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 观察窦房结中突触素增龄性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病理学改变与猝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57例非心脏疾病死亡者和10例猝死者的心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窦房结中的突触素,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突触素的阳性物面积。结果 在非心脏疾病死亡者,窦房结中的突触素阳性物在1岁以前较少,1岁以后显著增多,并在1~20岁年龄组达到最多,其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70岁以后降至最低;而在猝死者,5例窦房结中的突触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窦房结中突触素增龄性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病理学改变与猝死的关系,方法选取57例非心脏疾病死亡者和10例较死者的心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窦房结中的突触素,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突触素的阳性物面积,结果在非心脏疾病死亡者,窦房结中的突触素阳性物在1岁以前较少,1岁以后显著增多,并在1~20岁年龄组达到最多,其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70岁以后降至最低;而在猝死者,5例窦房结中的突触素阳性物比同年龄组非心脏疾病死亡者明显减少,结论 窦房结中的神经组织在生理情况下存在增龄性变化.窦房结中突触素的病理性减少可能是猝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冠状动脉壁随年龄变化的形态学改变,为心血管病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33例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正常男性尸体,在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以下简称冠状动脉)起始部横断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和Verhoeff氏铁苏木精染色,光镜观察及图像定量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均逐渐增大。各年龄组,心肌侧内膜厚度均大于胸壁侧。内膜面积与内弹力膜周长等价圆面积的百分数与腔面积/截面积值之间呈线性负相关。结论:冠状动态壁最重要的年龄变化是内膜增厚,这种增厚是不均匀的,其中心肌侧内膜厚度大于胸壁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内膜面积占内弹力膜周长等价圆面积的百分数是一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褪黑素含量的增龄性变化规律。方法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1~2月龄组、4~5月龄组、11~12月龄组和≥24月龄组4个年龄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松果体褪黑素含量。结果1~2月龄组褪黑素含量为1.492±0.158,4~5月龄组为1.088±0.059,11~12月龄组为0.233±0.101,≥24月龄组为0.127±0.03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松果体随增龄而出现褪黑素含量下降,这可能是导致机体发生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增龄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国田  郭志坤 《解剖学报》2002,33(5):553-556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细胞的增龄变化规律。 方法 取雄性大鼠 30只 ,分为幼年组 (出生后 2 0~ 2 5d)、青年组 (3~ 5月 )和老年组 (13~ 15月 )。常规石蜡切片 ,磷钨酸苏木精染色 ,图像分析仪测量心肌细胞的胞面积、核面积、核浆比和核椭圆度。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 :1 心肌细胞面积、核面积增大 ,核浆比降低 ,核椭圆度增高。 2 心室的细胞面积大于心房 ,左心房、左心室的细胞面积大于右心房、右心室 ,室间隔的细胞面积介于左右心室之间。 3 心肌细胞增粗增长 ,闰盘逐渐清晰、复杂。 结论 细胞核的增长速度相对慢于细胞的增长速度 ;细胞核的形态由圆形逐渐变为椭圆形 ;圆形细胞核是细胞幼稚的重要特征之一 ;心房较心室更具幼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静脉随胎龄变化的形态学改变,为临床挑选适当的血管代用品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33例新鲜脐带,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组织结构,Weigert,Aniline Blue及桔黄G分染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随胎龄随长,脐静脉管径、中膜厚度、中膜弹性纤维含量逐渐增多;平滑肌含量及细胞核的数密度和面密度在37-40周最大(P<0.05),胶原纤维则最小,因而此时段顺应性最好。结论:脐静脉管壁中各成分的含量随胎龄变化呈不等比增长,37-40周时血管顺应性最好。建议选用此时段胎龄的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细胞增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1~2月龄组,4~5月龄组,11~12月龄组和≥24月龄组4个组。采用H-F染色、Benda胶质细胞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光镜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松果体细胞数从4~5月龄组至≥24月龄组递减(P<0.001),而胶质细胞数随增龄递增(P<0.01),松果体细胞凋亡随增龄增多(P<0.01),松果体细胞胞质随增龄电子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扩张、嵴断裂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池扩张,脂滴增多。结论:大鼠松果体随增龄而出现松果体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多,松果体细胞退变。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增龄变化的规律。方法:取健康雄性大鼠,电镜观测左心房和左心室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和定量变化。结果:随年龄增长,心房肌节长度、线粒体数量各年龄段间无差异,心室肌节长度、线粒体数量各年龄段间存在显著差异;闰盘逐渐典型、复杂;心房中心钠素颗粒不断增多。结论:心房肌节长度、线粒体数量一生中基本不变;幼年到青年为心室肌节和线粒体迅速发育期;心室肌原纤维增长既有肌节数目增多,又有肌节长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突触素(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端脑额叶中的表达与胎儿额叶皮质突触发育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突触素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同时取材、常规电镜技术处理、透射电镜观察额叶突触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光镜下各组均可见SYN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胎儿的额叶皮层,其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强,各组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6~24周胎儿额叶的阳性产物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内,呈均匀的浅黄色,神经元突起内未见阳性产物;25~29周额叶的阳性产物呈黄色,在胞浆和突起内均可见,但阳性产物的量却下降;而30~39周额叶的SYN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的点状或颗粒状,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突起内,神经元胞浆内未见阳性产物,阳性产物的量显著增加;(2)透射电镜下19~36周胎儿大脑额叶均可见到突触样结构,随着周龄的增加,突触的数量逐渐增多,结构逐渐清晰和完整。上述结果提示SYN的表达可以反映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程度,SYN的表达与突触的发育是一致的;SYN在胎儿大脑额叶的表达部位经历由神经元胞浆内表达为主到神经元终末表达为主的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SYN先是在神经元胞浆内合成,再随着神经元的发育而逐步转移到神经元突起的末梢部位。  相似文献   

10.
11.
兔窦房结的光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显微镜观察了20例成兔心窦房结的连续切片。窦房结位于腔耳角下方,界沟的静脉窦侧,心内外膜之间,长轴与界沟一致。窦房结上中部宽,下300变细。中心区位于中、上1/3交界处或中1/3处。构成窦房结的主要细胞为P细胞和T细胞。P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较小,核大圆,胞质淡染。T细胞形态介于P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位于结的上下端及周边。根据细胞的构筑把结分为P细胞区和T细胞区。结平均为6.25×2.23×0.26mm。  相似文献   

12.
兔心窦房结的亚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观查了8例杂种成免心脏窦房结的亚微结构。窦房结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构成。P细胞多成团存在。细胞圆形或多边形,胞核大,可见双核细胞;胞质内肌原纤维和线粒体较少;核糖体、糖原颗粒、高尔基氏器、粗面和滑面内质网均较丰富;高尔基氏器附近有电子密度较高的球形颗粒;胞膜下见到许多小凹和小囊;P细胞间有散在的中间连接。T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介于P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最后对窦房结内各细胞的功能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鼠窦房结中央区细胞类型的形态特征和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澈  陈彩云 《解剖学杂志》1998,21(5):402-407
目的:为研究起搏机需辨认,计数和分离大鼠窦房起搏(P)细胞,方法:根据最早起搏点和细胞电位记录确定大鼠窦房结中央区位置,取窦房结连续切片,HE和Masson染色,以光镜,图像仪及电镜辨认,分析窦房结内各类细胞形态学特点和各类细胞数量,结果,从细胞大小,外形,染色浓淡,核/胞浆比,核面积和核灰度,肌原纤维分化程度等指标,可区分各类细胞,并算出各类细胞的数量比,结论:确立了各类细胞的辨别标准,中央区P  相似文献   

14.
龟龄集对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年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年龄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法。结果:24月龄大鼠齿状回多形层、海马CA3辐射层内突触小泡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灰度值明显大于18月龄鼠(P<0.001,P<0.005);12月龄鼠经6和12个月服用龟龄集后,齿状回多形层、海马CA3辐射层内突触小泡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灰度值均比同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服用龟龄集可延缓神经元的衰老,防止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的丢失,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30只Wistar雌性大鼠分为青年组(3~4月龄)、中年组(12~14月龄)及老年组(24~26月龄)。用光镜、电镜及放射免疫技术对其肾上腺皮质进行了形态及功能增龄变化的研究。见老年大鼠球状带变薄,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束状带结构紊乱,出现出血灶,部分线粒体嵴退化、消失,滑面内质网扩张,胞浆呈现空泡,脂滴减少;网状带溶酶体及脂褐素增多,细胞间胶原纤维增多,血浆脱氢表雄酮(DHEA)浓度下降。提示老年大鼠肾上腺皮质发生了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人窦房结和房室结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4例新鲜婴儿尸体,采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人窦房结、房室结微血管的立体构筑。结果表明,窦房结的血管床是由微血管网构筑成一椭圆形网状结构,中央动脉贯穿于结的长轴,由此动脉向周围发出分支,逐级分为许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最后在结的浅部分成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收集范围,则显示出按区收集的特点。而房室结微血管构型是一扁圆形的微血管网,结的浅部为一薄层比较细密的毛细血管网。透过网眼,可见有粗大的、彼此吻合的窦状静脉丛。房室结动脉由结一侧进入结内,向周围逐级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穿行于静脉丛之间,在结的浅部连于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始端有环形缩窄,为平滑肌压痕。  相似文献   

18.
人窦房结的内部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艳景  谭允西 《解剖学报》1992,23(2):123-128
  相似文献   

19.
人窦房结胶原纤维比例与分型年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窦房结的胶原纤维年龄变化及分型。方法:采用Masson三色染色网格测微器及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分别作光镜、偏光显微镜观察,对47例非心脏病变窦房结胶原纤维比例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窦房结胶原纤维随年龄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发现胶原纤维以1型为主,3型胶原纤维随年龄的增高有减少的趋势。结论:窦房结在衰老过程中胶原纤维的沉积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20.
胎儿心脏房室结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弯仙  孔祥云 《解剖学报》1990,21(2):134-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