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能体外震波(ESWT)治疗长骨骨不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使用高能体外震波(ESWT)治疗长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本组20例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后骨不连,2例萎缩型,18例增生型。采用C臂机结合Ossatron ESWT治疗仪,分别取尺、桡骨24kv,肱骨26kv,胫骨、股骨28kv的震波强度,尺、桡骨1500次,肱骨3000次,股骨及胫骨6000次。[结果] 平均随访15.2个月。8例3个月后骨愈合,6例4个月后骨愈合,3例5个月后骨愈合,1例6个月后仍未愈合,再次行ESWT治疗后4个月愈合,2例6个月后未愈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后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9个月,愈合率达90%。[结论] ESWT可以做为治疗长骨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浆和骨髓浓缩物局部注射治疗胫腓骨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5月,对58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自体血浆和骨髓浓缩物局部注射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58例患者顺利完成局部注射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在,随访2~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56例患者达到临床骨折愈合的标准,愈合率达到96.6%;2例未愈合患者改行手术植骨治疗。由治疗前至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8个月的时间推移,患者的局部压痛VAS评分[(5.1±0.5),(3.8±0.3),(2.9±0.3),(2.5±0.2),(2.0±0.1), P<0.001]、患肢负重比[(52.0±4.8)%,(59.4±3.5)%,(70.5±3.9)%,(81.4±2.7)%,(93.8±2.1)%, P<0.001]和影像评分[(1.2±0.4),(2.2±0.5),(3.5±0.4),(5.1±0.3),(6.7±0.2), 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自体血浆和骨髓浓缩物局部注射是治疗胫腓骨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3种方法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2月,共收治四肢难治性骨不连36例39肢,男22例,女14例;年龄15~71岁,平均51.5岁;胫骨19肢,肱骨9肢,股骨7肢,尺、桡骨4肢;治疗骨不连手术次数1~4次,平均2.5次;术前X线片骨不连骨断端距离:4.5~36 mm,平均16.5 mm;下肢短缩距离:5~40 mm,平均21 mm.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19肢(联合组),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人工骨9肢(骨髓组),自体髂骨移植治疗11肢(髂骨组).[结果] 39肢最终均达骨性愈合,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术后X线片评分,联合组疗效优越(P<0.05).联合组骨愈合时间(5.5±1.5)个月,骨髓组骨愈合时间(6.6±1.8)个月,髂骨组骨愈合时间(7.4±2.1)个月.[结论] 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临床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rESW)治疗长骨骨不连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9月—2019年6月,采用rESW治疗的长骨骨不连患者54例,包括股骨13例,胫骨22例,腓骨2例,肱骨6例,桡骨7例,尺骨4例。rESW治疗方法在无麻醉下进行,每周1次,每次30 min,连续4周。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个月,以临床和影像骨折愈合标准评定结果,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状态。单项因素比较与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治疗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骨折愈合35例,占64.81%;6个月后骨折愈合39例,占72.22%;12个月后愈合40例,占74.07%。单项因素比较表明,愈合组肥大型骨不连的比率显著大于不愈合组(P<0.05);愈合组在骨折至r ESW治疗间隔时间、手术次数、骨折间隙和rESW治疗周期次数显著小于不愈合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骨折间隔时间(OR=1.080,P=0.036)、治疗前手术次数(OR=4.900,P=0.015)、治疗前骨折间隙(OR=1.418,P=0.010)、骨不连类型(OR=31.054,P<0.001)和rESW治疗周期(OR=2.401,P<0.001)是影响rESW治疗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rESW治疗骨不连安全、有效。骨不连的类型、骨折间隔时间、治疗前手术次数和治疗前骨折端间隙是影响rESW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大于8个周期(次)的rESW治疗是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四肢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采用钢板固定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及同种异体骨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辅助钢板及同种异体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0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9±2.3)个月。观察组末次随访时14例骨折愈合,1例未愈合,愈合率为93%,平均愈合时间(5.43±1.16)个月;对照组末次随访时11例愈合,4例未愈合,愈合率为73%,平均愈合时间(7.27±1.68)个月。结论 钢板固定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及同种异体骨治疗骨折后骨不连,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对创伤性股骨骨髓炎后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2月~2006年9月,对16例创伤性股骨骨髓炎后遗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采取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5~50岁;感染性骨不连13例,感染性骨延迟愈合3例。将小腿置于骨应力刺激仪托架上,对跟骨进行纵向冲击。每天治疗3次,每次30min,每次间隔3h,记录疗效评价指标。结果3例骨延迟愈合及11例骨不连均愈合,骨愈合时间12~35周,平均(20.45±2.56)周;2例不愈合改开放手术治疗。疗效评价指标显效率87.5%,无效率12.5%。无一例感染复发或再骨折。结论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对创伤性股骨骨髓炎后遗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具有一定治疗效果,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萎缩性骨不连的手术方式,即病段切除髓内腓骨移植结合骨延长技术联合应用,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以来本院收治的21例外伤术后反复治疗不愈的萎缩性骨不连患者采用病段切除髓内腓骨移植结合骨延长技术进行治疗,其手术要点包括:切除骨不连断端活力不佳的骨段,取同侧腓骨节段行髓内移植,一期紧密对合胫骨断端,胫骨近端行截骨延长,观察其效果并分析总结。[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3±6.5)个月;延长长度3.236个月,平均(19.3±6.5)个月;延长长度3.25 cm,平均(3.93±0.48)cm;愈合时间:45 cm,平均(3.93±0.48)cm;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4.7±0.6)个月;ASAMI评价:骨愈合评价全部为优,优良率100%,功能评价11例为优,9例为良,1例为中,优良率95.2%。并发症方面:钉道感染6例,踝关节僵直1例。[结论]病段切除髓内腓骨移植结合骨延长技术对于萎缩性骨不连有着较好的疗效,可作为处理萎缩性骨不连的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骨搬运与包裹植骨治疗单纯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80例皮肤条件相对良好的胫骨骨缺损5 cm患者。按修复骨缺损方法不同分为骨搬运组(49例)和包裹植骨组(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缺损原因、缺损距离骨修复时间和合并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下地时间、负重时间、骨不连、骨愈合时间、并发症、骨缺损修复手术费用和末次随访患肢邻近关节功能恢复(Johner-Wruhs评价方法)等情况。[结果]骨搬运组与包裹植骨组在卧床时间[(23.36±6.72) d vs(27.26±12.21) d,P0.05]、负重行走时间[(95.98±15.67) d vs (102.55±17.54) d,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骨搬运组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9) vs (1/31),P0.05],对骨不连者行二次手术清创植骨内固定,二次术后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搬运组的骨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0±3.44)个月vs (7.77±1.67)个月,P0.05]。此外,骨搬运组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6±2.05)万元vs (4.46±1.20)万元,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hner-Wruhs评定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和包裹植骨均是有效方法,但包裹植骨在骨愈合效果、治疗费用和并发症方面优于骨搬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13-1715
[目的]探讨微创取骨、精准植骨结合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微创自体髂骨取骨、精准植骨结合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骨折骨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21例,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切口长1~2 c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3±4.24)个月。其中18例最终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0.00%(18例/20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屈曲均100°,伸直0°)。[结论]微创自体髂骨取骨、精准植骨结合髓内钉动力化是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916-1917
[目的]观察取髂骨开槽嵌入+多桥植骨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2例诊断为胫骨、桡骨、尺骨、锁骨、股骨术后骨不连,采用取髂骨开槽嵌入+多桥植骨,并应用LCP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2.04±4.07)个月,经X线片示骨折端均愈合,无感染及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取髂骨开槽嵌入+多桥植骨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滑槽+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7年8月,采用滑槽植骨+自体红骨髓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不连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岁,骨折术后至此次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7个月,平均22个月,32例患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滑槽植骨+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不连愈合率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体外冲击波与外科手术治疗骨不连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证选择[方法]冲击波组25例。手术组28例,带锁髓内钉加自体骨植骨13例;钢板加自体骨植骨10例;外固定支架加自体骨植骨5例。[结果]两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冲击波组不愈合2例,1例经再次作冲击波治疗后愈合,另1例则改为手术治疗后愈合。手术组不愈合2例,1例再次手术后愈合,另1例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愈合。两组一期治愈率分别为92%和92.8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疗效相近的情况下,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具有无创、费用低、无需住院等优点。但2种方法要获得满意的疗效,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63岁,年龄范围30~58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更换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骨不连愈合情况、手术疗效;通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5.24±4.7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术后6个月时评估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独立样本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01.6±38.4)mL、(138.7±22.7)min、(25.8±6.9)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78.5±40.6)mL、(171.4±20.1)min、(43.2±8.5)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不连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5.15±0.42)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6.31±0.58)个月,观察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率(9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97.50%)及髋关节优良率(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78.79%)及髋关节优良率(81.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64±0.14)°、屈曲角度(138.72±6.37)°]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35.13±9.44)°、外展角度(74.38±5.22)°]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48±0.21)°、屈曲角度(113.57±5.43)°]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21.57±8.63)°、外展角度(69.57±6.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VAS、ODI的疗效评分[(3.24±0.43)分、(23.45±4.7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4.64±0.71)分、(27.25±4.3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在治疗股骨干术后无菌性骨不连中疗效较为理想及显著,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明显好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手风琴技术"治疗成人股骨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7年1月,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缓慢牵伸-加压的"手风琴技术"治疗成人股骨无菌性骨不连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4~47岁,平均(37.10±7.60)岁。患肢短缩>2.5 cm者术中结合股骨近端闭合截骨加装骨延长组件,备术后肢体延长。采用Paley骨不连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9个月,平均(27.47±6.70)个月。所有骨不连均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00~24.70个月,平均(10.20±9.42)个月。采用Paley骨不连评价标准,优5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0.91%(10/11)。末次随访>7°局部畸形2例(7°、10°矢状位畸形),不影响功能,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肢体短缩3.1cm。针道感染发生率72.73%(8/11),通过换药及更换固定针等控制,10°以上膝关节活动丢失3例,未发生再骨折、深部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手风琴技术"依据张力-应力法则,避免了植骨,规律牵伸-再加压治疗成人股骨无菌性骨不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胫腓骨骨不连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从1997~2002年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47例,胫腓骨骨不连8例,术后至少随访5个月~3年(平均1年6个月)。结果:复杂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骨不连7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胫腓骨骨不连,具有固定牢靠,有效维持肢体等长,早期活动,从而达到骨折愈合,减少病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股骨桥接内固定(OBS)术后造成骨不连的病因和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例股骨干骨折OBS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4岁,平均(35.67±10.34)岁,骨折位于股骨上处1/3 4例,股骨中1/3处7例,股骨下1/3处1例。保留原OBS,附加锁定钢板,同时进行自体髂骨移植,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24±3.2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1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愈合率100.00%。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26±1.11)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附加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是治疗OBS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理想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以及Illizarov 技术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经验,探讨骨不连的病因,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从2002年1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骨不连患者共87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后,改用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骨移植治疗80例,Illizarov 技术治疗7例.对其骨折愈合率、手术并发症、临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共87例患者,得到随访82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8个月.得到随访的82例患者中,70例患者临近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肢体功能优良.12例遗留有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均与患者术前肢体长期固定或失用有关.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骨折类型以及术后感染也是骨折后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以及Illizarov 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预防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研究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6年5月共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68例,男43例,女25例,骨折初始治疗:髓内钉27例,钢板32例,外固定支架4例,克氏针3例,螺钉2例,其中应用钢丝捆扎7例。骨不连治疗采用手术清理断端,更换固定(1例除外),植骨的外科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66例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月,Ⅰ期愈合率为97%。[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导致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抗感染活性骨(ARBX)与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研究,比较ARBX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结果 两组随访95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6个月.ARBX植骨29例,其中26例完全愈合,3例未愈合,骨性愈合率为89.7%;自体髂骨植骨66例,其中60例完全愈合,6例未愈合,骨性愈合率为90.9%.结论 ARBX植骨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四肢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相当;ARBX具有良好的骨传导、骨诱导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