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参照2002年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等进行。结果 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5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在正常生产环境下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到位,作业环境基本符合劳动卫生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聚氯乙烯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目标。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规定,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析法及检查表法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除个别噪声超标外,毒物、粉尘及其余大部分噪声符合卫生学要求。结论: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氯乙烯、氯气、氯化汞等有毒因素,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调查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合理有效,只要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该项目投产后将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从源头控制和预防合金材料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我们于2011年3月对某公司新型合金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了调查,识别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主要产生环节,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控对策,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调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等法规、标准进行评价,95000吨/年新型合金材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评价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实木家具制造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乙烯、正己烷、木粉尘和噪声.结论该用人单位在防尘、防噪、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检测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整改.  相似文献   

5.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标准的规定,对复合驱油先导试验工程进行职业卫生学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某汽车厂生产作业环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了解卫生防护措施是否有效,确保工人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类比法和经验法等方法 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 经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二甲苯.结论 该建设项目的 选址、总平面布局和生产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该建设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厂生产作业环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了解卫生防护措施是否有效,确保工人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类比法和经验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经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二甲苯。结论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局和生产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预防、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的要求,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结论经对类比企业的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该建设项目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并分析其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液体化工品、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等。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有苯类、酮类、酯类、醇类、一氧化碳、硫化氢、氨和锰化合物等。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天敏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39-840
复合驱油先导试验工程是针对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出现的开采难度增大而开展的,该项目总投资1768.3万元。本工程评价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职业卫生学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测某石化码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设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方法方法采取类比法和经验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高温、噪声和工频电磁场,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和高温。结论经综合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某橡胶轮胎公司新建半钢子午胎项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评价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和有毒有害气体是橡胶轮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除3个噪声作业点超标外,其余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结论 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先进,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掌握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现状,为同行业职业风险分类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时空分布检测和查阅安全生产管理及健康档案资料。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加权平均浓度(1.23±0.52)mg/m3、水泥尘加权平均浓度(4.19±3.48)mg/m3、一氧化碳平均浓度(12.725±0.345)mg/m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85±0.005)mg/m3、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15±0.04)mg/m3、噪声强度(76.5±15.6)dB(A),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水平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加强管理,可以使水泥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达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拟建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风险评估等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拟建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个人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情况、应急救援措施需补充完善;类比项目各检测点及各岗位接触的有害因素水平均合格,其中属于高毒物品的有害因素苯的CSTEL检测结果为〈0.6~5.2mg/m3、CTWA检测结果为〈0.6~0.4mg/m3,高毒物品H2S的CMAC检测结果为〈0.53~1.69mg/m3;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石化企业高毒物品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某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毒物品及其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石化企业高毒物品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化学毒物进行分析。结果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在作业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较多,主要包括硫化氢、苯、氨、氯气、羰基镍、氰化物、焦炉逸散物和电离辐射等。其中硫化氢、苯、氨分布较为广泛。在采样口、检尺口、检验、污水处理水池高毒物品超标严重,分别占32%、66%、13%和9%,苯和硫化氢的超标率分别占23%和6%,其它工作场所高毒物品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高毒物品的关键控制点为采样口、检尺口、检验和污水处理池,苯和硫化氢危害最为严重,应加强其防毒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外企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认知及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资企业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防护现状,为政府制订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不同行业的外资企业农民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知及其防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外企农民工了解《职业病防治法》的仅为9.0%;对物理和化学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知率分别为36.7%和3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物理因素组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知率、防护用品发放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分别为59.9%、91.5%、78.3%,分别高于接触化学因素组的30.3%、68.2%、39.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企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率为39.0%,岗前培训率为39.6%。结论外企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率低下,提高外企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率和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发放率是促进农民工加强个人职业防护、降低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措施。因此,应加强对外企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提高外企管理层对职业病危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生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职业危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儿科护生在血液体液、尖锐物品、体力劳动、噪声、心理和意外损伤6个方面的职业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危害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为血液体液危害、尖锐物品危害及体力劳动危害,分别为25.7%,22.9%和15.7%.结论 应从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护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采用听力防护措施、调整心态、建立防护制度6个方面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防止儿科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熊丽林  张荣  顾凯风  宋伟 《现代医学》2011,39(3):279-282
目的:对某港区件杂货码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本工程化学性有害因素主要来源于装卸的物料,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高温、低温、电焊弧光。经检测,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本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不高,应该加强对接触职业危害程度较高的外包人员的管理,抓住关键,认真整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性损害、职业防护现状及其助产士对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预防职业性身心损害的对策。方法对3家三级甲等医院共22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并提出改变工作流程,防止意外损害,提出防范职业危害的措施。结果助产士职业性损害主要集中在医疗利器剌伤,生物性污染、空气污染,其发生率超过60%;与心理状态相关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导致不安与失眠;口罩和手套使用率较高;分别为90%和92.7%,护目镜使用率低于34%;对职业性防护的知晓率不高,重视不够。结论助产士职业相关性身心损害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并不引起本身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工作强度、增强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并定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可有效减少职业性身心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