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与感染的相关性及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52例.比较2组CRP、Alb及Hb水平,并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科室收治75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试验对象,经完全随机及联合口服茶多酚为干预措施,分为联合组(n=37)和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常见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经治疗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联合茶多酚,较单一疗法可更加有效干预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发生,有助于减缓病理进程,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治疗的120例尿素症患者,选取60例接受尿毒症常规治疗未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CRP、IL-6、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b、Hb水平与CRP、IL-6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较高,与患者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发生相关高血压(IDH)常见易患因素。方法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91例,均按MHD中是否发生IDH进行分组,并接受了“MHD中发生IDH常见易患因素调查表”评估,比较各种观察指标。结果191例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生IDH患者57例(29.84%), IDH组中透析总时间、透析频率、血红蛋白(Hb)及透析充分性标准值(Kt/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DH组中平均年龄、超滤率、血尿素氮( BUN)、血清磷(P)、血甲状旁腺素(PTH)及透析期间体质量增加量(IDW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大龄、透析时间短、频度少及质量差、电解质紊乱和营养现况不佳均可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MHD中发生IDH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随机分为1组(26例)和2组(26例),1组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2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同时选择26例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参照(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的(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指标,并将1组患者各项指标与3组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12周治疗,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均有所改善,1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氟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随机分为1组(26例)和2组(26例),1组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2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同时选择26例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参照(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的(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指标,并将1组患者各项指标与3组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12周治疗,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均有所改善,1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氟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宋洁  李小萍  石理华  张建荣  李辉 《河北医药》2012,34(24):3706-3708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与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HD组32例和CAPD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LISA)检验透析起始、透析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HD组与CAPD组患者透析3个月后hs-CRP、IL-6、TNF-α水平较透析起始升高(P<0.05);透析3个月后,HD组患者血清微炎症指标: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CAPD组(P<0.05)。结论 HD和CAPD可导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进一步加重,而且HD与CAPD对微炎症的影响存在差异,HD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UA、FGF-23、hs-CR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20例MHD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分为非心脑血管疾病组160例和心脑血管疾病组6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UA、FGF-23、hs-CRP水平。结果 MHD患者UA、FGF-23、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在MHD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组血清UA、FGF-23、hs-CRP水平高于非心脑血管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UA、FGF-23、hs-CRP三者水平可以对患者是否具有肾功能衰竭进行初步辅助诊断,且对于MHD患者可以对其是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期早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5例,将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5例)及糖尿病肾损害组(3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无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hs-CRP,FPG、TG、尿微量白蛋白(MALB)、hs-CRP、Hb A1c、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各组之间,随着糖尿病肾损害增加,FPG、TG、尿微量白蛋白、hs-CRP、Hb A1c、Cr水平逐渐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与TG,FPG,Hb A1C,Cr及MALB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风险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对照组(低通量血液透析)各50例.干预前、干预后5个月分别测定两组的hs-CRP、IL-6、TNF-α、ALB、Hb、PA水平,同时对比两组肺部感染率、细菌学培养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调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时相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LC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营养不良评分(MS)、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nPCR)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生化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LC组hs-CRP、M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Alb、PA、Tf、Hb、BMI和nPCR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1或P<0.05),对照组Hb、PA较前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LC组hs-CRP、MS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b、PA、Tf、BMI和nP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通过抑制正性时相蛋白合成,促进负性时相蛋白合成有效调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急性时相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期检测血脂、脂蛋白[Lp(α)]、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起始hs-CRP正常参考值3 mg/L为分界点分为CRP正常组(54例)与CRP升高组(66例),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RP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雪亮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33-3134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发症的防治是透析成功的关键.笔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为2005年12月至2012年3月在浦江县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83例,女57例,年龄17~ 78岁.  相似文献   

14.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彩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715-1716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血液净化和专科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患者的长期存活成为可能,但由于依从性问题,部分患者不能坚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直接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营养不良、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透析3个月以上,并抽取其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及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CRP正常与异常组之间ALB、Hb有显著差异性(P<0.05),透析后CRP水平升高,血液透析前与血液透析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血液透析患者CRP与其ALB、H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RP升高发生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贫血中起重要作用.且CRP升高与血液透析本身的因素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相关.  相似文献   

16.
徐彩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715-1716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血液净化和专科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患者的长期存活成为可能,但由于依从性问题,部分患者不能坚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直接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彩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715-1716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血液净化和专科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患者的长期存活成为可能,但由于依从性问题,部分患者不能坚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直接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 选取2021年5-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 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 并计算NLR;按是否发生RLS分为RLS组和非RLS组, 均以面对面访谈问卷进行RLS相关因素评估, 分析各种临床和实验室参数, 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MDH患者发生RLS的影响因素。结果 203例MHD患者中, 发生RLS 30例(14.78%)。RLS组NLR、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分别为[4.86(3.39, 5.82)L/L、244.50(143.25, 406.50)ng/L], 显著高于非RLS组[3.51(2.60, 5.24)L/L、147.00(94.80, 263.50)ng/L, Z=-3.38、-2.64, 均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TH、尿酸(UA)、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RLS相关(Waldχ2=7...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35-137
目的探讨维持性控制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比较两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平均血细胞压积明显低于观察组,平均尿素清除指数和尿素降低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QLQ-C30P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维持性控制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6,(5):1133-1135
目的:评价人工虫草制剂对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及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的70岁以上(含70岁)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虫草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微炎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良定量量表(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虫草制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微炎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单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