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仙子,性味苦辛,温,有毒。入心,肝,胃经。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对胃痛、腹痛疗效显著。历来被医家做丸、散外用。近几年来,笔者自拟天仙子汤(药用:天仙子5g,半夏10g,青皮、陈皮、枳壳、川楝子各15g,砂仁7.5g,延胡索、香附各15g,甘草7.5g)用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胃十二指肠溃疡单某,男,45岁。1年前因精神受刺激后,出现上腹部钝痛及胀痛,每发于进食后1h许,有时半夜发作。近来进食后胀痛更甚,嗳气,不思饮食。2004年1月15日来本院检查:慢性病容,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大便隐血试验( )。胃肠钡餐透视…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12,(2):414-414
【方名】变通理中汤。【组成】党参、白术各10g,炮姜6g,肉桂5g,陈皮8g乌贼骨15g,延胡索10g,芍药15g,炙甘草5g,建曲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益气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999— 2 0 0 1年对 6 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 ,采用溃疡合剂配合高压氧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6例中男 6 0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38岁 ;病程 3~ 30年 ,平均 10年。按病变部位分类 :胃溃疡 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8例 ,复合性溃疡病 2 0例。其中伴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炎 5 6例 ,伴胃黏膜脱垂 16例 ,伴胃下垂 10例。1 2 治疗方法 均予溃疡合剂及高压氧治疗。药物组成 :黄芪 30g、当归 12 g、延胡索 15 g、白芍 12 g、香附 12g、乌药 10 g、肉桂 6 g…  相似文献   

4.
愈胃胶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也称消化性溃疡,临床上比较多见.其发病率约为10%~12%.我们从1990年开始根据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反复认真的筛选中药,自拟愈胃胶囊治疗各种类型的胃与十二指肠溃疡150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男103例,女47例;30岁以下者41例,31~40岁者58例,41~55岁者39例,56岁以上者12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8岁,20~40岁发病率最高;病程1年以内者14例,2~5年者75例,6~10年者46例,11年以上者15例.主要症状:胃脘痛者146例.具有疼痛—进食—缓解规律的95例,进食—疼痛—缓解规律的26例,无明显规律者25例,后背沉者59例,反酸者56例,嗳气者62例,胀满者4例,大便干燥者26例,大便溏者7例,口苦者11例.合并慢性胆囊炎6例,慢性结肠炎5例,幽门痉挛8例.胃下垂4例,肝硬化3例,冠心病7例,其它5例.2 治疗方法愈胃胶囊药物组成;海螵蛸15g,延胡索、枳壳、黄连、砂仁、白芷各10g,白及12g,甘草6g,大黄2.5g.制法;净选,烘干,研为细末,搅拌均匀装入0.5号胶囊即成.服法:饭后1小时服5~6粒,日3次,2个月为1疗程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0~1997年间治疗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0岁以下7例,21~40岁39例,41~65岁14例;病程1年以下18例,1~5年29例,6~10年7例,10年以上6例。诊断依据:胃脘痛史,上腹局部有压痛,经胃镜检查为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34例,复合性溃疡5例。2 治疗方法 六君芍药甘草汤,药用:党参25g,茯苓30g,白术、半夏各20g,陈皮25g,白芍30g,生姜3片,大枣10枚,甘草15g。腹胀加厚朴25g,木香10g;便秘加大黄3~10g;有瘀象加丹参25g,桃仁10g;疼痛重加延胡索1…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60例中,男24例,女36例;病程2~10年56例,10年以上4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糜烂性胃炎3例,胃黏膜脱落2例,慢性胃炎合并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所有病例均为医院胃镜检查确诊病例。2治疗方法2.1通降汤组成柴胡,枳壳,厚朴,元胡,陈皮,生、干姜各15g,制大黄、玄明粉各5~10g,半夏5g。脾胃虚寒加附子、干姜各10g;胃阴不足加沙参、天花粉各15g。2.2和胃汤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石斛、元胡、陈皮、甘草各15g,半夏5g,炙大黄3~5g。肝胃不和者加柴胡、木香各15g;脾胃虚寒者加黄芪20g,附子、干姜各5g;脾胃湿热者加…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主证。笔者在我院脾胃专科门诊 ,自拟中焦宁冲剂治疗胃脘痛 10 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胃脘痛患者 10 0例 ,其中男 6 6例 ,女 34例 ;年龄 2 3~ 5 6岁 ,病程 1~ 3 a。经纤维胃镜诊断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34例 ,萎缩性胃炎 30例 ,胆汁返流性胃炎 4例 ,十二指肠球部炎 2 0例 ,糜烂型胃炎 6例。2 制剂工艺2 .1 处方 :苏木 10 g,仙鹤草 15 g,黄芪 30 g,云苓 2 0 g,荜茇 15g,九香虫 10 g,刺猬皮 15 g,玄胡 15 g,川楝子 10 g,台乌药 10 g,白术 2 …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 2 0 0 0~ 2 0 0 2年 ,用自拟方健脾调胃汤治疗溃疡病及胃内炎症 6 0例 ,疗效尚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 4 7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6 5± 12 1)岁 ;病程 0 5~ 5年者 32例 ,5~ 10年者 13例 ,10~ 2 0年者 14例 ,2 0~ 30年者 1例 ,平均病程 (3 1± 0 16 )年。用药前胃镜诊断 :溃疡病 36例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 6例 ,胃溃疡 10例 ) ,胃窦炎 9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 3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2例。2 治疗方法均以健脾调胃汤治疗。方药 :苍术 15g ,茯苓 15g ,陈皮10g ,厚朴 12g ,白及 15g ,泽…  相似文献   

9.
张德能 《吉林中医药》2004,24(10):22-22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属中医胃痛、胃脘痛、心痛等范畴。笔者近 9年来对 89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用自拟溃疡饮加减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89例中 ,男 6 8例 ,女 2 1例 ,2 5岁以下 2例 ,2 5~4 4岁 6 2例 ,4 5岁以上 2 5例。其中胃溃疡 2 6例 ,十二指肠溃疡 5 6例 ,胃与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 7例。 89例均有慢性上腹部疼痛史 ,并经胃镜确诊。其中 78例HP阳性 ,8例并发出血。病程最短者半年 ,最长者2 2年。2 治疗方法2 1 方药组成 炙黄芪 2 0g ,白芍 2 0g ,蜂蜜 30g ,佛手 10g ,香橼 10g ,干姜…  相似文献   

10.
<正>1一般资料本组共85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病程1-10年。均进行了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1例,复合溃疡4例,合并十二指肠球炎10例,合并胃炎4例,出血11例。2治疗方法自拟胃复汤:由鹿角霜15g、党参15g、黄茋30g、桂皮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以上腹近心窝处反复疼痛为主症,多属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笔者近年来采用连桂四逆散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1~2003年的门诊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男74例,女92例;年龄8~74岁;病程最短12d,最长30a。经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消化性溃疡62例,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炎86例,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炎并溃疡18例。2 治疗方法2.1基本方黄连10g~15g,桂枝10~15g,柴胡10g~15g,枳实15g~20g,白芍10g~20g,白术20g,…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胃肠病包括消化道各部位如食道、胃及十二指肠、肠道、胆囊及Oddi括约肌、肛肠等的疾病[1],我国该病患者占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患者的2/5~3/5[2].目前西医尚不清楚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以整体调节、个性化治疗为准则,多采用对症支持和心理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曾松林教授从事脾胃肝病的临床诊疗工作三十余年,在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方面经验颇丰,临床采用疏肝健脾法拟方(基础方组方:党参15 g,白术15 g,柴胡12 g,乌药10 g,茯苓15 g,砂仁5 g,枳实3 g,法半夏9g,陈皮10 g,香附10 g,三七5 g,甘草5 g),并随症加减,效果颇佳.现将临证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百花园     
槟榔川椒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治法:槟榔15~20g,川椒8~10g,黄芩10~12g,黄柏10~15g,苦参12~15g,百部15~20g,细辛3~5g,干姜8~109,大黄6~10g,枳实6~10g,使君子10~12g.治疗27例,均经B超确诊,并在胃十二指肠液或大便涂片镜检或呕吐物中找到虫卵.  相似文献   

14.
增液承气汤治疗幽门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3 6例患者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 ,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3 2岁 ,平均 5 4岁 ;十二指肠溃疡引起 19例 ,胃溃疡引起 14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 3例 ,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或 X线钡餐检查确诊。治疗方法 增液承气汤加味 :枳实 15 g,厚朴 12 g,大黄(后下 ) 10 g,芒硝 15 g(冲 ) ,玄参 3 0 g,麦冬 3 0 g,生甘草 6g。水煎服 ,日 1剂 ,分早、晚两次口服。疗效标准 治愈 :梗阻解除 ,症状完全消失 ;好转 :症状缓解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治疗结果  3 6例中治愈 2 8例 ,好转 6例 ,无效 2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西米替丁200mg、铋剂100mg、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200mg,3次/d。治疗组60例辨证分型:1肝胃不和(柴胡12g,陈皮5g,白芍12g,枳壳10g,海螵蛸15g,香附10g,甘草5g,麦芽15g,佛手、元胡各10g);2脾胃气虚(党参、白术、茯苓各15g,木香后下10g,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g,厚朴10g,三七粉冲服3g,海螵蛸15g);3脾胃虚寒(黄芪、党参各15g,白术10g,白芍15g,陈皮5g,干姜8g,白及10g,茯苓、大枣各15g,炙甘草6g);4肝胃郁热(栀子、丹皮各10g,柴胡12g,白芍30g,当归6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6g);5胃阴不足(沙参15g,麦冬、白及各10g,三七粉冲服3g,生地15g,佛手10g,玉竹、白芍、百合各15g,甘草6g);6胃络瘀阻(丹参30g,香附、元胡各15g,三棱、莪术、川楝子、乌药各10g,砂仁6g);1剂/d,水煎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 连萸乌贝汤 组? 成:黄连5?g,吴茱萸2?g,浙贝母10?g,海螵蛸15?g(先煎),北沙参15?g,法半夏10?g,厚朴6?g,茯苓10?g,丹参15?g,郁金10?g,砂仁3?g(后下),威灵仙15?g,炙甘草5?g. 功? 效:清肝泻热,降逆化痰. 主? 治: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气逆痰阻证).  相似文献   

17.
用平建汤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多人,效果较好。兹报告如下: 方药: 苍术10g、陈皮10g、川厚朴10g、炙甘草3g、酒白芍15g、桂枝6g,海螵蛸12g,龙胆草3g、吴茱芋4g,白茯苓15g、焦神曲10g、鸡内金10g、元胡6g、生麦芽30g、生姜10g、大枣4个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钡餐透视未再发现龛影者为全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钡餐透视合影仍存者为好转。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应用通降法治疗胃脘痛 14 8例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 8例中 ,男 98例 ,女 5 0例 ;年龄最小者 12岁 ,最大者 78岁 ;病程最短者 2d ,最长者 30余年。经上消化道钡透或胃镜检查后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炎 86例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3例 ,胃下垂 15例 ,胃下垂伴有溃疡病 3例 ,胃神经官能症 9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 :炒白术、制香附、枳壳、醋延胡索、徐长卿各 15g ,苏梗、炒白芍、蒲公英各 2 0g ,木香、川楝子各 10g ,炙甘草 6g。每日 1剂 ,水煎服 ,每日 3次。辨证加减 :虚寒证加桂枝、高良姜…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李新 《吉林中医药》2003,23(7):54-56
慢性胆囊炎指胆囊有慢性炎症 ,可由结石刺激、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化学性损害、寄生虫以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引起 ,是临床常见病 ,多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西医治疗以消炎、利胆、解痉、止痛为主。本病归属于中医“胆胀”、“黄疸”、“胁痛”等范畴。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1 1 分型治疗 王波[1] 将慢性胆囊炎分 2型进行治疗。肝胆实热型药用柴胡 15g ,延胡索 10g ,川楝子10g ,郁金 15g ,大青叶 10g ,蒲公英 2 0g ,栀子 10g ,金钱草 30g ,茵陈蒿 30g ,甘草 10g ;气滞血瘀型药用白芍15g …  相似文献   

20.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笔者用大黄七芨散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导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5例,都经胃钡餐透视和大便检查隐血阳性确诊者,其中门诊治疗10例,住院治疗1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在21~31岁5例,31~40岁12例,41~52岁8例。病程最短的2月,最长15年。 二、治疗方法 基本方:生大黄粉10g,参三七粉10g,白芨粉3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