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临时外固定牵开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手木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2月采取双侧牵开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6例,患者取健侧卧位,分别于跟骨结节、距骨头贯穿置入1枚斯氏针,内、外侧各连接1个跟骨牵开器,同时牵开,矫正内翻畸形,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38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切口,在跟骨外侧皮质开窗后直视下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尽量恢复Gissane角、Bhler角;对有骨缺损者行自体髂骨及异体骨植骨后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与术前进行比较。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1例患者(32足)获得随访,失访5例(6足),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X线片示骨折处均达到骨性愈合。Bhler角:术前-3.6°±5.8°、术后29.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术前88.9°±6.3°、术后115.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跟骨长度、宽度及结节部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优11足,良13足,可5足,差3足。结论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疗效满意,SandersⅣ型骨折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跗骨窦小切口辅以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5-06采用跗骨窦小切口辅以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57例。术后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足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12~20)个月。术后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均恢复良好,且较术前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91.3%。结论跗骨窦小切口辅以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2-01采用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在外踝尖远端1 cm处向第4跖骨基底部作2 cm长斜形切口,锐性剥离腓骨肌腱鞘并牵开,显露距骨外侧突及距下关节面,沿跟骨外侧骨质向后方剥离,形成皮下隧道,撑开的第1枚直径2.5 mm克氏针在距骨外侧突背侧1 cm处置入,进针方向与下肢矢状面垂直,第2枚直径2.5 mm克氏针在跟骨结节置入,进针方向需根据跟骨结节是否存在内翻畸形作相应调整。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3周,平均8.3周。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长度与术前相比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长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  相似文献   

5.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u Y  Yang MH  Wang JH  Wang MY  Sun Z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788-79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4例35足。所有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广泛外侧入路,AO跟骨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的病例进行了植骨。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12~32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30足,Ⅲ型骨折5足。术前平均Bhler角是5.6°,随访时平均Bhler角是28.2°。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7.7%。80%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8分,Ⅲ型骨折为79分。优良率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3%,Ⅲ型骨折为60%。总的优良率为79%。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9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72例81足。采用广泛外侧入路,跟骨钢板内固定。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有65例77足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2个月(12~29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47足,Ⅲ型骨折30足。术前平均Bohler角是6.6度,随访时平均Bohler角是29.3度。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7.1%。88.4%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II型骨折为89.2分,Ⅲ型骨折81.3分。优良率在SandersII型骨折为89.7%,Ⅲ型骨折为80.8%。总的优良率为86.2%。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应用双螺杆骨折撑开器辅助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操作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4例(14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术中使用内外侧双螺杆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置入跟骨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腓肠神经损伤。随访12~16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61~96分,其中优7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6%(13/14)。影像方面,Bohle角由术前(14.14±5.58)°显著增加至术后(28.14±5.77)°(P0.05),Gissan角由术前(106.64±8.81)°显著增加至术后(124.36±5.70)°(P0.05)。所有骨折末次随访时均已愈合,无内固定松动、退钉、断钉等发生。[结论]使用双螺杆撑开器辅助复位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可以有效恢复跟骨高度,避免骨折复位再丢失,简化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解剖型框架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9-12诊治的36例(42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切口充分显露关节面,适当剥离跟骨外侧软组织,复位跟骨后关节面,恢复跟骨长度、宽度、高度,采用三角固定原则置入框架钢板。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8(10~24)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并发症。术后跟骨后关节面均获得解剖复位,跟骨长度、宽度、高度恢复良好,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至正常范围。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平均10.4周。随访期间未出现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结果:优38足,良2足,可2足。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解剖型框架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兼有微创切口及内固定可靠的优势,极大降低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可提供可靠的固定强度,允许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II-IV型跟骨骨折32例,按Sandersons分型,Ⅱ型13例,Ⅲ型14例,Ⅳ型5例,术中使用外侧入路复位跟距关节面,恢复跟骨的宽度、高度及B?hler角,并使用跟骨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32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分,Ⅱ型骨折优11例,良1例,中1例,差0例;Ⅲ型骨折优11例,良2例,中1例,差0例;Ⅳ型骨折优0例,良1例,中1例,差3例。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对Sanders IV型骨折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8-02诊治的40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首先经皮将斯氏针置入后关节面塌陷骨折块中,术者一只手牵引前足,另一只手握住Schanz钉推向足底方向,撬起塌陷的骨折块恢复跟骨Bo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治疗粉碎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46例56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均采用外侧大切口跟骨钛板固定,保护腓肠神经,钢板外侧固定,术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全部病例无感染,2足切口皮肤坏死,骨折全部愈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优26足,良22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86%。[结论]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粉碎跟骨骨折,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41足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采用外侧L形入路显露,复位骨折后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6例41足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切口均无感染。33足术后X线片示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恢复满意,6足跟骨关节面、外形基本恢复正常,2足关节面复位不佳,跟骨外形恢复差。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1足,良22足,可8足。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点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17例18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均采用外侧切口,钢板外侧固定,术后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1足皮肤切口边缘坏死换药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7足,良8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83%.[结论]三点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524-1527
[目的]评价经皮克氏针辅助小切口复位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辅助小切口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3例72足,平均年龄(34.2±6.3)岁(21~55岁),采用跟骨结节角、Gissane角、美国踝足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记录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4.8)个月(6~20个月)。跟骨结节角由术前的7.4°±6.3°恢复到3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issane角由术前的91.4°±4.3°度恢复至1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美国踝足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47足(78.3%),良9足(15%),差4足(6.7%),平均90.3分,优良率93.3%。术后切口浅表感染2例,切口周围皮肤坏死6例,植骨材料排斥反应1例。末次随访时无1例出现关节面塌陷,4足于术后1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后患足疼痛得到改善。[结论]经皮克氏针辅助小切口复位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好、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3-10—2016-10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26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进行预复位和固定,并个体化裁剪解剖钢板。对照组选取同期23例(23足)跟骨骨折,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观察组2例失访,其余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至踝关节能主动屈伸时间较对照组短,切口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术后6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宽度、长度,以及末次随访时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经跗骨窦入路个体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取得与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相同的疗效,同时可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应用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11-05—2012-04应用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82例,其中关节镜组45例,切开组37例。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开组相比,关节镜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更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SH-36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种手术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 Ⅱ型以上)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4—2014-06对39例(4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以上)均采用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标准化的手术流程,跟骨外侧放置多孔异形钛板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6~18)个月,末次随访疗效按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37足,良4足,可2足,差1足。结论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 Ⅱ型以上),标准化的手术技巧流程,使跟骨后关节面解剖复位,跟骨长宽高解剖形态有效重建,切口愈合良好,踝与后足功能恢复良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6例(92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5例(47足)采用跗骨窦入路(观察组),41例(45足)采用外侧L形入路(对照组)。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 观察组在骨折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AOFAS评分为(88.3±6.9)分,优34足,良11足,可2足;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87.4±4.7)分,优29足,良10足,可2足。结论 跗骨窦入路钢板...  相似文献   

19.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3-2010-10,采用小切口置入跟骨解剖钢板加压螺栓内固定治疗106例(13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其中SandersⅡ型59足,Ⅲ型57足,Ⅳ型15足。术后根据X线片和CT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应用AOFAS评分标准评估患足功能恢复。116足经后足外侧纵形入路治疗,14足行跗骨窦入路。1例SandersⅣ型骨折同时行外侧纵形人路和跗骨窦人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83(60~135)min。Bohler角术前平均-1.7°,术后平均29°。骨折复位质量良好者达96.2%。术后24个月84例(95足)获得随访,患足功能恢复优34足,良47足,可11足,差3足,优良率85.3%。结论应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系统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41-1143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有限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Sanders分类法:Ⅱ型26例、Ⅲ型4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口撬拨复位,部分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1.23±4.07)个月(10~20个月),采用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线消失时间为3~6个月。末次随访根据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9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3.33%。[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外侧有限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减少术中跟骨血供的破坏,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内固定,对软组织破坏较少,减少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