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混合植骨与颗粒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无菌性骨不连病例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混合植骨治疗,20例采用颗粒植骨治疗。比较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混合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长于颗粒植骨组(P<0.05),但混合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程度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5.9±2.6)个月,混合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AOFA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混合组的AOFAS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AOFA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边外固定架与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胫骨螺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组),32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以上,外固定组的恢复患肢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髓内钉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AOFAS评分和踝跖屈-背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AOFAS评分和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VAS评分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折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PT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1例PTO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3例采用关节镜术联合PRP治疗,18例采用关节镜术联合透明质酸(hyaluronate acid, H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显著改善(P<0.05),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2个月PRP组的VAS评分[(1.3±0.6) vs (2.7±1.1), P<0.05]和AOFAS评分[(80.9±6.5) vs (71.0±5.6), P<0.05]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拉力螺钉联合内侧钢板与前外侧钢板固定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采用拉力螺钉联合内侧钢板固定,50例)和B组(采用前外侧钢板固定,45例)。术后6、12个月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术后12个月测量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2(28.7±6.4)个月。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A组均短于B组(P<0.05)。术后开始负重时间A组早于B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术后12个月均较术后6个月改善(P<0.05),术后6、12个月A组均优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A组均大于B组(P<0.05);内翻、外翻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功能均已恢复。结论 相较于前外侧钢板,拉力螺钉联合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术后骨折复位好,软组织损伤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型牵引床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术中应用新型牵引床(新型组),36例应用传统牵引床(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体位摆放时间[(5.9±1.5) min vs (13.6±3.3) min, P<0.001]、麻醉时间[(101.5±13.2) min vs (137.3±18.7) min, P<0.001]、术中透视次数[(34.1±4.1)次vs (38.2±5.5)次, P<0.001]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闭合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评级、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三种小切口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小切口缝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7例采用3孔回形法,28例采用3孔Bunnell法;23例采用6孔Bunnell法。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资料。[结果]三组间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孔法切口总长度明显短于6孔法(P<0.05)。3孔回形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3孔Bunnell、6孔Bunnell组(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ATRS评分、足跖屈-背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个月,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3孔回形组AOFAS、ATRS评分均显著优于3孔Bunnell、6孔Bunnell组(P<0.05),但三组足跖屈-背伸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重建与镜下ATFL修复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踝不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9例采用经皮重建(经皮组),16例采用镜下修补(镜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多于镜下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24个月以上随访,经皮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长于镜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和KAFS评分显著增加(P<0.05),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前抽屉应力位距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症状性腓骨下骨导致的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Brostr?m-Gould术线带加强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本科收治的13例症状性腓骨下骨导致的慢性踝外侧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外踝下小切口腓下骨切除、Brostr?m-Gould术线带加强修复距腓前韧带,评价围手术期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6.4±5.4)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显著改善(P<0.05);踝背伸-跖屈ROM和距下关节内翻-外翻ROM无显著变化(P>0.05);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 Brostr?m-Gould术线带加强修复可有效治疗症状性腓骨下骨导致的慢性踝外侧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锚钉技术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关节镜下锚钉修复ATFL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9例患者采用无结锚钉修复技术(无结组),另外39例患者采打结锚钉修复技术(打结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结组出现异物反应的比率显著低于打结组(0%vs 33.3%, 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24个月以上的随访,两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两组踝背伸-跖屈ROM、Karlsson-Peterson评分、AOF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而踝内翻-外翻ROM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前抽屉试验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牵引床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8月,58名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术中使用新型牵引床(新型组),30例术中使用传统牵引床(传统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体位摆放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但两组闭合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伸-屈ROM、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伸-屈ROM、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Garden指数、头颈短缩、颈干角均有不良改变,其中,Garden指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颈短缩和颈干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Garden指数、头颈短缩和颈干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效果。[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8.4±2.1)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5.9±1.0)分,(1.3±0.3)分,(1.2±0.2)分,P<0.001],而AOFAS评分[(34.8±7.9)分,(82.7±8.9)分,(94.1±4.1)分, P<0.001]、踝关节背伸-跖屈ROM [(36.5±4.3)°,(63.8±10.4)°,(74.9±11.5)°, P<0.001]和内翻-外翻ROM [(30.7±6.9)°,(54.8±8.9)°,(65.8±9.0)°, P<0.001]。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骨折力线对合显著改善(P<0.05),mLDTA角和a ADTA角显著增加(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在10周左右骨性愈合。[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8月手术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44足)的临术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足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埋头螺钉及微创锁定接骨板(跗骨窦组),23足采用传统外侧L形入路结合跟骨解剖锁定接骨板(L形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跗骨窦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L形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足内-外翻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 d跗骨窦组VAS评分显著小于L形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足内-外翻R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六轴空间外固定支架(hexapod external fixator, HEF)与单臂外固定支架(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UEF)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胫骨开放性骨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2例采用HEF,51例采用UE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HEF组术后支架调整次数显著少于UEF组(P<0.05),HEF组术后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UEFA组(P<0.05),但HEF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UEF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地站立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6.5±1.3)个月。HEF组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显著早于UEF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肢膝、踝屈伸ROM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hnerWruhs评级、跛行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参照Firoozabadi标准分为过伸型组19例,非过伸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过伸组在合并伤的总发生率(63.1%vs 23.4%, P<0.05)、手术时间[(141.3±19.7) min vs(107.6±15.4) min, P<0.05]、切口长度[(19.6±4.1) cm vs (15.4±3.4) cm, P<0.05]及术中失血量[(228.3±33.9) ml vs (163.4±24.1) ml, P<0.05]显著大于非过伸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4.3±1.1)个月,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2个月过伸型组KSS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非过伸组[(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多段骨折共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21例)和钢板组(18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肢体血管神经损伤。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1~22个月,平均(13.67±4.76)个月。钢板组有2例术后因感染或骨不连行翻修术,而髓内钉组无翻修病例。髓内钉组开始负重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均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时髓内钉组的膝伸屈、踝背伸和踝跖屈ROM均显著大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临床效果,髓内钉组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3%;钢板组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多段骨折,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髓内钉可以更早负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长柄和普通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60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60例采用普通柄。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柄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长于普通柄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普通柄组(P<0.05)。两组获得完整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共107例,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关节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双侧股骨长度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长柄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损伤伴三角韧带(deltoid ligament, DL)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25例踝损伤伴DL完全断裂患者,首先复位固定骨折,修复下胫腓,确认仍有明显内侧不稳,采用双带线锚钉加强修复DL。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9.6±6.8)个月。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7.8±0.7),(2.0±0.6),(1.0±0.8), P<0.05]显著减少,而AOSAF评分[(53.0±7.2),(83.8±5.7),(93.0±2.9), P<0.05]和踝背伸-跖屈ROM [(22.3±2.3)°,(44.1±4.8)°,(59.4±2.4)°, P<0.05]显著增加,踝内-外翻ROM显著减少[(37.9±1.9)°,(27.6±1.2)°,(28.1±1.4)°, 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关节面平整。术后内侧净间隙显著减小[(5.4±0.6) mm,(3.2±0.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78例胫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8例胫骨远段骨折AO分型A型患者按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侧钢板组(采用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7例)、外侧钢板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5例)和髓内钉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26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5±2.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侧钢板组、外侧钢板组均明显短(少)于髓内钉组(P<0.05);内侧钢板组与外侧钢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地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内侧钢板组明显高于外侧钢板组、髓内钉组(P<0.05);外侧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膝关节屈曲130°~140°、伸直0°~5°;踝关节跖屈40°~45°、背伸20°~25°。结论 3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对于小腿内侧软组织浅薄或条件不佳情况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改良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20年12月,55例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改良微型外固定架治疗,26例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传统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超声组的手术时间、影像曝光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透视组(P<0.05)。术后1、3 d时超声组的WB-FACE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53±4.24)个月。两组患者拆除外固定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腕伸-屈ROM、腕尺偏-桡偏ROM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的Gartland-Werlay评分均有所进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骑缝钉与微钢板内固定治疗跖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第2~5跖骨颈骨折36例患者的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8例采用骑缝钉固定,18例采用微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骑缝钉组切口总长度[(2.54±1.87)cm vs (3.98±1.23) cm,P0.05]和术中失血量[(5.47±2.31) ml vs (8.21±3.18) ml,P0.05]均显著优于微钢板组(P0.05)。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两组在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AOFAS中前足评分和跖屈-背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骑缝钉组的跖屈-背伸ROM显著大于微钢板组[(70.26±8.12)°vs (64.25±7.81)°,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骑缝钉固定治疗第2~5跖骨颈骨折,手术微创,固定可靠,可减少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