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及单纯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NMES疗法及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观察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P<0.05),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和对照组中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NMES治疗配合单纯吞咽训练,可提高疗效,使绝大部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两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假性延髓麻痹的康复效果好于真性延髓麻痹。  相似文献   

2.
巩尊科  陈伟  孙洁  权程 《山东医药》2010,50(21):49-49
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们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加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45~80岁,病程(11±3.6)d;均符合2001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是脑卒中高发人群,其中因假性球麻痹、脑干梗死等原因大约有50%左右发生程度不同的吞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误咽、吞咽不畅感、反复呛咳及进食困难,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或因摄食困难引起严重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应尽早进行康复干预〔1~3〕。本科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4年美国老年病学学会(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AGS)年会报道的一项研究,在经历吞咽困难(通常为卒中所致)的患者中,对咽喉肌肉进行电刺激似乎能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为95%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吞咽功能障碍常因大脑皮质或脑干与吞咽相关的传导纤维束,调节和参与吞咽的神经核团等受损,导致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的功能受损出现进食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2%-65%。吞咽功能障碍可引起患者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功能紊乱等,此外,还可能因误吸而引起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对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1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90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予以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4 w后比较两组肌张力恢复效果、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分级(MAS)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侧下肢M波最大波幅(Mmax)、H波最大波幅(Hmax)及H波/M波最大波幅(H/M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肌张力恢复,改善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而且还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行为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FPFD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Kegel)训练+行为训练,观察组采用Kegel训练+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行为训练,均连续干预1个月。干预前、干预1个月时比较两组盆底功能、肌纤维平均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肌电值)、尿失禁和脏器脱垂情况、盆底电生理指标(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及生活质量[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1个月盆底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肌电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尿失禁、脏器脱垂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疲劳度负值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PFIQ-7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3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按随机数表法将135例患者分为3组:康复训练组、电生理疗法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5例。康复训练组行单纯吞咽-摄食康复训练治疗,电生理疗法组行单纯电生理疗法,联合治疗组行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并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53.3%vs 33.3%vs 35.6%)、总有效率(95.6%vs 73.3%vs 75.6%)均高于康复训练组和电生理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GUSS评分[(14.26±2.59)vs(11.43±2.31)vs(11.98±2.40)]、FOIS评分[(4.02±1.27)vs(2.91±0.75)vs(3.52±0.74)]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及电生理疗法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4%)较康复训练组(44.4%)和电生理疗法组(26.7%)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传统治疗方案对不同病理特点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梗死型伴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NMES+传统治疗方法,并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大灶梗死型,小灶梗死,腔隙梗死),按照脑梗死解剖部位[前循环(左侧型、右侧型),后循环型],分别观察和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咽部运送时间。结果腔隙梗死和小灶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后循环梗死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通过时间得到明显改善(5 ml液体:t=8.8,P<0.01;10 ml液体:t=2.39,P=0.02;10 ml半固体:t=3.89,P<0.01)。而在前循环梗死(左侧及右侧)患者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结论对脑卒中型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NME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短期有着较好的疗效,其操作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吞咽功能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方法选取符合人选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1例进行吞咽及摄食训练传统治疗,治疗组53例在吞咽及摄食训练传统治疗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1个月。结果两组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肌肉,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摄食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Z=2.143,P=0.032),其SS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BMI值、ALB水平、TSF值、AMC值)、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Barthel指数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视频透视吞咽试验研究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的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联合组上述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均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效果分布差异显著,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联合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导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术、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表面肌电图指标、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WST、SSA评分、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吞咽时程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最大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  相似文献   

15.
16.
<正>本研究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男51例,女45例),均符合脑血管诊断标准~(〔1〕),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CT确诊为首次发病,无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正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神经系统体征48 h无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126例,均有吞咽障碍,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研究组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量表、情绪状态量表检测。结果经过平均2个疗程的治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量表中的个性、价值观、表现/社会接纳程度、恢复能力/稳定性、竞争性、自主性、存在价值评分及总分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情绪状态量表中紧张-焦虑、愤怒-敌对、疲劳-无力、精力充沛-能动性疲劳-无力评分及总分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合常规药物及吞咽训练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时间使用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病人分入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采、天突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了不进行针刺疗法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同治疗组。疗程为两周,每周治疗5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7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即可明显改善脑率中假性球麻痹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2012-02~2013-02收治的19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愈92例,有效74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5.1%。治疗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收缩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无痛、无创等优点,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代谢指标、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离床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5% vs 18.60%; χ2=4.074,P=0.044)。在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骨钙素(OC)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有助于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运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代谢指标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