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在出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它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第二大致死原因。本文总结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产、儿科医务人员实行窒息复苏培训及应用新法复苏的体会,并与既往病例对比研究,藉以此明确岗前复苏培训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克天  祁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906-3907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在出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不能建立规律的呼吸,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对新生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我们对34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资料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产科出生活产新生儿共4352人,其中男2280人,女2072人。诊断标准:新生儿窒息按照1min Apgar评分标准,即出生1min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发生新生儿窒息348例,窒息发生率7…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的相关性,寻找降低婴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回顾法对浏阳市妇幼保健院1998~2003年出生的249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调查,并对参与窒息复苏人员接受培训情况及转儿科进一步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显著相关,未接受过复苏培训者窒息发生率为7.82%,接受过强化培训者为2.2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及时转儿科进一步处理与否对其生存结果有影响(P<0.01)。 【结论】 要加强对参与复苏人员的技能训练,并强调实习操作以及复苏后处理,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一分钟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远期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效果的相关性,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与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以《新生儿复苏教程》为培训资料,于2002年~2003年对全体产、儿科及相关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采用回顾法对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01年~2005年出生的693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培训前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效果。结果:2001年活产新生儿1643例,新生儿窒息160例,复苏成功率95.00%,死亡率4.90‰。2004年活产新生儿1760例,新生儿窒息123例,复苏成功率99.19%,死亡率0.57‰。2005年活产新生儿1820例,新生儿窒息119例,复苏成功率99.16%,死亡率0.55‰。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后,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2001年与2004年相比,χ2=3.9,P<0.05,2001年与2005年相比,χ2=3.78,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2001年与2004年相比,χ2=6.0,P<0.05,2001年与2005年相比,χ2=6.25,P<0.05。且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显著相关。结论:加强参与复苏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复苏技术,并强调实习操作。加强产、儿科协作是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吴翠莲 《健康大视野》2006,14(8):107-107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在宫内或产程中由于缺氧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循环障碍,致使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足及主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表现。新生儿窒息当今仍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由于产、儿科进一步合作,产科技术和宫内监护的进展,儿科复苏技术的改进及新法复苏的推广,使窒息产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江英 《医疗装备》2014,(10):111-113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医学中发生率较高的严重病症,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产科监护和管理加强,尤其是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绝大多数窒息新生儿经及时复苏后恢复良好,表明新生儿窒息死亡及神经损伤能通过普及和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112例复苏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措施.方法 存在窒息的患儿生后及时进行复苏,采用ABCDE复苏方案,分为4个步骤:(1)基本步骤包括快速评估、初步复苏及评估;(2)人工呼吸包括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4)给予药物或扩容输液.严格遵循:评估→决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措施程序,循环往复,直到完成复苏....  相似文献   

9.
何泉 《工企医刊》2004,17(3):33-34
窒息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复苏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息儿的生命及质量。本文对41例新生儿窒息采用ABCDE复苏技术.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体会,为进一步做好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两年我科抢救治疗的48例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46例,死亡2例。现成活46例中经随访未发现明显后遗症。结论在抢救治疗中及时复苏和复苏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挽救新生儿生命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许鑫 《工企医刊》2005,18(1):21-21
窒息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复苏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命及质量。2000年1月~ 2001年6月,我院儿科对41例新生儿窒息采用ABCDE复苏技术,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5例,女16例。足月儿29例,早产儿12 例。体重<1.5kg4例,<2.5kg10例,≥2.5kg27例。病因:孕  相似文献   

12.
臧贤玲  王珏  汤振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65-1766
目的:通过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效果,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用分级培训方法,对辖区内助产医疗的相关医务人员作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统一培训,并进行测试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使医务人员复苏知识技能明显提高,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测试成绩都有显著改善,培训前总体平均成绩为66.67分,培训后平均成绩为85.69,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培训后各助产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培训前下降8.83%,复苏成功率提高16.33%,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30.77%。结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医务人员复苏技能培训常态化,复训考核规范化,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尽管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新法复苏的推广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迄今为止各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仍未达到理想水平。我院为粤西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5.
新式新生儿窒息复苏措施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119-119
  相似文献   

16.
钟月明 《现代保健》2012,(17):65-6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复苏方案进行急救复苏及护理。结果: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痊愈出院45例,好转但智力受到一定影响的9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取决于及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快速有效的抢救和医护密切配合是提高抢救窒息新生儿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甄妙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65-1966
目的总结恩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新法复苏方法与效果,探索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水平。方法对296例新生儿窒息与新法复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6例新生儿窒息经新法复苏,成功抢救286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4例,成功率96.6%。结论新生儿窒息经新法复苏,即国际公认的ABCDE法,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19.
张秀荣 《工企医刊》2002,15(1):53-53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我科采用以下方法对窒息儿36例进行复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使用Apgar评分法。出生1min评为7分以下为新生儿窒息,4分~7分为轻度,0分~3分为重度。本组36例窒息儿4分~7分为30例,重度窒息6例。 1.2 复苏方法 (1)尽量吸净呼吸道的粘液,建立通畅的呼吸道。(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保证供氧,行人工呼吸30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