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苗凌娜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1)
“痈疽”是一切化脓性疾病的总称。所谓“痈”是指病变范围表浅 ,病势急速 ,易脓、易溃、易敛的浅部脓疡 ,属“阳”性疾患。“疽”系指病变深至肌肉、骨骼、关节 ,发病缓慢 ,初起局部是百漫肿 ,不红不热 ,酸多痛少 ,属于难消难溃、难敛的“阴”性疾患 ,它的发生与人体气血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分述如下。1 痈疽与气血 人身的气血 ,相辅而行 ,循环全身不息 ,一旦这种生理功能被致病因素破坏时 ,则运行失常 ,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 ,阻于肌肉或留于筋骨而发生疮疡。如《内经》说 :“营气不从 ,逆于肉理 ,乃生痈肿。”可见 ,局部气血凝… 相似文献
4.
陈向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6(2):8-9
本文从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出发,对气血、脏腑,经络、筋骨受损而引起的功能失常做了论述。指出骨伤病虽属局部伤损之病,但与整体密切相关。由于气血.脏腑、经络.筋骨之间相互联系,一但局部受拍,常可导致它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客观确定实验大鼠常用经穴。方法依据穴位处高导声状态的特性,应用声测经络技术,将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大鼠经穴点。结果大鼠经穴皮肤声波波幅值较经穴旁对照点显著增大(P0.05)。结论大鼠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与人体经穴类似。 相似文献
7.
8.
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泄、留针时间。基于此,配合子午流注,即经气运行旺盛时取穴,选用适当刺激方法,再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并掌握合适的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影响很大。关于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机制研究中,关于脏腑开窍器官影响的报道较少;在临床研究中,有些文献报道中所纳入的病例过少,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于同种脏腑疾病针灸治疗的诊疗标准不一,缺乏统一性,容易导致各说其词。对于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泻及留针时间方面,而对其作用原理、最优穴组、实施标准、疗效确定等方面还有待商榷,且对针刺得气与否对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影响研究报道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10.
从穴位注射的药效作用探讨经穴—脏腑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鼠“内关”穴注射硫酸异丙肾上腺素为途径,以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为指标,对药物注射后见效时间维持时间、作用强度作了观察。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精神分裂症病人与正常人的经穴导电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人体的经穴导电量 ,是研究经络实质的一种方法[1] 。有人在对精神病人经穴导电量中研究中发现 ,精神病人的导电量低于正常人[2 ] 。但此研究没有将不同诊断的精神病人进行分类 ,其结果不能反应不同诊断的精神病人的导电量特点。笔者选择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 ,测定其经穴导电量 ,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92例均为住院患者 ,病程、发病次数、住院时间、用药种类均不限 ,诊断均符合CCMD Ⅱ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 ,男性 6 2例 ,女性 30例 ;平均年龄 30 3± 9 8岁。正常… 相似文献
13.
人体双侧对称经络电阻抗失衡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兆亮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9,11(1):9-11
通过实验装置.分别测量人体双侧对称经络对称两穴位之间的电流波形,计算其电阻抗值,探讨经络的导电特性。证明了正常人双侧经络电阻抗的对称性、经络循行线的低阻性及双侧经络电阻抗失衡与其络属脏器病变的相关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部分疾病与背部经穴超微弱发光的强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越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20(3):43-43,42
人体经穴、经络超微弱发光研究是一种以人体体表经穴、经络的冷光信息为指标,定量研究人体的经穴、经络的方法。本实验则侧重于观察部份疾病与背部经穴超微发光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1.实验设计 1.1.测试对象 正常对照组二十人,男女各半;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二十人,男性十二人,女性八人;慢性胃炎患者(发作期)二十人,男性十一人,女性九人。 1.2.测试部位 正常对照组测试双侧肺俞、厥阴俞、风门、膏盲俞、安喘、脾俞、胃俞、胃仓及肝俞。 相似文献
15.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这种特定联系,小仅是经络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医病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针灸临床治疗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今足少阳经经穴图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古今具有代表性的《十四经发挥》,《针灸学手册》,《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中的经穴图,分析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及交会穴的所属情况,认为该经目前较为公认的循行路线和交会穴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这对针灸献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对正常成年人经穴导电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针灸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源于何时 ,由何人所创 ,现已无从考证[1 ] 。子午流注理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出发 ,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环次序、有规律地出现周期性盛衰变化”。子午流注针法即是按子午流注的开穴时间 ,结合患者来诊的日、时干支 ,人体经络气血的循环和井、荥、俞、经、合的五行相生规律 ,开穴施治。近年来 ,对穴位电阻的研究表明 :健康人的穴位电阻最低 ,穴旁次之 ,非穴位点较高[3 ] 。那么 ,子午流注理论中的周期性变化 ,是否表现在正常人的穴位导电量上呢 ?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 相似文献
18.
19.
20.
洪德胜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2):50-51
“经、穴脏腑相关”的临床观察洪德胜(安徽省寿县中医院232200)关键词:经、穴脏腑相关中图法分类号:R224“经、穴脏腑相关”,又称“体表内脏相关”。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所以通过经络,脏腑的病变可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经穴部位,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