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亚甲蓝对肌酐酶法(POD系统)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临床急救用药亚甲蓝对肌酐酶法(POD系统)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肌酐酶法(POD系统)试剂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模拟临床检测标本分别观察不同浓度亚甲蓝对样本空白、肌酐标准液和临床实测标本肌酐检测结果影响。结果亚甲蓝对肌酐酶法(POD系统)测定为负干扰:当亚甲蓝浓度为0.0100(mg/ml)时,样本空白结果开始为负值;当浓度850μmol/L的肌酐标准液中含亚甲蓝的浓度为0.005mg/ml时,其负干扰已经显现(结果下降为826.9μmol/L);对于临床实际检测标本,肌酐结果随着亚甲蓝的浓度增加,标本检测值逐渐下降,甚至达到负值。  相似文献   

2.
酶法血肌酐测定对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就对苦味酸法和酶法这两种不同方法所测肌酐值对CCr的影响进行比较,以探讨临床是否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血肌酐和CCr正常范围的必要性。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本院肾内科1.2样本分组第一组:血肌酐值50μmol/L以下,第二组:血肌酐值51~90μmol/L,第三组:血肌酐值91~132μmo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改良酶法肌酐(Cr)测定试剂,并考察其与进口Cr测定试剂(日本东洋纺公司酶法Cr试剂)对血清测定的可比性及偏倚。方法采用酶法测定Cr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变化,探讨试剂各成分和浓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测定两种试剂的空白吸光度(A值)、分析灵敏度,对自主研发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及方法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自主研发试剂的空白A值为0.009,分析灵敏度的A值变化率为0.13,优于进口试剂。自主研发试剂高、低值血清测定变异系数分别为1.5%和1.1%;线性范围为0~2 850μmol/L;方法学比对回归方程为Y=0.98 X+1.15,r=0.999;估计偏倚低于允许误差。以相对偏差不小于10%作为有明显干扰的评判指标,结果显示35mmol/L肌酸、3.42mmol/L胆红素、0.03g/L维生素C、5g/L血红蛋白、1 450浊度乳糜对高、低值浓度标本检测结果均无干扰。结论自主研发的Cr测定试剂性能良好,与进口试剂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符合临床应用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对酶法血清肌酐的测定影响。方法谷胱甘肽组:加入谷胱甘肽浓度分别为0.06、0.12、0.24、0.36、0.48μg/μL的血清;维生素C 组:加入维生素C 浓度分别为0.1、0.15、0.2、0.3、0.4μg/μL 的血清;混合组:加入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06与0.10μg/μL(混合液1),0.12与0.15μg/μL(混合液2),0.24与0.20μg/μL(混合液3),0.36与0.30μg/μL(混合液4),0.48与0.40μg/μL(混合液5)的血清,各组均以加入同体积纯化水的血清为对照组,测定其肌酐值。根据对照组所测肌酐值范围将其分为7组。结果在同一水平的谷胱甘肽影响下,随着肌酐真实值范围的减小,其实测值降低率逐渐增大;谷胱甘肽浓度在0.36μg/μL 时,肌酐实测值的降低率最大;维生素C 浓度在0.15、0.20μg/μL时,对肌酐实测值影响最小;肌酐真实值在277~316μmol/L范围内,混合液1~4对实测值影响最大。结论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C在酶法测定肌酐值过程中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肌酐酶法测定的两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实用的肌酐酶法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将比色测定终点法改为两点法,使其适合自动分析,并节省工具酶。本法的线性为0-2749μmmol/L,精密度:手工操作批内CV〈3%,总CV〈5%。三种分析仪的批内CV在0.34%-1.44%间,回收率99.66%-100.9%。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全自动分析仪分析酶法肌酐试剂对血清钙和镁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混合血清单独检测钙和镁,以及测肌酐后再测定钙和镁,比较前后差异;将混合血清均分为6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酶法肌酐试剂后检测钙和镁,并以加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比较前后差异。结果混合血清单独测定钙和镁均值(mmol/L)分别为2.38、0.95,测肌酐后再测均值(mmol/1.)分别为2.16、0.86,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混合血清加入酶法肌酐试剂后测得钙和镁浓度较对照组为低,且降低程度与加入量相关。结论酶法肌酐试剂中与H2O2显色的物质TOOS为含羟基和甲氨基等配基的配位体,属硬碱,能与属硬酸的钙和镁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影响钙镁离子测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大中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广泛应用,纯净水制备机的使用也日趋普遍。生物化学实验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纯水机中的活性炭蕊的使用期限及更换炭蕊前后对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酐(苦味酸速率法)对检测脂蛋白(a)(免疫比浊法)结果的干扰。方法:对比脂蛋白(a)在紧跟肌酐检测与单独检测的结果,以及分别用NaCl代替肌酐试剂1和试剂2测定脂蛋白(a)时的结果。结果:脂蛋白(a)在紧跟肌酐检测时结果明显升高,NaCl代替肌酐试剂1及试剂2时脂蛋白(a)的测定结果也明显偏高。结论:肌酐检测试剂对脂蛋白(a)的测定有明显正干扰,合理安排肌酐与脂蛋白(a)的分析顺序,可以有效地消除肌酐试剂对脂蛋白(a)测定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二种酶法测定肌酐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静  程金华  刘沫然 《检验医学》2009,24(11):852-852
肌酐(Cr)是一种低分子含氮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116000。Cr主要由肌肉产生,是肌酸的终末代谢产物,肌酸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和甲硫氨酸在肝脏和肾脏中合成,经血液循环,在肌肉组织中以肌酸及肌酸磷酸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肌酐的二步酶法测定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二步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含量的方法,第一步,标本与试剂I混合卵育以排除内源性物质的干扰;第二步,加入试剂Ⅱ后NADPH系统完全被阻止,示本中肌酐被肌酐酰氨基酶水民肌酸通过空白系统消耗NADPH,NADPH消耗量与肌酐含量成正相关。批内CV2.48%;批间CV3.51%,平均回收率101.5%,线性达4000μmol/L,本法与肌氨酸氧化酶法(n=52)比较P〉0.05,相关系数r=0.99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酐酶法试荆对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指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项目顺序的编排。方法①取lO管血清,每管血清均平分为2份,测试组为血清+肌酐酶法试剂,对照组为血清+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血清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②取1份血清,首先连续10次单独测定其总胆汁酸,然后连续10次交替测定肌酐与总胆汁酸.比较单独测定组与交替测定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结果①测试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交替测定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显著大于单独测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编排测试项目时应注意肌酐酶法试剂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可将总胆汁酸设置在肌酐之间,或者在肌酐与总胆汁酸之间插入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建立酶法肌酐的实验室参考值的新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514例健康体检者及182例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值,依据不同方案计算肌酐正常参考区间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酶法肌酐检测结果总体呈正态分布.按健康对照组x-±2s所得肌酐检测参考区间为男性51~~109μmol/L和女性39~95μ mol/L,按室内质控结果修订参考区间为男性50~107 μmol/L和女性39.2~89 μmol/L,两种方案所得参考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0.67,P>0.05),但均与试剂说明书给予的正常参考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3.69,2.05,P<0.05);男性与女性肌酐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试剂说明书参考区间统计,实验室的假阳性率最高,为14.2%.结论 试剂厂家参考值不适用于该实验室,实验室可以根据室内定值质控情况修正厂家参考区间,同时分别建立该实验室的男性与女性肌酐正常参考值范围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酚磺乙胺等药物对酶法测定肌酐的干扰及防治对策。[方法]利用本院临床各科室在一个月中的有关病例的检测材料,用苦味酸法与酶法鉴别干扰的存在,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一个月中共检出70例存在负干扰现象。[结论]酚磺乙胺等几种药物对酶法测定肌酐有负干扰,并对其性质、范围、机理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评价N乙基N(2羟3磺丙)3,5二甲氧4氟苯胺(F DAOS)酶法肌酐(Cr)试剂盒。方法采用F DAOS酶法试剂盒测定血清Cr,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为1.24%~2.15%,批间CV为2.33%~3.95%,总CV为2.52%~4.27%,线性达2870μmol/L,r=0.996。与Roche同类试剂对照,r=0.9894。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控血清测定偏差值≤2.06%。胆红素<684μmol/L、血红蛋白<5.0g/L、维生素C<500mg/L时对本法无干扰。参考值:男性为55.8~136.2μmol/L,女性为36.8~111.2μmol/L。结论采用F DAOS色原的酶法测定血清Cr的方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小玲  张明  沈玉恒 《检验医学》2005,20(4):339-341
目的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评价N-乙基-N-(2-羟-3-磺丙)-3,5-二甲氧-4-氟苯胺(F-DAOS)酶法肌酐(Cr)试剂盒.方法采用F-DAOS酶法试剂盒测定血清Cr,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为1.24%~2.15%,批间CV为2.33%~3.95%,总CV为2.52%~4.27%,线性达2 870 μmol/L,r=0.996.与Roche同类试剂对照,r=0.989 4.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控血清测定偏差值≤2.06%.胆红素<684 μmol/L、血红蛋白<5.0g/L、维生素C<500 mg/L时对本法无干扰.参考值男性为55.8~136.2μmol/L,女性为36.8~111.2 μmol/L.结论采用F-DAOS色原的酶法测定血清Cr的方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缪怡  徐雪亮 《检验医学》2007,22(5):545-547
目的对引起肌酐(Cr)酶法测定结果假性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在日立7060C生化仪上,分别使用新、旧的2套比色杯,并使用2种Cr酶法试剂测定Cr。结果日立7060C比色杯使用较长时间后,发现测定过总蛋白(TP,双缩脲法)的比色杯,经过仪器清洗后,若该比色杯紧接着用A品牌的Cr试剂进行测定,可引起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改用B品牌的Cr试剂,则未见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更换新的比色杯后,测定过TP的比色杯对这2种品牌的Cr试剂都不产生比色杯携带污染,测定结果都不假性增高。结论日立7060C比色杯使用较长时间后,有些项目的反应产物可一定程度的吸附在比色杯上,引起比色杯携带污染,从而对一些抗干扰能力较差的试剂和项目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引起肌酐(Cr)酶法测定结果假性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在日立7060C生化仪上,分别使用新、旧的2套比色杯,并使用2种Cr酶法试剂测定Cr。结果日立7060C比色杯使用较长时间后,发现测定过总蛋白(TP,双缩脲法)的比色杯,经过仪器清洗后,若该比色杯紧接着用A品牌的Cr试剂进行测定,可引起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改用B品牌的Cr试剂,则未见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更换新的比色杯后,测定过TP的比色杯对这2种品牌的Cr试剂都不产生比色杯携带污染,测定结果都不假性增高。结论日立7060C比色杯使用较长时间后,有些项目的反应产物可一定程度的吸附在比色杯上,引起比色杯携带污染,从而对一些抗干扰能力较差的试剂和项目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大中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广泛应用,纯净水制备机的使用也日渐普遍[1]。生物化学实验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纯水机在给检验科带来高质量分析用水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材料消费,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实验室对纯水机中的炭芯等消耗品长时间使用,常常使得部分检验结果因此造成测定误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活性炭芯的使用期限及更换炭芯前后对酶法检测肌酐的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在OLYMPUS生化仪上进行了炭芯更换前后肌酐测定的结果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酶法与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的差异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筱菲  倪甘甜 《检验医学》2010,25(4):272-274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CrCl)的差异,探讨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是否合适。方法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简称苦味酸法)测定266名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以及CrCl,并以苦味酸法CrCl水平分为4组,第1-4组CrCl分别为〈25、26-50、51-80和〉81 mL/min。分析两法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和CrCl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组两法差异的变化。结果酶法血肌酐值和尿肌酐值低于苦味酸法(P〈0.001),酶法CrCl除第1组外均高于苦味酸法(P〈0.001)。第1组两法血肌酐相对差值较小,且与两法尿肌酐相对差值接近,使CrCl在两法间无差异;第2-4组血肌酐相对差值逐渐增大,尿肌酐相对差值基本不变,导致CrCl在两法间出现差异且差异越来越大(P〈0.001)。结论CrCl〈25 mL/min时,两法CrCl没有差异;CrCl〉26 mL/min时,两法CrCl出现差异且差值逐渐增大;CrCl正常组两法差值很大,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不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