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60-62
目的?分析赖氨葡锌对小儿腹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 例小儿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赖氨葡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腹泻、发热及呕吐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发热及呕吐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25±0.51)d、(2.01±0.61)d、(1.84±0.52)d,对照组腹泻、发热及呕吐的持续时间分别为(5.02±0.81)d、(3.78±0.71)d、(3.52±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赖氨葡锌,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且缩短患儿腹泻、呕吐及发热的持续时间,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用赖氨葡锌颗粒与叶酸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颗粒与叶酸,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在显效时间、治愈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与叶酸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后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情况及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AA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AAD61例,其中由第三代头孢菌素40例(65.6%),第一代头孢菌素10例(16.4%)与广谱青霉素9例(14.7%)。各组ADD发病时间、腹泻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AAD较常见,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AA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针对AAD患儿,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补充益生菌、B族维生素可尽早控制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对腹泻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治疗后D-乳酸、内毒素与二胺氧化酶变化,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腹泻患儿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全部患儿均常规应用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赖氨葡锌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 相似文献
5.
<正>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约占腹泻总患病人数20%左右,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多采用常规控制感染、纠正水盐酸碱平衡紊乱、肠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等治疗,疗效多不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分析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8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科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锌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中,赖氨葡锌颗粒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6例。对参照组患儿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2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和腹泻持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参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参照组患儿的腹泻、发热和呕吐的持续时间均长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可显著促进急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的好转,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复方嗜酸乳杆菌组采取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赖氨葡锌颗粒组采取赖氨葡锌颗粒治疗,联合组采取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7 d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复方嗜酸乳杆菌组的90.00%和赖氨葡锌颗粒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赖氨葡锌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嗜酸乳杆菌组和赖氨葡锌颗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赖氨葡锌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组血锌、免疫功能、炎性细胞因子、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赖氨葡锌颗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赖氨葡锌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妈咪爱、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2例急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儿予赖氨葡锌、妈咪爱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相关检查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较前有所好转,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病例发生。结论:赖氨葡锌、妈咪爱、思密达联合使用对小儿腹泻有理想疗效,安全性高,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45-947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血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腹泻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赖氨葡锌组各7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包括电解质紊乱的纠正、退热、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等,并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止泻治疗。赖氨葡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赖氨葡锌颗粒。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次数、血常规、呕吐和粪便性状)缓解时间,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锌水平,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质(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赖氨葡锌组(P<0.05)。治疗后赖氨葡锌组患儿的发热、腹痛、腹泻次数、血常规、呕吐和粪便性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常规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赖氨葡锌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赖氨葡锌组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之间的血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赖氨葡锌组的血锌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赖氨葡锌辅助治疗小儿腹泻,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和血锌水平,减少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促进患儿血清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究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3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匹多莫德。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02%)(P<0.05)。治疗后,实验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肺功能指标分别为(4.01±0.76) L、(3.12±0.23)L、(3.76±0.36)L/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69.67±2.91)、CD4+(42.89±4.09)、CD4+/CD8+(1.37±0.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8+(24.06±2.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支气管哮喘患儿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其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升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能力,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30例服用匹多莫德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检测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CD8+T、IL-2、IL-6、INF-γ、TNF-α、ICAM-1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CD8+T、IL-2、IL-6、INF-γ、TNF-α、ICAM-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服用匹多莫德治疗后, CD8+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2、IL-6、INF-γ、TNF-α、ICAM-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匹多莫德可明显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发作次数、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彰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诊治的76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匹多莫德,比较两组哮喘患儿的发作次数、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最大呼气流量(PEF)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够明显减少哮喘患儿的发作次数,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给药组除早期肠内营养外,同时加匹多莫德80mg,每日2次,给药10d。结果CD3+、CD4+在大肠癌术后给药组前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术后给药组给药后与大肠癌术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CD8+分子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IgG在大肠癌术后给药组中给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术后给药组与大肠癌术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除IgG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IgM、IgA均无差异性。结论匹多莫德可以调节大肠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可以提高IgG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50例,将患儿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各25例,采取常规方式来给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再使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在接受为期2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25例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两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且观察组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情况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的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且患儿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1):86-87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10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分析,将其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退热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服用匹多莫德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47%,对照组为56.00%,显著低于试验组;试验组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分别为(2.71±0.80)、(4.05±1.23)、(3.04±1.36)、(3.18±1.1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1.15)、(5.65±1.12)、(4.35±1.51)、(4.37±1.45)d;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