴瘤分期,PET/CT与PET/MRI一致性极强(k=0.965);PET/CT与PET/MRI的SUVmax呈高度相关(r=0.892,P<0.001),D值与SUV值低度相关(r=-0.312,P<0.050),f值与SUV值呈中度相关(r=0.520,P<0.001)。结论 PET/CT与PET/MRI对成人均有良好诊断效能,PET/MRI可提高淋巴瘤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多参数联合可预测和评估肿瘤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使用18 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 fluorodeoxyglucose,18F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功能显像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的分期中具有明确的作用,现已成为HL的主要显像模式。其作为一种预测治疗工具,通过反应适应疗法的应用而不断发展。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18F FDG PET/CT对HL具有非常高的预后诊断价值,可以提高分期的准确性,鉴别残留肿瘤和纤维化组织。HL中的反应适应性治疗方法既可以通过减低剂量来降低对低风险患者的毒性,同时还通过增加对高风险患者的治疗强度以改善预后。本综述介绍了18F FDG PET/CT在HL中的诊断分期、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时的应用进展,并对总肿瘤代谢体积这一新的功能预后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或PET/CT显像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实体瘤,在我国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1~13位,死亡率为1.56/10万人口。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复杂,病理特点多变,病变范围广泛,大致可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两大类。中国人淋巴瘤多为NHL,HD仅占10%左右(国外为40%);发病年龄集中于40岁左右(国外为20~24岁,75~84岁两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4.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根据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恶性淋巴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疗效评估。近十年来大量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在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显像作为生物医学影像学的一种高新技术,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方面日益为人们瞩目,它以将形态改变和功能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早期发现疾病的病理变化,监测疗效,评估预后,替代多项检查诸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对PE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治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T细胞淋巴瘤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评价其在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价值.结果 34例患者中20例分期Ⅰ~Ⅱ期者治疗后6例分期上调,9例分期下调,5例分期未改变;14例分期Ⅲ~Ⅳ期者治疗后3例分期上调,4例分期下调,7例分期未改变.34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2例达完全缓解(CR),11例达部分缓解(PR),2例处于稳定(SD)状态,9例进展(PD).34例患者中有25例至少经6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疗效较佳组的标准化摄取(SUV)值比疗效不佳组的SUV值小(分别为4.3±3.1和11.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8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治疗前后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至少经6个疗程化疗后PET/CT评价疗效较佳组与疗效不佳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2.7和3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T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行PET/CT检查对于指导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有一定意义,有助于临床早期判断疗效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病例例1,男,60岁。因头痛、言语不清3周余为主诉入院。间断性发热,抗炎后好转。血沉40.0s(0~15s),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升高2.3ug/L(0~1.5ug/L);细胞角蛋白抗原32.61(0~3.6)。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以左侧明显。胸水穿刺未找到癌细胞及抗酸杆菌。曾行抗结核治疗两周余。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在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显像作为生物医学影像学的一种高新技术,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方面日益为人们瞩目,它以将形态改变和功能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早期发现疾病的病理变化、监测疗效、评估预后、替代多项检查诸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对PE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治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FDG 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23例,治疗后22例)18^F-FDG PE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CT、MRI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23例52处病灶18^F-FDG PET检出50处,检出率为96.2%;其中结内29个检出27个(93.1%),结外23个全部检出(100%)。CT则共检出36个(69.2%),其中结内检出26个(89.7%),结外仅检出10个(43.5%)。18^F-FDG PET对结内检出敏感性与CT类似,而结外敏感性远高于CT(P%0.01)。(2)治疗后22例25个病灶18^F-FDG-PET阴性18处,特异性为72%;CT为44.0%,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3)骨/骨髓受累在45例患者中,40例18^F-FDG PET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3例18^F-FDG PET阳性而骨髓活检阴性,行MRI检查,2例阳性,另外2例骨髓活检阳性而18^F-FDG PET阴性。结论:18^F-FDG PET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和特异性,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18^F-FDG PET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需与其它检查联合进行以提高病变检出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皮肤淋巴瘤是较常见的结外淋巴瘤,本文初步探讨PET/CT在皮肤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的12例皮肤淋巴瘤患者PET/CT图像,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A组)及未治疗组(B组),比较皮肤病变与PET/CT结果的关系。结果 A组中6例行PET/CT随访及再分期,其中2例PET/CT显像未见FDG高代谢病变;3例患者复发的皮肤病变具有不同程度的FDG摄取,1例患者肺部转移。B组中6例皮肤淋巴瘤PET均有阳性病变,但2例患者皮损或皮下结节无FDG摄取。综合分析10例PET/CT显像阳性者,8例患者有皮肤红斑和皮下结节,其中2例皮肤病变未见FDG摄取,2例仅部分皮肤病变摄取FDG。10例分期及再分期的淋巴瘤中,与常规方法比较PET/CT使2例(20%)分期上调。结论 FDGPET/CT对皮肤淋巴瘤的诊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CT与PET对鼻咽癌 (NP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2例NPC患者行CT和PET两项检查 ,分析比较二者检查结果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 16例未治疗的NPC患者CT确诊 15例 ,PET确诊 16例。 36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 ,CT确诊复发 15例 ,PET为 2 4例 ,其中 13例二者结果相符合 ,不符合的患者中 10例为治疗导致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及瘢痕形成使CT结果无法确定复发而PET确定为阳性。全部患者PET较CT多确定转移 2 6例。结论 CT是诊断鼻咽癌简便、有效的方法 ;但在治疗前分期、鉴别治疗后肿瘤有无残存、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 ,PET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颞叶癫痫的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特点。方法:于2003-03/2004-04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患者53例,应用DiscoveryLSPET/CT扫描仪完成其脑功能与解剖双重显像,并对相关图像进行分类分析。图像分析方法: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同时双盲阅片:①目测法观察病灶的PET/CT表现:连续在两个层面上出现明确的高或低代谢区视为异常;②计算标准化摄取值进行半定量分析:两侧相应区域对比放射性活度降低或升高15%视为致癫灶。PET/CT显像分类方法:Ⅰ类为高代谢区;Ⅱ类为未见异常代谢区;Ⅲ类低代谢区局限于单侧颞叶,其中Ⅲa类为单侧颞叶内侧低代谢区;Ⅲb类为单侧颞叶外侧低代谢区;Ⅲc类为单侧颞叶内外侧低代谢区;Ⅳ类为双侧低代谢区;Ⅴ类为扩展性低代谢区。结果:53例患者均行18F-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发作期颞叶高代谢2例,发作间期显示不同程度低代谢区域48例,其余3例未见异常。显示低代谢区域病例中,8例低代谢局限于颞叶内侧,8例位于颞叶前中部外侧皮质,15例单侧颞叶内外侧均见代谢减低,12例为双侧颞叶低代谢改变,5例除颞叶外同时在其他脑叶显示一处或一处以上的低代谢区域。②PET结果阳性的50例中,多种EEG(包括脑电地形图、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及VEEG)检查发现有明确痫样放电者为42例(42/50,85%),其中明确有定侧意义的仅32例(32/50,64%)。有定侧定位意义患者与PET结果完全或基本一致的有30例(30/32,94%),2例定侧结果完全相反。结论:颞叶癫痫的低代谢区域大多数仅局限于颞叶本身,但颞叶低代谢并不等于致痫灶,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结果的解释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18F-FDG PET/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PL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2例,非霍奇金病9例,包括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3例MALT淋巴瘤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6例病变累及双肺,3例累及右肺,2例累及左肺;共有7例累及右肺中叶。病灶形态表现为单发肿块(结节)4例,肺炎样实变3例,多发结节3例,混合型1例。6例实变或较大肿块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中的3例可见跨叶分布征。合并LIP的3例患者可见双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多发含气空腔影。大多数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 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地显示PPL病灶的分布、形态和肿瘤活性,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PPL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 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查找有关18F 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性试验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员按同一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 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0篇文献,肾上腺肿瘤患者1 481例,肾上腺病变共计1 663个。Meta分析结果示,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92,阳性似然比为9.54,阴性似然比为0.09,合并效应量为139.60,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708。18F FDG在肿瘤摄取值/肝脏摄取值>1时代谢参数SUVmax比值的诊断效能最高(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93、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789)。结论 18F FDG PET/CT代谢参数中SUVmax比值(tumor/liver>1)对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临床评价和18F-FDG 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病人进行手术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在治疗后应用以上2种方法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临床评价拟诊结外淋巴瘤10例(10/16),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16例(16/16),手术活检病理确诊14例;治疗后临床评价提示4例有肿瘤残余,PET/CT提示2例有肿瘤残余。结论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 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 F- FDG 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23例,治疗后22例)~(18) F-FDG PET 检 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 CT、MRI 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 治疗前23例52处病灶~(18) F-FDG-PET 检出50处,检 出率为96. 2%;其中结内29个检出27个(93. 1%),结外23个全部检出(100%)。CT 则共检出36个(69. 2%),其中结内检出26个 (89. 7%)。结外仅检出10个(43. 5%)。~(18) F-FDG-PET 对结内检出敏感性与 CT 类似,而结外敏感性远高于 CT(P<0. 01) 。(2) 治疗后 22例25个病灶~(18) F-FDG-PET 阴性18处,特异性为72%;CT 为44. 0%,P>0. 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病例数少有 关。(3) 骨/骨髓受累在45例患者中,40例~(18) F-FDG PET 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3例~(18) F-FDG PET 阳性而骨髓活检阴性,行 MRI 检 查,2例阳性,另外2例骨髓活检阳性而~(18) F-FDG PET 阴性。结论:~(18) F-FDG PET 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和特 异性,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18) F-FDG PET 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需与其它检查联合进行以提高病变 检出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鼻咽癌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接受PET/CT全身显像的62例鼻咽癌和14例鼻咽部炎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鼻咽癌初诊患者16例,治疗后患者46例。检查在治疗前或治疗结束6周后进行。最终诊断由病理活检和临床随访确定,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①以鼻咽部黏膜非对称性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及结节,同时局部FDG代谢活跃或异常活跃为判断标准诊断鼻咽癌,PET/CT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92.9.%、93.3%。②治疗后组CT表现形态学异常24例,PET显示代谢增高13例。最终确定为肿瘤残留复发8例。CT检查阴性患者22例,PET显示高摄取2例,其中1例确诊为肿瘤残留。经病理诊断及随访确定局部无肿瘤残留复发病灶者37例。③43.8%的患者发现了颈部淋巴结转移灶,19.4%的患者发现有远隔转移。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在鼻咽癌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在肿瘤疗效评价和分期与再分期上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