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最常见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认知障碍、药物相关(服用皮质类固醇)、肥胖、高龄、感染、假体周围骨溶解、膝关节强直、股骨前皮质切迹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TKA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见, 发生率为0.3%~2.5%。Lewis和Rorabeck分型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用的分型方法, 该分型提出了假体松动的概念, 并强调了进行翻修手术的必要性。其他还有Su分型、通用分型系统以及Rhee分型, 最新的分型为2022年提出的Kim分型。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包括非手术治疗、外固定技术、单钢板固定、双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以及翻修TKA和股骨远端置换术。通过检索并分析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文献, 以期更好地指导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ISS钢板治疗膝关节置换术(TKA)后InsallⅡ型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LISS钢板治疗TKA术后股骨髁上骨折8例,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活动范围、肢体短缩、肢体对线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5.2周,术中发生螺钉脱落1例,术后1年HSS评分85.5分。结论 LISS钢板内固定为TKA术后股骨髁上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高龄骨质疏松的InsallII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5月2010年10月本科行TKA术的患者107例(122膝)。使用深盘型后稳定假体62例(72膝),使用桩柱型后稳定假体45例(50膝)。对比两组术前、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测量膝关节ROM。[结果]两组术后与术前的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盘型后稳定假体组有1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经过一期骨水泥旷置,3个月行二期翻修;桩柱型膝关节假体组有1例术中发生股骨外髁骨折,术中及时发现给予螺钉内固定,1例术后7个月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无松动、透亮线等异常表现。[结论]两种不同术式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行TKA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应用Profemur!Z柄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病例6例手术治疗后效果。方法纳入宁波市第六医院关节外科2009至2017年期间因终末期髋关节病或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外伤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共6例(7髋)。其中5髋为长螺旋、长斜形或粉碎性骨折,2髋为短斜形骨折;Vancouver B1型2髋,B2型5髋,术中股骨侧假体根据不同骨折情况选用不同翻修方式,分别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翻修术加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X线显示骨折均愈合,患髋功能恢复好,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5.5±4.5)分。结论 Profemur~Z柄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可根据骨折分型给予内固定或翻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显示功能恢复好,骨折与假体形态设计的相关性需要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20例(25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其中2例保留后交叉韧带,18例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结果本组20例术后获得平均12(5~60)个月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15°~85°,术后0°~130°。膝内、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术前KSS评分(11.50±1.61)分,术后(91.35±1.23)分。结论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术中通过软组织平衡技术的应用,操作方便,假体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盘型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初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1月,本组应用深盘型垫片假体行TKA的76例(97膝)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4.2年,其中女65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5.8岁;选择男女共76名志愿者,年龄在18~42岁之间,平均30.5岁,随机左右膝。对比TKA组术前、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股骨后髁偏心距;对比TKA组与志愿者组膝关节从伸直位到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前后移动的距离。结果 TKA组手术前后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及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股骨后髁偏心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膝关节从伸直位到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向后移动距离之差(6.24±2.45)mm。志愿者组膝关节伸直至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向后移动距离之差(10.87±1.49)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处理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经二期翻修痊愈出院。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无松动、透亮线等异常表现。结论使用深盘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术,初期临床疗效满意;TKA组术后膝关节伸直至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后移距离较志愿者组短。  相似文献   

7.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假体周围骨折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见,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但目前相关文献中并没有相对系统地梳理TKA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以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在相关问题处理上带来不便。本研究通过查找国内外著作、文献等,对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以及治疗方面进行系统性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股骨切迹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术后功能康复和股骨髁上骨折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本组行初次TKA 417例(471膝),单膝置换363例,双膝置换54例;男186例,女231例.417例中骨性关节炎3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创伤性关节炎14例.分析TKA术中股骨开髓点、股骨远端屈曲角度、髓内定位杆插入深度、股骨假体型号选择策略与股骨切迹的相关性,随访并记录KSS评分和股骨髁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417例中失访21例,深部感染4例,共392例(442膝)列入本研究.随访4~6年,股骨切迹发生率为8.7%(41/471).切迹组41例(41膝)末次随访未出现骨折病例,无切迹组351例(401膝)中2例(2膝)股骨髁上骨折,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股骨切迹组和无切迹组术后4年K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切迹深度和KSS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761).[结论]TKA术中股骨切迹相关因素包括进针点失误、股骨假体旋转不良、股骨假体型号选择偏小以及股骨截骨模块后移等.股骨切迹对TKA术后远期功能康复及髁上骨折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海  卫小春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8):475-476,488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系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0.1%~3.2%,非骨水泥型发生率为4.1%~27.8%,翻修术后发生率为4%~20%。近年来,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增加及患者年龄的增高,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对此类骨折进行合理的分型,将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丛宇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1,24(2):178-18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手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是其并发症之一,假体周围骨折分为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危险因素包括微创技术的使用、压配式非骨水泥假体柄的使用、髋关节翻修术和骨质疏松等。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均为RorabeckⅡ型(KimⅠB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6.9岁。13例均采用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固定,其中7例联合异体皮质骨板钢丝捆扎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3个月。术后1个月时HSS评分平均(71.2±6.0)分,半年时平均(91.6±4.1)分,末次随访时平均(94.1±2.6)分。所有病例无内固定失败情况发生,至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未见假体松动,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活动度可达90°~120°,无明显疼痛。结论对假体稳定的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取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对假体稳定的,但骨质条件差、骨质疏松、粉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取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捆扎可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者内翻畸形伴有屈膝挛缩的膝关节置换手术(TKA),股骨内髁撕脱骨折的处理及预后。方法自1999年5月~2009年4月行TKA治疗3100例患者,其中术中股骨内侧髁撕脱骨折31例,男4例,女27例,平均年龄68.4岁(55~76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15例,骨关节炎(OA)伴内翻畸形16例。年龄〉70岁者占8例(6例为RA,2例为OA),均为女性患者。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年,X线检查可见骨折愈合,未见骨折片移位,假体稳定性好,膝关节活动度(ROM):0°~125°。膝评分平均91.4分。结论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行TKA,要注意术中松解、牵拉和复位手法。对于无移位的内侧股骨髁撕脱骨折,可以不用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3月,采用一期TKA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骨关节炎患者19例(19膝)。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60~85岁,平均69.6岁。体质量指数22.0~27.5 kg/m~2,平均22.6 kg/m~2。左膝13例,右膝6例。股骨髁上骨折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其他伤1例;骨折按AO/ASIF分型均为A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3 d,平均8.6 d。骨关节炎病程30~90个月,平均52.6个月。术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膝关节功能;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假体在位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压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6年。术后15 d及2年时患膝关节ROM及KSS功能评分、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X线片复查示,下肢力线良好,2年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假体对位良好,无松动现象。结论一期TKA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骨关节炎,在重建关节功能同时治疗骨关节炎及骨折,缩短了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采用手术治疗,一期采用半股骨膝关节置换术或先期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6个月后采用半股骨膝关节置换术恢复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5例,术后12个月均有随访。4例3~6个月内弃拐,1例术后8个月弃拐;5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人工半股骨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活动平台单髁假体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类型特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5月~2017年5月472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患者,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以翻修手术为终点事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结果] 10年随访的生存率为95.80%(CI 91.9%~99.7%),10年随访期间共出现并发症19例,衬垫脱位10例(其中2例为假体松动合并脱位),假体松动3例(其中1例为感染合并假体松动),术后切口并发症5例(其中感染3例,切口渗液2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关节绞锁1例,术后游离体形成1例。对于并发症的处理:行更换衬垫翻修8例,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翻修5例,切口清创缝合5例,单髁膝关节置换假体翻修1例,关节镜探查清理1例。[结论]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衬垫脱位。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恰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置,对于患者的生存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体周围骨折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不同部位骨折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本文对发生于股骨髁上,髌骨,胫骨的骨折机制,分类,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操作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女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47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21例,非骨质疏松患者26例.观察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引流量和并发症.采用HSS 评分法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X线摄片对股骨假体力线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假体力线上无统计学差异,所有股骨假体大小与股骨髁匹配,骨质疏松组中1例术后X线摄片发现内侧胫骨平台轻度劈裂,但骨折无明显移位,其余患者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假体位置不良.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60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HSS 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合并骨质疏松十分常见,通过注意手术技巧术中操作避免使用暴力,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股骨假体力线.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严重的膝关节炎患者而言,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合适假体的选择对保证TKA手术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TKA术后的膝关节假体越是能够对股骨相对胫骨前后移动进行适当的控制进而接近正常的运动模式,则越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因此TKA运动学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1993年7月-2000年12月间治疗的423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2例,平均年龄64.4岁(53-77岁);女271例,平均年龄67.2岁(34-87岁)。类风湿性关节炎(RA)142例,骨关节炎(OA)264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强直4例。均采用进口膝关节假体。结果 17例发生了手术中失误或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02%。术中失误包括股骨髁劈裂骨折1例,股骨干穿孔2例,胫骨上端穿孔2例,截骨不当5例,髌骨穿孔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3例,膝关节强直2例。结论 TKA术中失误的原因在于配套器械使用不熟练。对膝关节变形的认识不足,综合外科技术不全面。感染涉及多个环节。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及正确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获得满意的膝关节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