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的手术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本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合并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畸形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43.6岁。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真臼位置安放髋臼假体,先选择小一号股骨试模及短颈股骨头试模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囊张力的情况下再进行髋周围挛缩软组织梯次松解。术后定期门诊随访,X线平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5~81个月,平均18.5个月,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3.1±4.8)分改善至术后半年(91.2±5.2)分。38例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骨性固定。结论对股骨头颈短缩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时,术前测量评估和术中定位测量有助于选择合适假体,采用髋关节复位后梯次松解法可安全、有效地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进行分层松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采用THA治疗的15例(17髋)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髋臼内陷症患者资料,男6例6髋,女9例11髋;年龄21 ~68岁,平均45.6岁.髋臼内陷症按Dunlop诊断标准分度:轻度1髋,中度11髋,重度5髋.股骨头颈短缩程度:轻度短缩5髋,中度短缩8髋,重度短缩4髋.术后随访行X线片检查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的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10 ~ 46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5例患者17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达骨性固定.末次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和髋臼再次内陷.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1±4.8)分改善至(91.2±5.2)分,末次随访仍维持在(92.5±3.1)分,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型THA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疗效良好,术中操作要点是选择短头试模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情况下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由里向外依次分层松解.  相似文献   

6.
全髋置换术对下肢短缩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肢体短缩的纠正。方法:2000年2月~2002年12月,将30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进行了研究:男19例,女12例。术前通过临床及对骨盆前后位X线片的测量评估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然后利用模板预测髋臼及股骨假体的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以维持双下肢等长。术中先标记并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记之间的距离,而后在术前估计的位置进行股骨颈截骨。置入假体试模之后再次测量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和检查髋周软组织的张力、关节活动和drop-kick试验。最后通过调整股骨头假体颈部或头部长度进一步进行纠正。结果:22例肢体短缩2cm以上的病人中。术后双下肢等长(双下肢相差在1cm内)20例,2例仍有短缩,1例短3cm,另1例短1.5cm。8例肢体短缩在1~2cm的病人术后肢体完全等长。全部病人没有髋关节的僵硬和疼痛,活动范围恢复75%以上26例,恢复50%~75%4例。结论: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定位测量。术中软组织充分松解,置入假体试模后再次测量和检查髋周软组织的张力、关节活动和drop-kick试验,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的短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合并头颈吸收短缩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自2009-10—2012-10对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合并头颈吸收短缩2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松解关节囊后进行假体置入。本组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选择生物型假体,其中初次置换生物柄17例,圆锥形生物翻修柄6例。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9.5(14~50)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36.35±2.1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58±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8,P0.05)。术后X线片均显示股骨柄生物填充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骨性固定。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应根据髓腔形态、股骨距完整性及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配的股骨假体柄类型。采用髋关节复位后梯次松解法可安全、有效地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进行分层松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的临床体会。[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对11例(12髋)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41~68)岁。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重建于真正的髋臼窝,根据宿主骨对臼杯的包容情况予以结构性自体植骨;股骨侧应用短颈直柄型假体,骨水泥固定。术中进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结果]本组病例患髋旋转中心较术前平均下降4.5(3.8~4.8)cm,患肢平均延长3.9(3.6~4.3)cm。术后平均随访36(10~66`)个月,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愈合,患髋未出现假体松动,股骨假体的骨-水泥界面及假体-水泥界面均未见透亮线。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股神经麻痹。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8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6.2分。[结论]对于术前计划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不超过5cm的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避免了股骨截骨短缩和大转子截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S-ROM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IV型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应用S-ROM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IV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6例38髋,其中12例双侧,14例单侧。记录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术前肢体短缩、术中截骨及术后肢体延长长度,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行骨盆X线片及髋关节CT平扫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及髋臼骨质情况,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是否有骨溶解、假体松动、下沉等。[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随访18~48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3 d均可扶拐下地行走,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股区疼痛明显减轻。术前肢体平均短缩6.5 cm,术中平均截骨2.5 cm,术后延长4.0 cm。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2±7.4)分改善至术后(84.8±8.1)分。X线片观察显示臼杯在真臼位置,金属臼杯、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松动,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所有实行臼侧植骨和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术后6个月已骨性愈合。[结论]对Crowe IV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将臼杯安放在真臼位置、粗隆下截骨短缩股骨及使用S-ROM组配式股骨柄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9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住院CPM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1例(24髋),男3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54±10)岁。采用髋臼重建,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股骨近端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成形后联合自体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生物型假体或钛网骨水泥重建髋臼。陶瓷-聚乙烯股骨头臼界面17例(20髋),金属-聚乙烯4例(4髋)。股骨截骨端自体骨移植18例(21髋),异体骨移植原位钢丝捆扎3例(3髋)。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3例失访。随访18例(21髋),随访时间0.5~9年,平均3.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47.9±9.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88.4±3.5)分。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1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麻痹,无伤口感染病例。术后6个月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骨性覆盖、假体及植骨床压配较好,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明显吸收,截骨端骨愈合良好。结论 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高龄髋关节高脱位患者。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改善肢体不等长,可避免一次性过度肢体延长导致的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切除股骨距安装假体柄的手术效果及手术风险。方法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例3髋,髋关节后天脱位并发育不良1例2髋,髋关节骨折脱位19年1例1髋。采用外侧前方人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所有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股骨侧则切除股骨距,使得假体柄于髓腔内下沉安装假体柄,因而对股骨进行相对的短缩,所有患者均未行转子下截骨。结果6髋中,3髋股骨近端因为髓腔狭小而劈开,骨皮质安装最小号的假体柄,并使用捆绑带或钢丝固定,其中1例患者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延伸到了假体远端,但基本未影响术后负重。患肢长度增加1~4cm,假体柄于髓腔内较正常位置下沉1.5~4.0cm。所有患者均可于术后2~3d逐渐下地无限制负重,随访4个月~5年,未见假体柄松动移位、断裂。结论对于高位脱位且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采用股骨距切除使得假体柄下沉的方法替代转子下截骨,从而相对短缩股骨,从而达到减轻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和复位关节的目的,此手术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与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中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0例(12髋)的髋臼内陷症患者,男5例(6髋),女5例(6髋);年龄42.5~67.5(51.6±3.0)岁。髋臼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陶瓷内衬,股骨头采用全陶瓷头。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术后每年随访1次,置换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假体柄位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1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8~48(33.0±3.5)个月。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并发症发生。10例(12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广泛性骨长入,均可达到骨性固定,无松动和再次内陷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45.8±7.5)°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0.0±6.5)°,其中屈曲增加至(89.0±6.0)°,外展增加至(35.5±7.3)°,内旋增加至(31.8±6.6)°,外旋增加至(32.6±5.2)°。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7±7.5改善至末次随访91.5±8.5(t=144.832,P0.05)。结论:结合髋臼处理方法,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多合并严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的患者中,可得到良好压配和保留更多骨质,术中需精细进行髋臼重建和软组织分层松解,术后中短期随访效果安全、满意。  相似文献   

14.
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例(21髋)CroweⅢ或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1例,女19例;年龄19~44岁,平均32.1岁.术前Harris评分(44.3±16.7)分.肢体短缩3.0~6.5 cm,平均4.6 cm.采用后外侧入路,行非股骨短缩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14例15髋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术后早期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性收缩训练,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角度至伸髋、伸膝正常.髋臼重建患者术后6周避免负重.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肢延长2.9~5.3 cm,平均(3.9±0.7)cm;较对侧短缩0~1.6 cm,平均(0.5±0.3)cm.术后下肢肌肉主动静力性收缩均正常,2例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1个月后恢复.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均满意,髋臼重建患者髋臼假体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压配紧密,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不愈合、吸收.2例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3±1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短缩截骨及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重建复杂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术后早期软组织平衡应逐渐恢复,强调个体化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期股骨头滑脱继发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4年1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期股骨头滑脱患者28例(30髋),男21例,女7例;年龄27岁~66岁,平均(48.6±9.3)岁。通过真臼重建、梯度软组织松解和撬拨复位良好地实现了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满意度、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双下肢长度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72个月,平均(38.5±3.7)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8.1±4.5)分(41~6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3.1±3.8)分(88~96分),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01)。其中优18例(20髋)、良10例(10髋),优良率100%。28例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骨性固定。2例术后有腓总神经牵拉损伤症状,未行特殊处理,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保持下肢膝关节屈膝位,2~3周后下肢麻木消失,术后4周左右下肢肌力均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感染及松动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期股骨头滑脱合并股骨头颈短缩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采用梯次松解法可对髋周软组织挛缩进行有效松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与疗效,减少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98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8例(63髋)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Chiari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0例(60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5 ~ 12年,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再脱位并发症、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好,容易掌握,治疗风险较低;便于在相关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7例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中CroweⅢ型2例,CroweⅣ型5例。采用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例进行了髋臼结构性植骨。术后随访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步态、Trendelenburg征以及放射学改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1个月,股骨截骨处及髋臼植骨均愈合,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3mm(39~63mm)。Harris评分由术前35.9分(32~42分)转为术后84.6分(68~96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为14.3分(10~20分),术后为40.3分(30~44分)。屈髋活动度术前平均为85.7°(60°~125°),术后为84.3°(70°~100°)。1例Trendelenburg征术后持续阳性;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术后6周恢复。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短期随访表明,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加长生物柄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本科收治1例终末期股骨头坏死合并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加长生物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全麻后取后外侧入路,二次截骨法取出股骨头,先置换髋臼侧,再暴露股骨粗隆下骨折端,复位后采用钢板及钢丝临时固定骨折端,加长生物柄置入后取出钢板及远端钢丝,近端钢丝加压固定骨折。[结果]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影像显示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术后1周即可扶助行器自行下地活动,左髋关节Harris评分77分,疗效满意。[结论]加长生物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2例(13髋)Crowe IV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月~7年,平均42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rowe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能够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合并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CroweⅣ型DDH患者(24髋)行THA伴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长度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1例出现术后截骨端的延迟愈合,行Ⅱ期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截骨端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的假体松动或脱位。20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症状,末次随访时仅2例患者仍有轻度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肢体长度差异:术前为2.0~6.5(4.6±1.7)cm,末次随访时为0.5~1.0(0.7±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前为36~68(46±8)分,末次随访时为78~96(9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roweⅣ型DDH患者行THA合并转子下短缩截骨术,有助于正常髋关节中心的恢复,降低假体置换的难度,减少术后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其近期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