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变化。方法 :分别用 TRAP- EL ISA及 Southernblot方法对 4 0例各型肾癌病理样本进行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测定。结果 :肾癌组织样本中 90 %呈端粒酶阳性 ,癌旁组织中有部分样本 (2 / 2 2 )呈弱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可能成为判定肾癌恶性程度或肿瘤易发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TRAP法对 32例肾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和可疑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了解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32例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强阳性 17例 ,阳性 12例 ,阴性 3例 ,阳性率 91% ;32例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弱阳性者仅 2例 ,阳性率 6 % ;可疑癌旁组织阳性者 6例 ,阳性率 19%。三组端粒酶活性比较 ,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高 ,特异性强 ,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提示端粒酶活检测可作为判断肾肿瘤恶性程度的标记物 ,并可能成为判断肾肿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活性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本世纪30年代,端粒已被发现。但很长时间未能有突破性进展。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对端粒的研究取得了硕果。1985年Greider等首次从四膜虫的细胞提取物中发现了端粒酶[1];1989年Morrin氏首先在宫颈癌细胞中发现有活化了的端粒酶[2];1990年,Harley氏等研究后断言:端粒酶活化是细胞获得“不死性”的途径。从而推论是肿瘤恶变的重要一环[3]。之后,对端粒酶的研究报道大量涌现,并被誉为“揭开了癌细胞持续分裂之谜”。本文作者,近期检测了乳腺癌、胃癌、食道癌及结肠癌等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论与国外报道一…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在大肠癌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TRAP)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中 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 :4 0例大肠癌组织中 ,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5% ,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 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部位、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提示 :端粒酶普遍存在于大肠癌组织中 ,可作为大肠癌的基因标志物。检测大肠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它的形成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等是肿瘤形成的分子基础 ,近年来 ,又发现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存在端粒酶表达异常。 1989年 Morin[1]在人宫颈癌细胞 (Hela细胞 )中首先发现了活化的端粒酶 ,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直到 1994年Counter等 [2 ]发现端粒酶活性仅存在于卵巢癌组织细胞中 ,而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则检测不到 ,这才受到关注。胃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有研究表明 ,在胃癌组织中存在着异常高的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表达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人肾癌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其端粒酶活性情况。方法:应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英简b FGF)、表皮生长因子(英简EGF)的DMEM/F12的培养基对分离的肾癌干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并以正常的肾组织细胞及含血清培养的肾癌细胞作为对照。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英简TRAP)对肾癌干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实时、定量的检测。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组的CD133~+CD34~+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含血清培养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肾癌干细胞球、肾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细胞,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血清悬浮培养相比含血清培养,肾癌干细胞CD133~+的表达率更高,但二者培养的肾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7.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TRAP法检测 2 9例肺癌组织、2 7例癌旁组织和 35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③结果  2 9例肺癌组织中 2 1例 (72 .4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2 7例癌旁组织中 6例 (2 2 .2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35例正常组织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34.0 13、3.937,P <0 .0 1、0 .0 5 )。④结论 端粒酶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 ,其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判定肿瘤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对54例膀胱癌组织及尿沉渣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并与对照组及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达89%;尿沉渣的阳性率达81%,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46%。尿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尤其在肿瘤早期差异更为显著。结论: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尿沉渣端粒酶活性测定阳性率高、特异性好,且各级膀胱癌之间无明显差异,可以替代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抑制与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蛋白酶,它主要由人端粒酶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ELPI)和人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hTERT)三部分组成;端粒酶能够以自身携带的DNA为模板,不断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以弥补端粒的丢失阻止端粒的缩短,使得细胞逃脱程序性死亡(凋亡),或者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ISA法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膀胱癌组与中晚期膀胱癌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正常组织活性高,膀胱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有相关性,故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梁光萍  罗向东  杨宗诚 《重庆医学》2002,31(12):1253-1256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 ,能以其RNA成分为模板 ,合成端粒DNA。端粒酶的表达调控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细胞衰老、永生化起着重要作用。正常体细胞中由于无端粒酶活性 ,随着每次有丝分裂端粒不断缩短直至退出细胞周期 ,最后衰老死亡。而肿瘤细胞和永生化细胞却有着很高的端粒酶活性 ,在人体细胞中导入端粒酶基因也能明显延长细胞寿命 ,因此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已成为近年来抗衰老和抗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端粒酶活性的调控途径及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12.
影响端粒酶活性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泉  杨德同 《现代医学》2002,30(2):137-138
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蛋白酶,已发现其活性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成分。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内外因子等因素相关,本文总结近年来端粒酶活性相关因素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赵岩  滕琰  杨立庄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21-722
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特殊的帽状DNA重复序列。端粒酶为一种核蛋白逆转录酶 ,以其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目前研究表明 :端粒及端粒酶参与细胞增殖过程 ,端粒酶活化与胶质瘤发生相关 ,对端粒酶调控的研究 ,可发现新的对胶质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腹腔积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即染色体末端的 DNA重复序列 ,能防止染色体 DNA降解、末端融合、异常重组与染色体缺失 [1 ] 。端粒被称为细胞的“分裂钟”,与细胞衰老与癌变密切相关。端粒的 DNA合成必须依赖端粒酶(telomerase) ,该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酶 ,其模板区的一段序列 5’CU AACCCU AAC3’与端粒序列互补 [2 ] ,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近年来 ,端粒与端粒酶已成为医学、生物学界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认为 ,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稳定是肿瘤细胞永生化所必需 [3]。笔者 1998年 6月~ 1999年 3月采用端粒重复扩增 -…  相似文献   

15.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银染色技术,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PCR 扩增,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24∶1)处理浓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 1×10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活性在脑胶质瘤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脑胶质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活性及肿瘤增殖标记抗原 Ki-67的表达 ,初步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集 4 0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4例正常脑组织 ,通过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 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瘤标本的增殖活性标记抗原 Ki-67。 结果 :4 0例胶质瘤标本中有 3 3例 ( 82 .5% )检出端粒酶活性 ,而正常脑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 ;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端粒酶活性水平有明显差异。端粒酶活性高低与 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 r=0 .74 5,P<0 .0 5)。 结论 :提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端粒酶活化作为卵巢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PCR)技术检测36例卵巢组织,包括17例卵巢恶性肿瘤及其盆腔相关组织、淋巴结,4例交界性肿瘤,10例良性肿瘤,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88.2%(15/17),弱阳性(+)者3例,中等阳性( )4例,强阳性( )者8例;4例交界性肿瘤阳性率75.0%(3/4),均为弱阳性( );10例卵巢良性组织中阳性率为10.0%(1/10),为弱阳性( );5例正常卵巢组织全部为阴性。统计学分析表明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分期均无关。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可能成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对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的判定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完整和基因组稳定的重要串联重复序列结构?端粒长度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定量或相对定量检测,反映机体在细胞水平的衰老程度和健康状态?端粒酶能够以自身模板序列催化合成端粒并使之延长?端粒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端粒长度可作为一类分子标志物指示肿瘤发生发展风险?近年来,许多研究对端粒长度及其相关因素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在不同肿瘤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本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的引物作用下进行PCR扩增,所得产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肝癌组织中的端粒酶阳性率为85.7%,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2.6%、肝硬化组16.7%和对照组4.2%,P<0.01。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对临床恶性肝脏肿瘤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其激活与恶性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端粒酶抑制剂被认为是一类潜在的高选择性的抗癌药物,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