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  刘红辉  许永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03-304,30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脂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60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A组,n=30)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n=30)和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C组,n=15)。A组的T2DM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阿乐,10~20mg,口服,每晚一次)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留取血清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比色法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GSH—Px、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增加,MDA水平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期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G、2 hPBG、HbA1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中效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口服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35例口服一种或两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 c>7.5%),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17)和NPH组(n=18),分别采用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和每晚10点注射NPH胰岛素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治疗。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和NPH胰岛素组的平均FBG和HbA1 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每日注射1次长、中效胰岛素联合格华止的方案可使绝大多数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随访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09-2610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在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82例作研究样本,并遵从随机抽签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n=41)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对照组(n=41)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0,低于对照组的9.76%(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等]、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变化情况,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24%比78.05%,χ2=5.332 2、P=0.020 9),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4%比24.39%,χ2=4.672 1、P=0.030 7)。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MPs水平、ET-1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0 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轻疼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控制冠心病患者周围血管易损斑块的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d,睡前口服。2组均连续服用24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径(commoncarotidarterydiameter,CCAD)、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斑块体积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24个月后CCAD较治疗前增加(P〈o.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CIMT、斑块体积及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稳定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控制血脂水平。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弥可保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影响。方法:DCAN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弥可保治疗,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共12周。结果:大剂量弥可保治疗后心率变异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阿托伐他汀对DCAN有一定疗效,心率变异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糖耐量低减伴高胆固醇血症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耐量低减(IGT)伴高胆固醇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新诊断的IGT伴高胆同醇血症88例分为阿托伐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每3个月进行饮食指导,阿托伐他汀组除与对照组同样处理外,另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d。两组受试者每3个月进行1次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并同时测定空腹胆固醇、胰岛素、肝肾功能、CRP、HOMA—IR.观察期为1年。观察中若75g OCTT结果为糖尿病者,则判断已转变为糖尿病。结果观察1年后,对照组转变为糖尿病4例(10.0%),阿托伐他汀组2例(4.2%),经x^2检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IGT转化为糖尿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TC、CRP及HOMA—IR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延缓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IGT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是有效的,其机制可能同它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74-2375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8)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n=74)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结果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EVF)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丁对2型糖尿病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丁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颈动脉轻中度增厚的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控制饮食、健康锻炼的基础上予以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经过严格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颈内-中膜的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颈内-中膜的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对2型糖尿病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干预效果明显,能降低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稳定并逆转粥样斑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旦  王磊  关玉庆  胡鸿雁  薛江华  苏国海 《新医学》2010,41(8):498-500,505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静脉血、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和STEMI患者69例,并将后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n=36)和STEMI对照组(n=33)。分别于PCI术中抽取3组患者的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术后立即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组MCP—1和MIF水平;并统计术后3个月内各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外周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STEMI对照组患者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而MIF水平无明显区别;阿托伐他汀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结论:STEMI患者术前单次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外周血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和MIF水平及3个月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多种口服降糖药物联用和/或胰岛素联合治疗疗效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对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和/或胰岛素联合治疗疗效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36例,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加用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和体重均明显下降。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低血糖,但两者均较轻微且短暂。结论对多种口服降糖药物联用和/或胰岛素联合治疗后血糖仍控制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有助于体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FBG、FINS、HbA1c、HOMA-IRI)和脂代谢指标(TC、LDL、TG)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七项糖脂代谢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能较好地调节血脂、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于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所有患者到院后均接受常规降糖、降压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动脉硬化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踝血管指数(CAVI)低于对照组,而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睡前皮下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结合每日三餐前口服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二甲双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胰岛素总用量、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事件等。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降糖药能有效控制FPG、2 hPBG及HbA1 c,胰岛素用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可用于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3701-3701
选取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酐(Scr)以及尿白蛋白(u-ALB)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联合组u-ALB、Ccr、Scr等指标治疗后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不仅能降血脂,而且可以对肾脏起保护作用,从而帮助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疾病3型(CKD-3)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2型糖尿病肾病CKD-3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共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TC、TG、LDL-C、HDL-C、UAER、SCr、CRP、BUN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KD-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能调节血脂,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并且肝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奇偶性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瑞格列奈治疗,试验组实施瑞格列奈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弱人体胰岛素抵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研究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和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病(CKD2-3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1组为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2、3组为治疗组分别给与阿托伐他汀20 mg/d、40 mg/d。治疗组给予治疗16周,分别检测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12、16周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光抑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12、16周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光抑素明显下降,12周和16周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6周与6,12周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6周与治疗前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20 mg/d组与40 mg/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中CysC水平与Scr、MA有很好的相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