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住院因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导航组患者采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的TKA,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TKA。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软组织平衡、功能评分及术后影像资料。[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其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的AKSS及Oxfor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下肢力线误差、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及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导航组患者置入假体的α、β、γ、δ角度偏差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TKA安装假体的位置角度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2.
导航引导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航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膝关节疾病在术中导航系统实时定位引导下进行手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导航引导进行全膝置换术可使假体符合下肢力线,定位误差在2 mm以内,8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随访效果佳.结论 导航系统能使全膝假体的安放精确且符合下肢生理力线,确保手术的准确性,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TKA治疗的181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26膝)分别于手术后40、120、180、360 d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209膝(92.5%),良13膝(5.8%),可3膝(1.3%),差1膝(0.4%),优良率98.2%。术后各时间段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优良的远期效果主要取决于精确的力学对线和良好的软组织平衡.计算机导航系统在TKA中提供股骨、胫骨和关节假体的实时空间位置及运动轨迹,指导术者获得准确的力线、理想的假体位置及良好的软组织平衡.但导航系统也存在误差,其来源于系统硬件、软件,解剖标记点注册及手术操作.该文就导航辅助下TKA的精确性及误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国产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拟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TKA组和RATKA组,每组9例患者。传统TKA组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70.00±10.63)岁。RATKA组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68.22±6.12)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及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采用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nee society score, KSS)评分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关节炎指数疼痛、僵硬、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拍摄双下肢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 Recon)辅助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116例拟行TKA的患者,平均年龄(69.8±6.2)岁,其中男30例,女86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机器人手术组(58例)和传统手术组(58例)。两组患者的术后髋膝踝角(HKA角)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假体冠状面股骨角(α角)、胫骨角(β角),矢状面股骨角(γ角)、胫骨角(δ角),横断面股骨旋转角(ρ角)。结果: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术后HKA角相较于目标HKA角偏离率,股骨与胫骨假体组件位置α角、β角、γ角、δ角和ρ角相较于目标值偏离率均比传统手术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TKA相较于传统TKA可以提高膝关节下肢力线及假体位置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系统——华佗(WATO)系统的操作精度,并进行临床应用前的检测,为系统改进和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假骨切割和尸体膝关节切割两部分,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作为术前规划和股骨、胫骨的定位工具,根据定位过程中确定的参考力线,驱动机器人做精确的截骨;对照组由高年资关节外科医生使用常规手术工具进行截骨。截骨结束后比较测量力线和规划的理想下肢力线的偏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切割了200根假骨,平均偏角为0.98°±1.17°(0°~5.3°),对照组使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工具切割了30根假骨,平均偏角为2.09°±1.96°(0.1°~7.1°)。两者平均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进行5具尸体膝关节的截骨,平均偏角为1.44°±0.52°(0.9°~2.3°),对照组使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工具进行5具尸体膝关节的截骨,平均偏角为4.38°±2.72°(1.1°~7.9°)。两者平均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TO系统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望在将来的临床使用中辅助关节外科医生实现更好的术后力线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内翻畸形程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86例在本院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54例为轻度内翻(≤10°),32例为中度内翻畸形(10°~20°)。分析下肢力线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VAS评分、WOMAC评分、膝伸-屈ROM及H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轻度组VAS、HSS、WOMAC及膝伸-屈ROM均显著优于中度组(P<0.05)。影像方面,轻度组术前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190.4±5.6)°vs (196.3±6.1)°, P<0.001]、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73.4±3.8)°vs (67.2±3.1)°,...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福兴  李程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699-702
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示踪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CAOS),该技术亦被称为计算机手术导航,计算机导航极大地提高了人工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近两年,计算机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欧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从其初期的应用报告提示该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术中,术后下肢的力学对线,辅助术中软组织平衡调节,改善术后关节的活动范围,取得了很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OrthoPilot计算机红外线导航系统在合并膝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1-2019-01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例采用OrthoPilot计算机红外线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导航组),20例采用常规髓内定位技术(常规...  相似文献   

12.
合并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者行膝关节置换时膝内翻的矫正方法。方法172例(190膝)合并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测量膝内翻角、关节面夹角、胫骨角、胫骨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其内翻角为8°~21°,参考关节面夹角、胫骨角及胫骨内翻角确定膝内翻的类型,术中根据膝内翻的类型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应的胫骨截骨及适度的软组织松解。结果出现切口感染2例(2膝),1例为急性感染,1例为迟发性感染,2例均经清创、假体取出并膝关节融合术后痊愈。术后内翻矫正157膝,仍有膝内翻33膝,内翻角3°~9°(4.8°±0.9°)。165例(182膝)获得随访,时间8~90(40±3.5)个月。末次随访时除2例感染外,余膝关节活动度为:伸直0°168膝,伸直受限&lt;10°11膝,伸直受限11°~15°3膝;屈曲90°~130°。临床及X线检查未见明显松动迹象。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2~57(30±5.5)分提高到76~89(79.2±4.3)分。结论术前明确膝内翻的类型及构成因素,术中采取针对性操作进行适度的软组织松解及正确的截骨,是全膝关节置换膝内翻获得矫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膝关节置换(TKA)作为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成熟可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假体的松动、失稳以及随之而来的翻修.如何提高假体置人的几何精度,重建生物学意义上的膝关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以数字化三维骨模重建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为改善假体定位和力线重建,取得韧带软组织平衡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D打印个性化定制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s, PSI)与常规截骨导板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TK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7例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截骨导板,53例采用常规截骨导板。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个性组的手术时间[(80.0±12.7) min vs (66.1±12.3) min, P<0.05]、治疗费用[(5.0±1.0)万元vs (4.2±0.5)万元, P<0.05]均显著多于常规组;但是,前者的切口长度[(9.2±1.5) cm vs (14.0±2.6) cm, P<0.05]、术中失血量[(42.0±10.8) ml vs (50.1±12.8) ml, P<0.05]、术后引流量[(124.5±23.6) ml vs (154.3±20.7) ml, P<0.05]、下地行走时间[(24.0±4.5) h vs (28.3±...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9膝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单膝关节置换13例,双膝关节置换8例,全部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随访6~47个月,平均22.6个月,采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15例,良5例,可1例。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术后指导康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否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6例(109膝)。对髌骨置换和未置换的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膝关节评分采用美国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采用Feller等的髌骨评分标准。随访时拍摄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30°、90°轴位X线片。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置换组与未置换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髌骨功能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置换组部分功能(上下楼梯及从椅子上坐起)略好于未置换组,未置换组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高于置换组,但多为轻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髌骨不稳定和半脱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髌骨不稳定的发生与术前畸形明显及术前髌骨外侧偏移倾向有关,是造成未置换组膝前痛的因素之一。未置换组髌骨不稳定与髌骨分型有关,建议如果术前拍摄髌骨轴位X线片时发现髌骨属于Ⅲ型者应置换髌骨。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合适的病例、优质的假体、手术的操作,而且手术的设计和术后功能锻炼也非常关键。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术后患者的行走和爬楼梯的速度,股四头肌力量越大,膝关节的功能越好。术后恢复股四头肌肌  相似文献   

18.
《临床骨科杂志》2005,8(3):217-217
本专题与会专家认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髋、膝关节转换确实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可以缩小手术切口、减小组织暴露。但是同时也存在费用昂贵、操作复杂、手术时间延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19.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87±3.9)分,优良率91.5%;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6±9.9)分,优良率66.6%。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方面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国产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精准性、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以2021年12月—2023年2月5家医疗机构收治的拟行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34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化随机算法分配至试验组(n=68)或对照组(n=66)。研究期间7例患者失访或存在数据缺失,剔除研究;最终纳入127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66例、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骨关节炎病程及KellgrenLawrence分级以及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据术前基于CT的手术规划,通过国产机器人辅助截骨完成TKA;对照组采用传统截骨板截骨同时联合软组织松解完成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总体手术时间、股骨侧及胫骨侧截骨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5、90 d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