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医药与亚低温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且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中医药对CIRI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亚低温治疗是当今最重要的神经保护方法之一,现就近5年国内外中医药与亚低温防治CIRI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3年7月10~14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了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来自世界31个国家的58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没有东欧及苏联代表),我国有2名代表参加。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35篇。全部以口头报告或学术挂展的形式在会议上作了介绍;其中429篇发表于《实验血液学》1983年(11卷)第14期增刊。会议就许多专题进行了报告及广泛的论论,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国际实验血液学研究的特点和最新进展。以下就有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自1959年我校在国内首次报告利用体外特环作心脑灌注的方法以来,已有若干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的报告。由于上下半身间有侧枝吻合的存在,在阻断降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时,有相当量的血液流入下半身。文献报告证明侧枝吻合的方法有三:(一)用同位素(碘131、磷32)作示踪试验;(二)用伊文氏兰(T—1824)灌注的方法;(三)灌注中测量和比较上、下半身的动脉压及静脉压。为了更进一步探讨侧枝吻合的途径,灌注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滇南小耳猪同种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对14只实验用封闭群滇南小耳猪进行心肺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改进心肺灌注液和灌注方法,采用浅低温和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应用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技术,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体外循环过程平稳,供体心肺保护好,7例手术成功,6例成功复跳,获得短期存活,达到研究目的.结论合理选择供体心肺保护液,改进供体心腔减压方法,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减轻再灌注损伤和积极保护心肺功能是成功进行小耳猪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右侧巨大肝肿瘤或邻近第二肝门区的“中央型肝肿瘤”外科切除十分困难,术中有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的危险;伴有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破裂的肝外伤是种致命性损伤,现尚缺乏有效的外科手段。为解决上述难题,作者从1988年以来,“在常温下与低温灌注下全肝血流隔离下切肝术”和“体外肝手术”的动物实验基础上,对常温下和低温灌注下全肝血流隔离的无血切肝技术作了有成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低温体外循环及冷停搏液灌注技术,仍是目前心脏直视手术的常规方法。但低温所产生的不良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90年代以来,常温体外循环手术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临床应用方法亦逐渐改进,我科自1996年2月起开展体外循环手术中,主动脉阻断者以持续灌注温血停搏液技术保护心肌,主动脉不阻断者则在心脏不停跳下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就体外循环流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磁共振设备、图像采集及处理技术的改进,灌注成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就MR I灌注成像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维生素C缓释片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一些新规定的考察稳定性的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稳定性试验可以预测其有效期为2年,经低温考察试验及长期留样观察,其有效期亦不少于2年。因此,本品有效期可定为2年,其稳定性符合新药要求。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是肾移植工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近10余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结果都表明,亚低温(体温降至30~35℃)对脑缺血和脑外伤具有肯定的保护作用,且具有安全、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应用等优点[1]。而对肾移植受者实施亚低温治疗,是否也能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本实验在大鼠肾缺血60min再灌注的模型上初步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研究了再灌注时亚低温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及分组 雌性SD大鼠,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  相似文献   

10.
自1991年9月~1994年12月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低流量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对201例各种先天性及风湿性心脏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与低温冷晶体液间断灌注相比,此方法临床上表现室颤率低、心功能好、死亡率明显下降、心肌超微结构及心肌酶学较低温组明显改善,术后合并症明显减少,是心肌保护概念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采用腰动脉阻断法制作脊髓缺血动物模型。20只兔均分为常温和亚低温组,缺血40min后于再灌注0.5、4、8、12、24、48h6个时段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进行评级和评分。(2)兔18只,假手术组2只,常温和亚低温组各8只,常温和亚低温组在缺血40min后于再灌注4、8、12、24h4个时段采集损伤节段脊髓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缺血40min后,均出现下肢瘫痪,恢复血供后有部分恢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逐渐恶化,并与再灌注时间成正比。亚低温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常温组(P<0.05)。(2)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的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加重,但在各再灌注时间段,亚低温组脊髓损伤均较常温组为轻。结论脊髓神经功能的恶化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成正相关。31℃-33℃系统亚低温能够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恶化,是保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好的方法。减少IL-8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后继发炎症反应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灌注石膏模型是口腔修复学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实验教学及临床上最常使用熟石膏作为模型材料灌注石膏模型。要使模型真实反映口腔组织的解剖形态,必须对模型的制作过程有严格要求。我校口腔技工专业学生在对此实验进行操作中,有一些学生因为方法不当出现模型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就此问题作一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3.
<正> 中晚期肝癌常因瘤体较大病人全身情况差及肝脏手术出血较多,能手术切除者不多,特别是巨大肝癌,切除率更低。一般采用常温下或低温下肝血流阻断等方法作肝广泛切除,国内巨大肝癌切除的极少。我院外科于1989年10月成功地为一患者作巨大肝癌切除,术中不需阻断肝血流和低温灌注,不需上肝钳及作褥式缝合,术中出血很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9月-1994年12月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低流量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对201例各种先天性及风湿性民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与低温冷晶体液间断灌注相比,此方法临床上表现室颤率低、心功能好、死亡率明显下降、心肌超微结构心酶学较低温组明显改善,术后合并症明显减少,是心肌保护概念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全身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Bcl- 2、Bax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  12 6只S -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即刻全身亚低温 4h ,分别在 7个时间点取脑标本 ,进行Bcl- 2、Bax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精 -伊红染色。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 :亚低温组海马CA1区死亡细胞数明显减少 (P <0 .0 1) ;Bcl - 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峰值增高持续时间延长 ;Bax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峰值减低 ,持续时间缩短。结论 全身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锥体细胞损害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增强具有抗凋亡的Bcl- 2蛋白的表达 ,延长其表达持续时间 ;而减弱具有促凋亡的Bax表达 ,同时缩短其表达持续时间。此可能是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害产生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150年前Leqallais对人工灌注器官就有一定的见解,1849年Lobell也曾对离体肾脏的灌注作过研究。自1967年Belzer等人成功地保存狗肾达72h以来,肾低温的保存及手术日益被人们重视,特别是近20年来低温肾手术成为近代肾外科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选择性动脉内低温灌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采用不同温度(4、10、20、37 ℃)的生理盐水在恢复血流同时进行灌注,测定各组体温、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变化,并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含量测定、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各组实验动物血脑屏障的功能及超微结构改变,同时通过血清学检测比较S100β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研究显示,恢复血流灌注同时进行低温盐水灌注对实验动物核心体温无明显影响,但4 ℃生理盐水灌注较其他温度灌注可显著降低脑温并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EB含量,维持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完整性,并明显降低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但对模型建立后48 h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选择性动脉内低温灌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4 ℃低温盐水灌注的脑保护作用优于其他温度灌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梗逆行冠状静脉灌注猪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至今仍很棘手,逆行冠状静脉灌注(RCP),可把药物在再灌注前就到达缺血心肌区域形成有效浓度[1],可望此法成为其治疗的有效途径。RCP很有临床意义但十分复杂,目前国外对此研究正在掀起,国内研究较少。我们应用实验猪制作成AMI及RCP...  相似文献   

19.
浅低温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超微结构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IP复合32℃浅低温晶体停搏液保护状态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IP采用2次5min缺血、5min再灌注,实验分为IP+32℃浅低温组和单纯32℃浅低温组。心脏灌注St.ThomasⅡ停搏液,缺血30min,37℃再灌注30min。采用血流动力学、生物化学及立体定量方法分析IP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再灌注后30min,IP组的LVDP、+dp/dtmax、-dt/dtmax恢复率明显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再灌注末,IP组心肌ATP含量显著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心肌MDA含量显著低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基本完好心肌细胞体积密度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01),而严重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密度小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心肌细胞间质体积密度小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心肌组织内皮细胞有显著变性的毛细血管断面计数显著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结论:IP复合32℃浅低温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超微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第二届实验动物学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月17日至18日在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省科委、省卫生厅、同济医科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所、湖北省医科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有关领导、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优秀及获奖论文作者共57名。会议由学会秘书长张金城主持,学会理事长刘伟作了1996年工作总结及1997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