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8-2002年安阳县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安阳县 5年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 ,积累资料 ,统计分析找出危险因素。结果  2 4起食物中毒中 ,6 2 .5 %发生在家庭聚餐 ,导致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肉制品 ,中毒原因主要是细菌与亚硝酸盐 ,占 79.1 7% ;结论 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重点是家庭 ,防止中毒应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卫生习惯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基本特征、相关影响因素,找出关键控制环节,指导食品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方法通过CNKI,查找1995年~2005年关于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文献报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病与性别、年龄无关,也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分布。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酒店餐饮业居多,中毒食物以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中毒原因主要是亚硝酸盐的误食,其中把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者占绝大多数。结论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食品卫生法》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尤其要普及亚硝酸盐的使用知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3.
合川市近3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年来我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仅在2004年就发生3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在我市食物中毒事件呈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反而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合川市2002年共发生食物中毒9件,其中亚硝酸盐中毒1件,占食物中毒件数的11.11%;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件,亚硝酸盐中毒1件,占食物中毒件数的16.67%;200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5件,亚硝酸盐中毒3件,占食物中毒件数的60.00%。3年间所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的特点都是人为使用亚硝酸盐作食品添加剂造成。为了更加有效控制此类食源性疾患的发生,在食物中毒预防工和中采取防止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4—2007年河北省邯郸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4~2007年河北省邯郸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为更好的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7年河北省邯郸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亚硝酸盐食物中毒60起,中毒人数301人,死亡3人。51.7%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或白糖等食物使用。61.6%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于个体摊点。结论部分食品经营者缺少对亚硝酸盐性状和危害的了解,卫生监督部门应采取相应对策,防止和减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0-2009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预防和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减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危害,保护群众健康。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2000-2009年全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中毒原因、年度分布等方面,探索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结果 2000-2009年254篇文献报告全国27个省市共报道亚硝酸盐食物中毒201起,中毒人数2406人,死亡人数29人,病死率1.21%。卤肉作坊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误作为调味品使用中毒占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93%,其中误用导致的中毒占43.6%,误用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总死亡人数的84.6%。2004年以后,全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其中山东省发生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首位。江苏、四川、山西、河南次之。结论亚硝酸盐过量使用、误用现象较普遍,是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化学物质。其中毒量为0.3~0.5g,致死量为1~3g。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原因主要有:(1)储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2)刚腌制不久的蔬菜;(3)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4)误将亚硝酸盐作食盐加入食品。本文对2006年发生在镇江市市区3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3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均是误服所致。因此,进一步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亚硝酸盐的使用加强监督管理,以及大力宣传亚硝酸盐中毒预防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牛  朱丹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92-1793
目的了解宜兴市近几年发生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和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3起案件进行分析。结果3起案件分别为食品级亚硝酸盐添加过量引起中毒,腌肉制品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和误食无标识的“盐”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结论应加强多渠道宣传,提高各类人员对亚硝酸盐中毒的认识,加强市场生产及销售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管理,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培训和监督工作,杜绝误食和超量使用引发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宜宾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生状况进行分析,为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2012年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运用常规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夏季中毒较常见,农村的中毒起数多于城市,农村家庭和集体食堂误将亚硝酸盐作食盐、卤制烧腊肉食品过量使用亚硝酸盐等,应成为防控的重点。结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督管理的力度,降低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今年发生的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大力宣传亚硝酸盐中毒预防知识,提醒广大消费者正确辨识亚硝酸盐,严防亚硝酸盐与白糖、食盐等混用、误用,以防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徐州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基本特征、相关影响因素 ,找出关键控制环节 ,对 1988~ 1999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徐州市 1988~ 1999年上报的食物中毒报表、专题报告。对中毒发生情况、中毒场所、中毒食品、中毒病因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中毒发生情况  1988~ 1999年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 12 0起 ,中毒 2 668人 ,死亡 2 4人。其中 ,亚硝酸盐中毒 63起 ,占 5 2 5 0 % ;中毒 831人 ,占 31 15 % ;死亡 18人。亚硝酸盐中毒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居各种食物中毒之首。2 2 中毒场所 亚硝…  相似文献   

11.
程逸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45-1846
目的分析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南通市2005—2009年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表与调查总结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全市报告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共计12起,发病129人,死亡1人;占同期总食物中毒次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的31.58%、9.95%、33.33%。结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控制重点是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熟卤制品加工、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教育管理相对人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的观念,按规范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2002-2006年肇庆市食物中毒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肇庆市近年来的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2-2006年该市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53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426人;以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居高,占56.60%;最多发病季节为每年第3季度,发生的食物中毒占52.83%。结论该市在集体食堂里发生的食物中毒有上升趋势,加强监督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钟启丽  叶广灵 《职业与健康》2013,(23):3122-3123
目的通过分析韶关市近20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993—2012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126起,中毒1862人,死亡15人;年均发病率为29.84/10万;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自2002年起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后10年明显高于前10年;第2、3季度为中毒高发季节;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36.51%。结论该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预防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1起食物中毒,提出预防措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方法]2010年4月对招远市某酒店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某单位集体就餐者40人,39人出现头晕、恶心症状,罹患率为97.5%。从就餐者吃剩的海参煲中检出严重过量的亚硝酸盐[(3.2-3.3)×10^3/mg/kg]。[结论]这是1起由亚硝酸钠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的实验室分析和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学校食物中毒的可疑中毒食品和呕吐物进行了实验室化学分析,以确定引起中毒的原因。方法:可疑中毒食品样品和一呕吐物经研磨混匀后,加入保护性试剂和pH调节试剂,在弱酸性条件下,重氮化反应并形成紫红色化合物,然后比色测定。结果:60件被检可疑中毒食品和呕吐物中,13件检出亚硝酸盐。结论: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症状等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判定食用过量亚硝酸盐为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提出了判定原则和理论推断。同时,对卫生监督管理和卫生行政处罚的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梁浩  黄薇  王舟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49-1950
目的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者血液与肛拭子样本及部分中餐食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2名患者的肛拭子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4.81。20.53)×10^9/L]。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所引起,要加强餐饮配送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张冠峰  林海  曹瞬珊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89-229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5年食物中毒流行特点,为防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中山市2004--2008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2004--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1532人。该市食物中毒发生以5--10月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总发生数的76.8%。中毒发生行业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最多,共有21起,占中毒起数的30.5%;变形杆菌次之,有12起,占中毒总数的17.5%。结论近年来,中山市每年均有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行业性等特点,集体饮食行业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以夏秋季发病最高。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某宾馆食宿的25人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5名中毒者进行个案调查;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对采集样品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在4份粪便、排骨白菜炖粉皮、面包中共检出6株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变形杆菌引起的,建议以后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了解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发生场所、中毒原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深圳市2006—201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85起,中毒人数1 875人,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5-9月份,共发生133起,占总起数的71.89%;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80.00%;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74.05%。结论应加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上,并加强食品安全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