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对膜引导性骨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缓释碱性或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微球对于膜引导性骨再生 (MG BR )的作用。方法 取 6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 ,以聚 DL 乳酸 (PDLLA)膜建立兔桡骨MGBR模型 ,根据PDLLA膜管内注入的不同成分将其分为微球组、bFGF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 2、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 ,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以及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术后2周 ,微球组骨断端已有较多的新生骨形成 ,术后 12周新生骨的改建和重塑基本完成 ,髓腔已基本再通。微球组在 2、4周 ,骨小梁直径和面积的平均值均优于其余两组 (P <0 .0 5 )。8、12周时 ,微球组的骨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余两组 (P <0 .0 5 )。结论 bFGF微球通过持续释放有活性的bFGF ,能够明显促进MGBR ,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覆盖物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自体游离皮片在整形外科、烧伤外科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加速供皮区愈合、减轻疼痛、减少瘢痕形成对提高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缩短供皮间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处理方法如覆盖凡士林纱布常导致供皮区愈合后出现水疱,反复破溃,甚至形成瘢痕。我们制备了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创面覆盖物,并观察了其生物学活性及初步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肛周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996年 4月~2 0 0 0年 12月 ,因肛周外伤、痔疮及肛瘘手术后 10 9例 ,其中 6 8例局部应用 b FGF,4 1例常规换药法治疗的肛周术后创面的愈合、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应用 b FGF治疗组肛周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 (17.0 0± 1.5 4 )天 ,局部疼痛轻 ,3周内愈合率 97.1% ;常规治疗组肛周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 (2 0 .0 0± 1.16 )天 ,换药时局部剧痛 ,3周内愈合率87.8% ,两组的愈合时间与愈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结论 局部外用 b FGF可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 ,患者痛苦少 ,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外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为bFGF缓释微球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行多向诱导分化鉴定.配制含有0、1、2、3、4、5 mg/ml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的脂肪干细胞培养液及成脂分化诱导液.将脂肪干细胞接种至96孔板,第2天更换含不同浓度hFGF缓释微球的培养液和成脂诱导液,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油红O定量检测法定期检测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情况.所得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有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作用.增殖实验和成脂诱导实验合适的作用浓度分别为3 mg/ml和4 mg/ml.结论 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体外可以明显促进脂肪下细胞的增殖和成脂分化,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细胞因子缓释系统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肛瘘(挂线疗法者未收入)、肛旁脓肿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3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4周内愈合率及治疗总体费用.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2±5.8) d,对照组为(32.1±6.2) d,(P<0.01);治疗组4周内愈合率为96.72%,对照组为85.71%,(P<0.05).结论: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周感染性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与生长因子复合贴剂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临床上应用的剂型主要是喷雾剂。我们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 ,结合生长因子制备成复合贴剂 ,治疗大白鼠的感染创面。显示其不仅可增加对创面的保护和抗感染性能 ,还具有药物缓释和辅助引流等优点。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 :雄性Wistar大鼠 60只 ,体重 2 0 0~ 2 5 0 g。麻醉后脱毛剂将脊柱两侧皮毛脱净。消毒后切开皮肤全层 ,切口长 2 .5~ 3 .0cm ,并沿切口切除宽约 0 .5cm的皮肤全层 ,使切口缝合时形成张力。向切口两侧皮下各游离 1.0cm ,形成 5~ 6cm2 的间隙。以标准金葡菌 (10 6个 /g组织 )涂抹间隙。丝线间…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伤后4天,8天,12天和16天创面内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8天时相对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伤后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内源性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结合内源性FGF变化,合理外用FGF对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及它们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结论: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活性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VEGF,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对胆肠吻合口愈合过程的影响,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 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31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15只。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术后1周内吻合口局部应用b FGF(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3d,1、3周,3、6个月( n=3)分别取材行HE及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吻合口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组织学见实验组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上皮增生明显加快,1周时开始修复,3周时基本完成,瘢痕亦已基本定型,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有序,较快( 2~3周左右)进入塑形期;对照组术后3周时胶原纤维排列杂乱,呈旋涡状。电镜观察实验组肉芽组织中细胞功能旺盛,胞浆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吻合口局部应用b FGF可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2.
胎儿和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和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孕龄 2 0~ 2 4周胎儿皮肤移植至 BAL B/ C裸鼠背部皮下 ,皮片成活后制造创面 ,建立胎儿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定期获取相应标本。对临床所取正常成人皮肤及创面愈合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 b 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及创伤后胎儿皮肤中均未见明显的 b FGF阳性表达。正常成人皮肤中血管周围可见阳性表达 ;创伤后成人皮肤也可见阳性表达 ,尤其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创伤后表达明显增强。高倍镜视野随机观察计数b FGF阳性表达细胞数 ,正常胎儿皮肤为 2 .1± 0 .1,创伤后 12小时 ,1、3天和 1周胎儿皮肤分别为 2 .2± 0 .1、2 .1± 0 .3、2 .1± 0 .3和 2 .0± 0 .1;正常成人皮肤为 2 3.2± 4 .2 ,创伤后成人皮肤为 4 0 .5± 3.6 ,胎儿正常皮肤和创伤皮肤 b FGF表达与正常成人皮肤和创伤后皮肤 b FGF表达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b FGF的阴性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探索烧伤创面愈合机制。方法20kg小白家猪6只为实验对象。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每只猪背部制成24个直径为2.5cm的圆形深Ⅱ度烧伤创面。分为四组,分别为创面局部应用1、2.5和5μg/ml的NGF实验组和不含NGF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用药后3、5和9天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EGF,NGF受体,NGF,CD68,CD3免疫组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观察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在30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模型中,局部外用表皮生长因子(EGF),以软膏基质作为对照,分别于1,2周测量创面面积,测定创面组织中的DNA、蛋白质及羟脯氨酸含量,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14.6±1.2)天和(18.5±2.06)天(P<0.01),EGF能显著增加组织中的DNA、蛋白质及羟脯氨酸含量(P<0.01)。结果提示,EGF能显著加速创面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献中关于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较少,为此设计了本项研究。采用Wistar大鼠,在脊柱两侧制作1.5cm×1.5cm中厚断层皮肤缺损创面4个,于伤后第4,8,12和16天取材,用地高辛标记EGF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基因活化表达的mRNA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发现:在伤口愈合的全过程中,EGF基因均有明显表达,以伤后第8天表达最强。提示:应用某种方法促进EGF基因表达,可能会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了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对创伤愈合的作用设计了本实验。于小鼠背部皮肤制成无菌手术切割伤口。实验组用FGF溶液(含FGF300μg/ml,肝素100μg/ml)0.5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5ml,分别滴入伤口处,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一次。术后1,3,5,7和10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对照组明显,并提前2~3天达最高峰。表明FGF能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和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不同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大鼠后背中厚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FGF小剂量持续用药法、大剂量早期用药法及大剂量晚期用药法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的FGF应用总量,持续用药方法加速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应用FGF后创面愈合比不用FGF创面愈合速度快;应用FGF创面内细胞DNA、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明显增多。认为,FGF促进创面愈合以持续用药方法为最好,FGF促进创面愈合与促进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瘦素(Leptin)介导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及其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文献,对Leptin理化性质、受体作用机制、受体相关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及其在皮肤和黏膜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结果Leptin是一种由ob基因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6×103的蛋白激素,通过结合其特异性受体,活化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子途径、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等主要信号途径,参与机体能量代谢、体重平衡、创伤愈合等多种功能的调控。Leptin受体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组织,提示Leptin功能的多向性。皮肤创伤后局部Leptin表达增多,能促进角化细胞增殖、上皮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起到加速创伤修复的作用。黏膜损伤或黏膜细菌感染后Leptin表达也显著增高,可通过调节黏膜腺体分泌、改善黏膜血流量以及与内皮素1协同作用来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结论Leptin能够通过活化其受体相关的细胞内信号途径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研究细菌内毒素与皮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于LPS加入后7d细胞处于融合状态时,通过^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量的变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 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分别于3~6d、1~6d、3~6d、2~6d及3~6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但过高浓度LPS则产生抑制效应。提示一定量的细菌内毒素可能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当内毒素过多时将对创面愈合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