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为评价聋幼儿配戴助听器后语言分辨能力,使用全国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题库中听觉评估内容评估助听效果。经3个学期跟踪观察,声场下助听音频测试助听补偿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最大言语识别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聋幼儿配戴助听器后必须经过听觉言语训练,才能逐步建立起助听后阈上听觉功能。2)言语测听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提供最直接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银波  丛慧  贾飞勇 《吉林医学》2009,30(15):1654-1656
目的:比较模拟助听器与全数字助听器在不同声环境下助听效果。方法:将28名4—7岁符合诊断条件的极重度聋儿,随机分为模拟助听器组和全数字助听器组,每组14人,模拟助听器组均配戴模拟助听器,全数字助听器组均配戴模拟助听器。应用FA-18纯音听力计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对两组聋儿分别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中,进行言语最大识别率(或助听效果)评估比较。结果:模拟助听器组和全数字助听器组其言语最大识别率在安静环境中无显著差异;全数字助听器组在噪声和安静环境中其言语最大识别率无显著差异;而模拟助听器组在噪声环境中其言语最大识别率却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全数字助听器在噪声环境中其助听效果明显优于模拟助听器,具有低失真和防止声反馈的优点,更适合极重度聋儿使用。  相似文献   

3.
曹世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1):1357-1358
目的:探讨3~7岁在训聋儿[1]配戴助听器听力补偿情况,以便调整助听器输出、增益、频响特性,使其达到最佳助听效果.方法:采用美国GSI-16配置声场的双声道临床听力计,在标准声场对125例聋儿250耳进行助听器数量评估.结果:46.8%为看话范围、16.8%为较适范围、18.8%为适合范围、17.6%为最佳范围.结论:助听效果与裸耳听力损失、助听器的优劣有着密切关系,听力损失越重助听效果越差,重度、极重度耳聋配戴超大功率全数字助听器占比例较少,部分助听效果较差,早期干预、听力重建是重度、极度耳聋康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畸变耳声发射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结果 纯音测听示全部患者均为轻至中度低频感音性聋,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是0.25 kHz和0.5 kHz,听力图上升型38耳,鞍型7耳,平坦型1耳.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45耳镫骨肌反射消失,仅1耳引出且反射阈升高.全部病例可引出DPOAE,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Ⅰ和(或)波Ⅴ.23例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结论 ABR缺失或严重异常而DPOAE正常引出,纯音听力图多呈上升型以低频损失为主,镫骨肌反射及OAE交叉抑制异常,言语分辨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是听神经病的主要特征,应与一般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听力损伤评估及伪聋、夸大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伪聋、夸大聋诊断方法 ,对 5 0例 6 0耳先行纯音测听 ,再作ABR及声导抗测试 ,如二者结果一致 ,即可认为是真实听阈 ,如不一致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纯音测听 ,并取 0 .5、1、2、3KHz听阈平均值进行评估 ,小于 2 6dB者为正常 ,如真实听阈较首次测听听阈低 10dB以上为夸大聋 ,如首次测听异常 ,最后测听为正常者为伪聋 ;结果表明 :6 0耳中 5 6耳最后能测到真实阈值 ,占 93.33% ,伪聋 3耳 ,夸大聋 38耳 ,共占 6 8.33% ;认为纯音测听、ABR声导抗等测听法正确联合应用 ,对大多数患者均能测到其真实听力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聋人选配适宜的助听器,以达最佳的助听效果,从而更有助于聋人的听觉言语康复。现将国外近十年助听器选配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一、助听器的预选:预选助听器(HA)是配戴HA成功的关键。包括预选类型、频率反应带宽、耳模。双耳助听抑或单耳助听和输出限制等。 (一) HA类型:(1) 盒式(BW)HA:极重度耳聋患者,老人残疾人,儿童宜选用盒式HA。其优点是体积大,可加大功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为聋儿选配助听器后的语言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聋儿康复事业的发展,聋幼儿听力测听和助听器选配技术越来越引起听力学家和聋儿康复工作者的重视.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孩子的残余听力得到最佳补偿,为了对聋幼儿测听、助听来提高聋幼儿的语言识别能力进行观察,我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自2000年开始为聋幼儿配戴合适的助听器11名,聋儿配戴助听器后我们并进行社区家庭指导,逐步提高聋孩的语言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沈明乾 《甘肃医药》1994,13(3):124-125
对兰州地区言语测听的几个常用数据进行了测算。供临床言语测听中参考。正常人言语接受阈(SRT):27.5±7.2dB;最大识别率(PBmax):正常听力(181耳)90.8±3.7%,传导性聋(85耳)87.0±5.6%,感音神经性聋(86耳)80.2±11.5%;校正值正常听力为17.5±5.5dB,传导性聋17.7±7.0dB,感音神经性聋18.6±8.9dB。感音神经性聋校正值受纯音听力图形的影响,陡降型听力校正值明显偏低。为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主张要求患者机械模仿,必须对每个测词应答。  相似文献   

9.
噪声对听觉影响的研究利用主观测听最普通的方法是纯音听阈测听术、纯音阈上测听法及强度辨差阈试验(DL)。语言测听法属阈上测听法。语言测听项目甚多,最常用的项目是语言接受阈又称可懂阈(SRT),语言最大识别率又称最大清晰度(DS)。我们于1985年3月~5月对某纺织厂织布车间氏期接触高频稳态噪  相似文献   

10.
顺铂耳毒性的临床听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0.5 kHz~1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扩展高频测听对顺铂耳毒性进行临床研究.探讨顺铂耳毒性的听力学损害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对24例应用顺铂进行初次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于化疗前后分别进行0.5 kHz~16.0 kHz DPOAE、常频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检查,比较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结果.结果:顺铂化疗后扩展高频区纯音听阈升高,DPOAE在3.0kHz、4.0 kHz处及扩展高频区下降明显.19岁~29岁组变化明显,而50岁~65岁组无变化.结论:顺铂具有明确的耳毒性.常频DPOAE较常频纯音测听更敏感,和扩展高频测听检查一样均可用于顺铂耳毒性的监测.扩展高频DPOAE可能比常频DPOAE更敏感.患者对顺铂的易感性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言语识别了解耳内式助听器和耳背式助听器的使用者在言语分辨率的差别。方法 :使用CD机播放言语测听材料 ,采用听说复述法 (开放法 )和听话识图法 (闭合法 ) ,对功率相近、性能相似的 32耳耳内式助听器使用者和 30耳耳背式助听器使用者 ,分别进行单耳聆听条件下的言语测试 ,言语信号类型选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 ,每耳测听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各 2 0个。结果 :耳内式助听器和耳背式助听器使用者的使用效果相比 ,在言语分辨率上无论开放式、闭合式对双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的分辨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助听器使用者进行双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的分辨率比较 ,开放式的状态下 ,双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闭合式的状态下 ,双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言语测听在助听器的选配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实际实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Tb-ABR)与纯音测听(PTA)阈值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听力耳50例(正常听力组)和听力障碍耳36例(又分为轻、中、重度听力障碍组),分别进行ASSR、Tb-ABR和PTA测听检查,比较两组的ASSR、Tb-ABR反应阈及PTA阈值,同时就ASSR、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SSR和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听力障碍组中,Tb-ABR的反应阈与PTA阈值接近,而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差值较大.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要普遍优于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结论 ASSR和Tb-ABR均为较好的评估行为听阈的客观测听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言语测听及现有的纯音听阈测听与患者主观听力、耳鸣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言语测听的特点,以期寻找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耳聋耳鸣临床疗效评价模式。【方法】收集20例耳聋患者(40耳)治疗前后主观自觉听力损失程度、耳鸣致残量表(THI)的评分情况,并进行言语识别阈(SRT)、言语平均纯音听阈(PTA)等的主客观测试,评价主观自觉听力损失程度、THI量表评分情况与SRT、PTA的关联程度。【结果】患耳治疗前后主观听力损失与SRT、PTA的Spearman相关系数较高(P0.05),而治疗前后THI量表评分与两种测试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较低(P0.05)。就言语测听的SRT而言,其与治疗前后主观听力损失的Spearman相关系数比PTA更高(P0.01)。说明两种测试方式均可较好地评定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但是对耳鸣情况的变化不能较好地评定。可见言语测听与患者主观的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更好,高于PTA及纯音听阈听力损失程度,更能评定患者主观的听力损失程度的变化。【结论】言语测听检测本身比现有纯音听阈测听更符合中医的思维模式,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耳聋耳鸣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可为治疗耳聋耳鸣提供一套中西医认可的评价临床疗效的新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4.
邓龙刚  李美娟 《海南医学》2011,22(14):49-50
目的探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与噪声性聋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纯音测听计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50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和50例听力正常者,比较纯音测听与BAEP反应阈检测结果。结果轻度、中度噪声聋组的纯音测听结果与BAEP反应阈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EP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差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中度噪声聋组差值高于轻度噪声聋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被检查者BAEP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值的差值为(14.58±7.46)dB,经相关分析发现,BAEP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值呈正相关(r=0.755)。结论 BAEP检测能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但与主观语频听阈仍不能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射击训练对武警新兵听力的影响,探讨降低听力损伤的保护措施。方法将111名新兵随机分为无防护组和防护组,调查射击训练后耳鸣、头痛、头晕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鼓膜及言语纯音测听值改变情况。结果耳鸣发生率28.38%,以高调、右耳为主,1周内消失;头痛发生率10.81%,眩晕发生率4.50%。鼓膜异常率23.87%,无防护组明显高于防护组(P〈0.01)。射击后1、3 d言语平均纯音测听值高于射击前(P〈0.05),无防护组言语平均纯音测听值高于防护组(P〈0.05),射击后1、2、6月言语平均纯音测听值与射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射击训练不会引起明显听力损伤,防护措施可降低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kHz纯音听闽值的测定对发现早期不易被察觉的听力损害的意义。方法在进行常规纯音测听时加测6kHz听阈,对言语频率听阈值正常者171例(247耳)的测听结果进行分析,比较4、6、8kHz一个频率昕闽值升高耳数的发生率。结果4、6、8kHz三个频率中,6kHz出现听阂值升高的耳数最多,达到44.13%,其听力异常耳数的发生率高于4及8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纯音测听检查时加测6kHz听闽,对早期不易被察觉的听力损害的检出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01288老年聋及助听器选配的效果分析/刘冰…//四川医学一2000,21(7),一594一595 对956例追问无其他病史,双耳缓慢听力下降的“岁以上老年人行纯音测听检查。听力曲线呈缓降型412例(43.1%),平坦型236例(24.7写),陡降型215例(22.5%),另有马鞍型、拱型与上升型等其他曲线93例(9.7%)。其中选配助听器者158例(16.5%),气导纯音平均听闭以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7个频率听阅的平均数计算.158例配戴助听器者平均听闭在45~90dB之间,其中听力曲线双侧呈坦型者87例(55.1%),缓降型22例(13.9%),其他曲线49例(31%)。配戴助听器前均进行响…  相似文献   

18.
艾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21,35(2):207-208,212
目的:分析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ABR)在噪声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200耳)噪声性耳聋船员进行纯音电测听(PTA),再进行短纯音ABR(tb-ABR)和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检测,分析两种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tb-ABR和切迹噪声掩蔽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在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Tb-ABR)与纯音测听(PTA)阈值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听力耳50例(正常听力组)和听力障碍耳36例(又分为轻、中、重度听力障碍组),分别进行ASSR、Tb-ABR和PTA测听检查,比较两组的ASSR、Tb-ABR反应阈及PTA阈值,同时就ASSR、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SR和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听力障碍组中,Tb-ABR的反应阈与PTA阈值接近,而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差值较大。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要普遍优于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结论ASSR和Tb-ABR均为较好的评估行为听阈的客观测听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聋儿早期助听早期语训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方法对苏州聋儿语训学校的86例受训重度聋儿[听性脑干反应(ABR)〉70 dB]经助听语训后的效果进行10多年的跟踪评估分析。结果(1)86例助听器佩戴年龄平均为28个月,开始语训年龄平均为34个月;(2)受训聋儿经助听语训后有45例就读普通小学,24例因种种原因而中途终止最后就读聋哑学校,现在训聋儿17例;(3)助听效果:3个月助听有效率5.81%(5/86),半年助听有效率26.74%(23/86),1年助听有效率67.44%(58/86),50例助听听阈全部进入言语香蕉图,助听效果显著。结论聋儿早期助听早期语训有助于使聋儿聋而不哑,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使孩子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