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尿残余量、自主排尿时间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尿残余量下降明显、自主排尿时间早、并发症少。结论有效护理干预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复重建,减少尿路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方法:将27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在脊髓损伤稳定后早期定时夹闭尿管、膀胱区定时进行按摩,膀胱区超短波治疗、针灸、穴位注射等方法,营养膀胱神经;常规组采取定时夹闭尿管,营养膀胱神经治疗方法。结果:康复治疗组强化训练7~10d,15例拔除尿管,自行排尿,1例需在患者家属按压膀胱后完成排尿。常规治疗组7例10~14d拔出尿管后自行排尿,4例在训练21~28d拔出尿管后自行排尿。结论:对脊髓损伤并发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多种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自2004年8月以来在我科治疗的保留尿管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1例,采用针灸配合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结果:有7例去除尿管,可以较好控制排尿,为痊愈;2例去除尿管,有轻度残余尿,为显效;1例去除尿管,有残余尿,约4~7d间断导尿一次,为有效;1例无效。结论:脊髓损伤性尿潴留,长期持续导尿,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肾积水等,继而出现肾功能衰竭。重建膀胱功能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合并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导尿、排尿训练、呼吸肌训练及排便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缩短,自助排尿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施行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6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尿残余量、自主排尿时间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尿残余量下降明显、自主排尿时间早、并发症少(P<0.05).结论 有效护理指导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曲艳 《中国医疗前沿》2013,(2):107+114-107,114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作用及效果。方法对3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8例。结果训练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可缩短尿管留置时间,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几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医嘱情况分组,分为常规留置尿管组及间歇性导尿组,排除有严重并发症者,对常规留置尿管组实行常规护理,对间歇性导尿组实行间歇性导尿加按摩。结果间歇性导尿组在泌尿系感染率、残余尿量比常规留置尿管组低(P0.05),膀胱容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疗效。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康复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观察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观察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率提高,残余尿量减少,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穴位注射、按摩与常规留置尿管两种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的不同.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80名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留置尿管组及间歇性导尿组,对常规留置尿管组实行常规护理,对间歇性导尿组实行间歇性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结果常规留置尿管组泌尿系统感染率35%,残余尿量197±2.9ml,间歇性导尿组感染率19.3%,残余尿量102±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容量无差异(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行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试验组行自我间歇导尿技术,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观察2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8例患者经过清洁间歇导尿技术治疗及配合膀胱功能锻炼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均<150 m L,2例患者仍需留置尿管;对照组自行排尿的有5例,仍需留管导尿者5例,自行排尿患者中5例残余尿量均>100 m L。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具有可行性,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膀胱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膀胱护理和训练。方法:收集我院35例损伤脊髓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中15例实施基础护理,另20例在加以综合性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接受综合膀胱功能训练后,膀胱功能恢复明显,且尿路感染发生率较小。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膀胱功能训练。结果 100例患者进行1-3月的膀胱功能训练,残余尿较前明显减少,其中76例患者已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停止间歇性导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发生尿路感染8例。结论膀胱功能训练使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轻了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因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以脊髓损伤为诊断出现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80例的对照组与个性化护理的80例护理组。将两组的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情况对照解析。结果:护理组在膀胱容量、尿量残余与拔除尿管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护理组尿路感染率为8.75%,对照组为3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的膀胱功能障碍,采用个性化护理对其恢复功能,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医嘱情况分组,分为常规留置尿管组及间歇性导尿组,排除有严重并发症者,对常规留置尿管组实行常规护理,对间歇性导尿组实行间歇性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结果间歇性导尿组在泌尿系感染率、残余尿量比常规留置尿管组低(P〈0.05);膀胱容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及间歇导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对膀胱功能进行评定并根据测评结果制订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的评定,并根据测定评定结果采用个性化膀胱功能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效果.方法 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68例,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8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60例经7-25d治疗后能自行排尿,2例出院后仍需停留尿管,6例出院后需清洁间歇导尿;自行排尿患者残余尿量均<100 ml;8例患者出院时尿常规检查提示有轻度的泌尿系感染,其余患者尿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论 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义  解永林  李春青  洪云峰  赵莉 《吉林医学》2007,28(14):1546-154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24例SCI患者采用留置尿管期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间歇导尿期行手法排尿及寻找扳机点建立反射性排尿等系统的训练方法,观察疗效。结果:2例患者在2周内拔除了尿管,10例在3周内拔除了尿管,12例在22~63d内拔除了尿管,20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2例须行手法排尿,1例须行间歇导尿,1例伴有尿失禁。结论:对SCI患者进行系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后常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尿功能障碍,通过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利于帮助建立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本文对近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阐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依据,阐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留置尿管期间的膀胱训练、间隙导尿、手法功能训练、盆底肌肉锻炼和手法训练、物理疗法训练等。  相似文献   

19.
高瑞 《当代医学》2016,(15):102-10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58例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单号列为综合干预组,双号为常规组.综合干预组29例,常规组2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综合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患者经规范、系统的膀胱功能恢复锻炼后,患者的反射性膀胱得以重建和稳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施以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针灸治疗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1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后,残余尿量均下降至50~100 ml以下,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无一例发生急性泌尿系感染及输尿管反流症状。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施以无菌性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等,能有效地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