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较少见,正确诊断有一定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总结我院近4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管症的静脉尿路造影结果,以期达到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巨输尿管症又名先天性巨输尿管或无张力输尿管,其扩张延及肾盂、肾盏。我院1996年6月至1998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表现,提高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的认识和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X线及病理证实的3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表现,本组3例均女性,年龄1.5-51岁,3例均行B超和排性静脉尿路造影检查,2例行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输尿管成形再植入术,1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均单侧发病于左侧输尿管,放射学表现有输尿管近膀胱段保持正常管径的无动力非梗阻性狭窄,狭窄段以上输尿管继发性显著扩张,扩张可延及肾肾盏,排空延迟,狭窄段显影呈“鸟嘴状”或“鼠尾状”,组织病理学检查2例均有肌原纤维组织增生,纵肌减少,环肌肥厚或慢性炎症等表现,结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为少见输尿管畸形,静脉尿路造影为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和依据,排空延迟是本症特征性尿流动力学改变,膀胱镜及逆行尿路造影有助于排除输尿管下端梗阻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时机和有效性。方法 总结本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儿童4例,成人8例;左侧4例,右侧5例,双侧3例。输尿管剪裁整形再植术8例,肾输尿管全切术4例。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2年,病情稳定。2例患儿术后发育正常,健肾代偿性增大;8例输尿管剪裁整形再植术者,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变,经B超及IVU复查,术侧肾、输尿管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肾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儿童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成人患者可根据病变情况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那万里  史明 《吉林医学》1991,12(3):161-162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又称原发性巨输尿管症或输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本文报告5例,均经膀胱镜、静脉排泄造影和膀胱造影而确诊。2.例手术切除功能性梗阻段,扩张段剪裁缝合后与膀胱再植。2例保守观察,1例行输尿管扩张治疗,经4个月至67个月随访观察,效果良好。我们认为本病治疗可首选扩张疗法,严密观察经过。如扩张治疗失败,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婴 ,75d ;因排脓尿 3d于 2 0 0 1- 0 5 - 2 6来院就诊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 :白细胞 ( ) ,脓球 ( ) ,尿蛋白 ( ) ,余未见异常 ,B超提示左侧巨输尿管伴左侧肾盂积水。为进一步明确诊断 ,腹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 ,静脉尿路造影 :禁食 2h  相似文献   

7.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临床少见 ,我院自 1996年至 2 0 0 2年共收治 4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6~ 4 3岁 ,平均 33.75岁 ,4例共 5侧 ,其中左侧 3例 ,双侧 1例 ,4例均有腰部胀疼不适 ,3例有明显尿路刺激征 ,2例有尿液混浊 ,均无明显发热 ,病程 1~ 10个月 ,平均 6个月。 4例尿RT查均有脓细胞 ,无氮质血症 ,B超均示中、重度肾积水并输尿管扩张。所有病例均经IVU及RP造影 ,均显示肾积水 ,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 ,扩张长度为 5cm至全程扩张 ,扩张直径 2 .0~ 3.2cm不等 ,5侧F5号输尿管导管均能够顺利通过 ,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方法报告17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左侧11例,右侧4例,双侧2例,均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等检查。17例中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肾造瘘2例,1例一个月后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三个月后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工期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3例,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结果1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均减轻,肾功能好转或正常。结论B超、IVP等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是及早手术、去除病因、解除梗阻、保留和恢复肾功能。理想的手术方式是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病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44例输尿管裁剪、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中,39例术侧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明显减轻;14例肾、输尿管切除者,对侧肾功能均正常;球囊扩张2例,1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保守治疗者,5例肾积水无明显变化。结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主要病因是输尿管壁胶原组织增生伴结构不良,肌束与胶原纤维间比例失调和输尿管末端缺乏神经丛分布或神经结构异常。输尿管裁剪整形加抗逆流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及MRI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例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和CT、MRI的观察。查阅文献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以小脑共济失调、智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CT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低密度改变;MRI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T1、T2高信号改变。结论: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与MRI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患者行CT平扫,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延时期扫描,将原始数据后处理后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结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8例,异位肾5例,马蹄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全、腔静脉后输尿管、膀胱憩室各2例,其他5种先天畸形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论CT尿路造影可以三维显示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同时合并的其他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尿路成像(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有输尿管病变拟行CTU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20例,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350mA;低剂量组23例,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120mA。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全部病例排泄期输尿管横断面及重组图像进行影像质量评分(IQS),评估有效剂量(ED)及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2组间排泄期输尿管横断面及重组图像IQS、临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平均ED[(12.95±1.56)mSv]较常规剂量组平均ED[(43.20±2.05)mSv]下降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CTU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的影像可以满足临床对于诊断输尿管病变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4例直性脊柱炎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定义为对照组(32例,X线诊断),观察组(32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征象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关节强直、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等病变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图像清晰度较X线更高。结论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敏感性强、图像清晰,可准确检出病变,为临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CT诊断要点。方法对7例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行螺旋CT容积采集成像及MPR重组,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例共18侧,双侧后鼻孔闭锁4例(8侧),单侧后鼻孔闭锁3例,均为右侧;其中混合性闭锁8侧,膜性闭锁2侧,骨性闭锁1侧。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组织、后鼻孔的狭窄程度及毗邻器官的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T在良恶性胸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和35例良性胸腺瘤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观察良恶性胸腺瘤患者CT征象,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检出率均为100%,35例良性肿瘤均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3例发生胸膜增厚。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包膜均不完整,边缘粗糙,16例发生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低危组、高危组及胸腺癌组肿瘤大小、形态、纵隔脂肪层及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好,准确率高,在良恶性肿瘤及其亚型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有松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99-1300
目的探讨肺挫裂伤的CT和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拟诊为肺挫裂伤的患者行CT扫描及X线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显示肺挫伤31例,肺裂伤14例;X线平片漏诊8例,误诊4例。结论 CT能明确挫裂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对肺挫裂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目前诊断肺挫裂伤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和录像脑电图(V-EEG)在癫痫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SOLAR2000型V-EEG及GE1800型CT对75例癫痫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V-EEG正常28例(37.3%),异常47例(62.7%)其中痫样波34例,占异常的72.3%,非特异性异常13例(27.7%)。临床发作13例(17.3%)。CT正常46例(61.3%),异常29例(38.7%)。CT与V-EEG两组异常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2.85,P>0.05。结论:V-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是对鉴别伪差及真假临床发作,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痫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痫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痫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痫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痫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病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痫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双对比造影及CT对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的胃肠双对比造影与CT表现,全部病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及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原始图像数据再行MPR重建。将胃肠双对比造影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8例十二指肠腺癌胃肠双对比造影诊断8例,诊断正确率44.4%,CT诊断15例,诊断正确率8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平扫和增强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结论胃肠双对比造影在十二指肠腺癌中的诊断具有局限性,不能显示肠腔外情况,CT平扫与增强检查,对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X线、CT及MRI的临床表现,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对多发性脊髓瘤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多发性脊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为多发性脊髓瘤,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多发性骨髓瘤X线、CT及MRI的临床表现。结果 24例联合X线、CT及MRI三种方式检查的患者其诊断正确率为100%,而X线诊断的正确率要低于CT及MRI的诊断正确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两者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CT及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综合评估,而CT及MRI对病变组织及肿块的敏感性高于X线,可以作为X线的补充,X线、CT及MRI综合利用,共同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