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联合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作为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同期80例肝硬化以及80例未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分别为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对3组血清甲胎蛋白、胆碱酯酶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对血清甲胎蛋白联合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肝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结果]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肝癌组肝硬化组;胆碱酯酶水平: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内不同Edmondson-Steiner分级、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血清甲胎蛋白、胆碱酯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结果证实,80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中高分化40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4例,血清甲胎蛋白、胆碱酯酶、血清甲胎蛋白联合胆碱酯酶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甲胎蛋白、胆碱酯酶与肝硬化合并肝癌病情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单纯采用血清甲胎蛋白或胆碱酯酶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容易出现误诊情形,而将二者联合则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今后临床诊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检出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疑似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分析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多排螺旋CT、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按照病灶直径分为微小肝癌(1cm)和小肝癌(1~3cm),比较CT、MRI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120例纳入病例中,共有8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包括35例微小肝癌、53例小肝癌。经计算,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59%、96.88%、96.67%,均高于CT诊断的86.36%、75.00%、83.33%(P0.05)。MRI对微小肝癌、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14%、96.23%,均明显高于CT诊断的80.00%、81.13%(P0.05)。结论:相比于多排螺旋CT,采用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更加优越,可有效检出微小肝癌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小肝癌诊断中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苍南县人民医院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以来收治的疑伴有癌性小结节(共69个)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常规MR及MRI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效果。结果 69个肝内小结节中,病理证实为肝癌结节51个(73.91%),良性结节21个(41.18%);MRDWI诊断肝硬化患者小肝癌的效能明显高于常规MR(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患者小肝癌诊断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肝硬化小肝癌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平均临床病程。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73例感染HCV的肝癌患者病例资料 ,对其从HCV感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程经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输血至临床诊断为肝癌的平均时间为 ( 2 0 .83± 11.63 )年 ,临床诊断慢性丙型肝炎至肝硬化平均时间为 ( 11.91± 11.0 6)年 ;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癌的平均时间为 ( 12 .2 1± 11.90 )年 ,肝硬化至临床诊断肝癌 ( 3 2例 )平均病程为 ( 3 .0 3± 2 .84)年。结论 HCV感染发展为肝细胞癌的病程进展缓慢 ,有输血史的患者较无输血者平均病程短。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6,(7)
<正>素来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肝癌,占全球癌症死亡第三位,在我国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1,2]。肝癌病例过程为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3]。小肝癌和肝硬化小结节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4]。本研究选取66例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小肝癌和肝硬化小结节患者,通过总结和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学特点以探讨彩超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患者采用MR和CT的鉴别诊断,进一步确定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有20例,小肝癌患者有42例。62例患者均进行MR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两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的检查准确率,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MR检查出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90.0%,CT检查出1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60.0%,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MR检查出41例小肝癌,其准确率为97.6%,CT检查出34例小肝癌,准确率为81.1%,MR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MR与CT在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上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MR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为临床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或肝脏活组织检查等病理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增生结节的23例患者(32个病灶)和诊断为原发性小肝癌的25例患者(30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总结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特点。结果原发性小肝癌的内部结节数量较少,多为单发,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清楚,边缘处较为整齐,回声除小部分不均匀外,其余皆比较均匀,其形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肝硬化结节周边呈现网格状增高趋势,回声细小整齐,结节病灶和正常组织边界清楚,在中间有类似正常肝组织的回声,可见小血管结构。原发性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造影后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造影前(χ~2=75.8621,P=0.0000);原发性小肝癌的峰值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再生结节(t=17.3855,P=0.0000),二者造影剂到达时间无显著差异(t=1.6645,P=0.1028);原发性小肝癌组的造影剂达峰时间较肝硬化再生结节组显著缩短(t=2.5549,P=0.0140)。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病灶定性诊断符合率,在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鉴别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补体系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58例正常人、39例肝硬化、21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7种血清补体水平,发现肝硬化患者补体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补体与肝功能状态有关;HBsAg阳性者低于阴性者;肝硬化并肝癌患者补体含量明显升高。提示补体成份的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估计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预后、转归和早期发现肝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对CT和MRI难于诊断的疑似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行CT或MRI检查未能诊断的疑似病例进行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6例肝硬化患者被诊断为肝癌21例,其中18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另5例被排除肝癌。结论肝动脉造影对肝硬化并发的小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69例原发性肝癌的腹腔镜检查结果,59例(85.5%)见到提示肝癌的直接或间接肝表面征象.镜下直视活检获得病理诊断56例(81.2%),43例(62.3%)见到肝硬化改变,而影像学检查仅11例能提示肝硬化.本文还讨论了通过腹腔镜检查判断肝动脉栓塞的疗效.作者认为腹腔镜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有(1)取得病理学诊断,(2)发现亚临床型肝硬化、(3)评价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凤玲 《肝脏》2014,(10):730-732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96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从而评价小肝癌的增强变化,并与动态增强 MRI 以及动态增强CT 进行对比。结果超声造影下的小肝癌表现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降低,以增强期或者低增强为标准,最终诊断的正确率为85.4%(82/96),进一步结合延迟期肝癌的低增强的指标,诊断的正确率达到94.8%(91/96),假阳性率为5.2%(5/96)。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方面有着较为理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蓓  王翔  金朝林 《肝脏》2015,(3):183-185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患者直径2 cm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个肝内小结节中,病理证实为肝癌结节138个,良性结节48个,分别占总数的74.2%、25.8%。138个肝癌结节来自110例患者,其中高分化80个,中分化48个,低分化10个,分别占总数的58.0%、34.8%、7.2%。在分析弥散系数图时b取400 s/mm2;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中,常规MR和MRDWI的敏感度分别为75.4%(104/138)、88.4%(122/138),特异度分别为62.5%(30/48)、83.3%(40/48),准确度分别为72.0%(134/186)、87.1%(162/186)。MRDWI诊断小肝癌、高分化小肝癌的AUC0.87、0.82均显著大于常规MR0.73、0.67(P0.05)。结论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患者直径2 cm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肝硬化主要原因为血吸虫卵沉积在肝组织中,导致肝脏的慢性病理变化[1]。当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可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协同致肝癌作用。加强对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具有临床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在血吸虫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肝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与通常的肝硬化合并肝癌有所不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20,(7)
目的 研究磁共振(MRI)图像纹理定量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4例肝硬化伴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肝癌患者25例,设为小肝癌组,肝硬化结节再生患者19例,设为肝硬化结节再生组。两组患者均行MRI检查,对比两组MRI图像纹理参数能量、对比度、相关性、逆差距、熵的差异,并将有差异的参数纳入ROC分析,明确其预测小肝癌的价值。结果 小肝癌组MRI图像纹理参数能量、相关性显著低于肝硬化结节再生组,熵显著高于肝硬化结节再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能量、相关性、熵预测小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761、0.892。结论 MRI图像纹理定量分析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识别准确率较高,可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鉴别,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肝硬度检查(LSM)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肝硬化组(46例)与肝硬化合并肝癌组(34例),选择同时期内4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LSM值。结果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患者Hs-CRP水平与LS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癌组患者Hs-CRP水平与LSM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LSM值≥27.6 k Pa时,肝癌组患者的Hs-CRP的阳性率为66.7%(18/27),而肝硬化组患者的Hs-CRP的阳性率为46.7%(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的Hs-CRP水平与LS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LSM值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硬度及肝功能指标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41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为A组,39例肝硬化患者B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肝硬度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血清Hs-CRP与其他生化指标检测灵敏度的比较,评价血清Hs-CRP联合肝硬度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经Hs-CRP与肝硬度检查,两组hsCRP和肝硬化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hsCRP和肝硬度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三组肝硬度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Hs-CRP诊断相比,碱性磷酸酶(AL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灵敏度均低于血清HsCRP诊断的灵敏度(P0.0125)。结论血清Hs-CRP合并肝硬度检查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结果,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升高,患者血清Hs-CRP也随之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GGT)与甲胎蛋白(AFP)水平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另分别选取11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1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正常组、肝硬化组,对比三组受试者AFP、TSGF、AFU、GGT、CEA水平,并对比各项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结果。结果肝癌组AFP、TSGF、AFU、GGT、CEA含量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AFP、TSGF、AFU、GGT、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应用血清五项指标联合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1%,准确度为83.3%,特异度为80.9%,与AFP、TSGF、AFU、GGT、CEA等指标单项诊断结果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 AFP、TSGF、AFU、GGT及CEA指标联合应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早期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检测方便。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隐源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原因不明的隐源性肝硬化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而来,甚至有些最后发展成原发性肝癌,此文主要综述原发性肝癌伴隐源性肝硬化的发生率、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至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20,(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硬化并发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变化,以期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54例,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HBsAg定量和HBV DNA定量水平的差异。结果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HBsAg定量及HBV DNA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BsAg定量在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过程中逐渐下降,HBsAg定量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预测因素,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癌诊断标志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以下称肝癌)全世界发病率不断增高,多数病人确诊时已无法进行手术等有效治疗,故肝癌病人生存率很低。肝硬化是肝癌最大的危险因素,推荐肝硬化病人定期行肝脏超声检查及血清AFP检测。但AFP诊断肝癌灵敏度仅为60%;超声检查则存在操作者依赖性,且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和肝癌灵敏度有限,许多学者试图寻找一种更优的新的肝癌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