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咪替丁(cimetidme,CMD)别名甲氢咪呱,甲氰咪胺,泰胃美。西咪替丁为一种H2受体阻断剂,能竞争性地与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能抑制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抗酸药的用量。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近年来发现西咪替丁还有以下新用途。  相似文献   

2.
西咪替丁(CMD)是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较为理想的药物.随着对该药药理作用的深入认识,近年来又发现其尚有许多其他新用途.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鸿  李允营 《中外医疗》2008,27(24):66-66
奥美拉唑为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抑酸能力强大.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缸蛋白、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H.  相似文献   

4.
西咪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能抑制组胺或五肤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临床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出血等症.近年来,发现西咪替丁能阻断T细胞抑制因子所致的细胞介导免疫抑制,增强了细胞功能,同时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其炎症介质分泌,使其具有抗病毒和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运用,现就其运用于常见的几种病毒性皮肤病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法莫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是第三代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眯噻唑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含咪唑环的西咪替丁和含呋喃环的雷尼替丁,故法莫替丁具有如下优点,如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1].共同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与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拈抗药具有相当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由食物、五肽胃泌索、组织胺、胰岛素、咖啡因刺激的胃酸分泌,但后者作用不完全,因此认为其治疗溃疡效应以前者的作用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是广泛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的理想药物。但是据临床观察发现,在应用西咪替丁的同时,有些药物与西咪替丁联合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现举例如下。忌胃复安 胃复安可以抑制人体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止吐疗效好。但它能降低西咪替丁在胃肠的吸收。这样,西咪替丁就  相似文献   

7.
李氏在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采用硝苯地平10mg/次,每日3次共8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与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相比较,两者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总有效率与近期愈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其机制可能与五肽胃泌素竞争性作用于壁细胞膜钙通道;抑制组胺泌酸效应有关。此外,硝苯吡啶与壁细胞H_K^+-ATP酶中的K^+也有较强的亲和力,抑制质子泵活性,胃酸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8.
概述 西咪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性地与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抑制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与抗酸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内科收治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应用奥美拉唑为主)和对照组25例(应用雷尼替丁为主),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两组均同时应用抗Hp及保护胃粘膜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2.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56.0%,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结论奥美拉唑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且由于抑酸后的负反馈作用引起高胃泌素血症,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0.
拉呋替丁作为新型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拮抗组胺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夜间胃酸分泌及黏膜刺激因子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兼有潜在的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不同于其他的H2受体拮抗剂,拉呋替丁对H2受体的阻断作用更持久,在低于抗胃酸分泌的剂量下就可产生抗溃疡活性,并且可以增加黏膜防护因子作用,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溃疡愈合。拉呋替丁已广泛用于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相关症状的治疗,对抗炎药引起的小肠黏膜病变及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亦有一定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奥美拉唑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超 《海南医学》1994,5(3):175-178
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为1982年开始用于临床的新一代抑制胃酸分泌药药物,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其他与胃酸相关的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现将其药理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1.奥美拉唑的药理学特性1.1抑制胃酸分泌:胃酸主要是盐酸。盐酸是由胃粘膜上的壁细胞分泌的。壁细胞具有胃泌素受体、组织胺第2(H2)受体和乙酸胆碱(毒草碱M1)受体,分别接受胃泌素、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的刺激而引起胃酸分泌。也分别为丙谷胺、甲氰咪胍和哌吡氮平所拮抗。OME的作用不是拮抗某一受体,而是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故能产生最强大的抑酸效果。酸…  相似文献   

12.
H2受体阻断剂外原性或内原性组胺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2受体,刺激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阻断此作用,并能拮抗胃泌素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泌酸作用。H2受体拮抗剂的化学结构与组胺有类似之处,西咪替丁为第一代的H2受体拮抗剂,第二代的H2受体拮抗剂是雷尼替丁,第三代的药物有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乙酸酯。西咪替丁由于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药理作用复杂,故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多。消化系统反应:本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呕吐、腹泻、口苦、口干、血清转移酶升高等。由于能通过胎盘屏障,并能进入乳汁,故哺乳期和孕妇禁用,以避…  相似文献   

13.
西咪替丁又叫甲氰咪胍,是一种H2受体阻断剂,该药可抑制由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可使胃液减少、降低氢离子的浓度。西米替丁于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于1979年开始生产。起初该药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西咪替丁的临床用途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抗胃酸分泌药和制酸剂   1.1 抗胃酸分泌药   H2受体拮抗剂:阻断组织胺对壁细胞上组胺受体的作用.代表药有甲氰咪胍(Cimeti-dine),呋喃硝胺(Ranitidine),法莫替丁(Famotidine)①甲氰咪胍:抑制基础胃酸(BA0)分泌,400 mg的甲氰咪胍可减少BA085%~95%,减少食物刺激后胃酸分泌60%~80%,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②呋喃硝胺:抑制胃酸作用大于甲氰咪胍5~6倍,服用剂量小,服药次数少是其主要优点,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均有较好的疗效,③法莫替丁:为第3代H2受体拮抗剂,其抑制胃酸作用是甲氰咪胍的20~50倍,是呋喃硝胺的8倍,该药不良反应很少,不到1%,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呋喃哨胺.……  相似文献   

15.
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都是特异的强效组胺H2受体拮抗剂 ,能有效地抑制组胺、胃泌素、食物等引起的胃酸分泌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胃食管返流病等胃酸相关性疾病。近年来 ,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令人信服的资料表明 ,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都可影响胃肠运动 ,这一作用在上述疾病的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 雷尼替丁对胃肠运动的影响雷尼替丁促进整个胃肠道的收缩活动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给病人静脉注射 10 0mg雷尼替丁 ,然后记录胃十二指肠移行性肌电活动 (migrat in…  相似文献   

16.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该药为H_2受体阻断剂,能抑制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胃液分泌及氢离子浓度。西咪替丁于1974年合成,国内于1979年开始生产,起初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近年来,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其临床用途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7.
常华 《大家健康》2009,(4):36-36
西咪替丁又叫甲氰胍,第一个被应用于临床的组胺H2受体阻断药。该药可明显地抑制由食物、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胃黏膜而引起的胃酸分泌,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用西咪替丁还可以防治以下病症:  相似文献   

18.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为组胺H_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广泛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症。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展,又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抗雄性激素、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下面简介在皮肤科方面的应用。 荨麻疹 医学研究认为皮肤血管上同时有H_1和H_2两种组胺受体,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是作用在这两种受体的结果。以往传统使用H_1受体拮抗剂或合用激素、钙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丽 《中原医刊》1998,25(2):47-48
罗赛克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张晓丽河南南阳油田职工医院(473132)罗赛克(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壁细胞的H+-K+-ATP酶而发挥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返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等疾病取得显著疗...  相似文献   

20.
西咪替丁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CMD)为组胺H_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广泛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症。随着应用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其临床用途越来越广泛。现综合文献报道如下。1 西咪替丁的用途1.1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治疗 张学武等报道应用西咪替丁治疗48例流行性出血热并与另外43例作对照,对照组常规治疗如补液、维持水电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