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全反式维甲酸体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高峰 《医学综述》1997,3(6):265-267
<正> 全反式推甲酸(ATPA)是维生素A的一种衍生物.维甲酸能通过细胞核上多种受体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分化、细胞代谢、细胞间质代谢、有关调质的代谢等.现就近期其药理作用体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反式维甲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反式维甲酸(a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成熟作用,已被广泛使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但是ATRA给药次数多(每日口服3~4次),峰浓度高,不良反应大。本研究以聚丙交酯乙交酯[pol...  相似文献   

4.
5.
我国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RL),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完全缓解率高达80~gO%。在应用该药治疗APL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良反应,现加以介绍以引起注意.1皮肤与粘膜病变1992年全国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白血病协作组统计[1],皮肤与口唇干燥脱屑的发生率是副反应中最高的,占71.5%,坦患者一般都能耐受,不影响治疗。另外,皮疹发生率为4.11%,阴囊皮疹与溃疡占1.87%,如果出现明囊溃疡应停用该药。2头扬与商项压综合征头痛、头晕的发生率约46%[1],头痛的程度轻重不等,多数患者经…  相似文献   

6.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8例,常见副作用有皮肤粘膜干燥,头痛,骨与关节疼痛,阴囊溃疡,恶心,呕吐等,并出现维甲酸综合征(RAS)4例,高白细胞综合征89例,高颅压综合征26例。  相似文献   

7.
全反式维甲酸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梁英民  黄昌亮 《医学争鸣》1996,17(3):236-237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5例梁英民黄昌亮乔庆大吴明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西安710038)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图号R733.7全反式维甲酸(RA)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以其完全缓解率高,DIC和严...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自行设计合成一种以骨缺损修复为目的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并进行理化性能和体外释放实验。方法复乳法制备mPEG-PLA-NGF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大小形态,用ELISA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用动态透析释药法测定体外释放率。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较均匀。微球粒径为(74.2±21.3)μ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1.8)%和[(2.13±0.24)×10-5]%,体外释放实验中,没有发现突释现象,24 h释放率为27.36%,微球在21 d后释放度达72.34%。结论 mPEG-PLA-NGF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紫杉醇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化试验条件,制备合适的壳聚糖纳米微球(CM),并负载紫杉醇(PTX),研究负载紫杉醇壳聚糖微球(PTX-CM)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离子凝聚法和透析法制备CM及PTX-CM,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球粒径大小和分布,透射电镜观测微球形态学特征,并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中对PTX-CM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制备CM的最佳条件是壳聚糖(CTS)与多聚磷酸钠(TPP)投量比在3∶1~6∶1间。制备的PTX-CM形态规则均质,无粘连,平均粒径179.3 nm,包封率80.0%,载药量20.6%,在8 d内累积释药率接近80.0%。结论:PTX-CM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有望成为理想的紫杉醇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壳聚糖(M M C‐CS )缓释微球对兔青光眼滤过术区瘢痕增殖的疗效。方法48只(96眼)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每组24眼,通过双眼行巩膜咬切术建立青光眼滤过术兔模型。其中24只兔的右眼术中植入M M C‐CS缓释微球(A组),其左眼术中植入CS空白缓释微球(B组);另24只兔右眼术中应用含0.20 mg/mL MMC棉片(C组),其左眼行单纯巩膜咬切术(D组)。术后观察各组眼压、滤过泡、前房炎性反应、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术后第7、14、21天分批处死各组兔模型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眼压:A组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低水平眼压,C组次之,B组与D组维持时间最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滤过泡情况:A组滤过泡存活时间较其他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并发症:各组中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4)角膜内皮细胞计数:A组术前与术后的计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结果:A组结膜上皮完整性较好,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较其他各组少,滤过口周围区无明显炎症浸润,新生胶原纤维也较少。结论 MMC‐CS缓释微球能安全有效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术区的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胶原纤维的增殖,显著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复合薄膜,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相关评价.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3种不同含药量的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压膜后在PBS缓冲液中进行体外缓释药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绘制累积释药曲线.结果 分别用50、75和125 mg氟伐他汀钠制作不同含药量的微球复合膜.其28 d内累积释放量分别为95.49%、96.40%和98.45%,在5~28d释药后期药物释放平稳而缓慢.结论 制备得到了缓释时间为28 d的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复合膜,其缓释时间及缓释特性能够满足下一步的动物体内实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源性营养因子缓释微球(BDNF-PLGA缓释微球)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PLGA缓释微球。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DNF组和BDNF-PLGA缓释微球组;除假手术外,其它30只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术后神经损伤局部注射BDNF-PLGA缓释微球,观察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等情况;术后4周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波幅、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度,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明显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态、关节活动等一般状况。BDNF-PLGA缓释微球可有效地改善大鼠损伤神经功能,到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对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快于BDNF组。与模型组比较,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显著提高大鼠NCV,增大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P<0.01)。术后4周,BDNF-PLGA缓释微球组的大鼠坐骨神经NCV、波幅和潜伏期,CMAP波幅及恢复率均显著优于BDNF组。BDNF-PLGA缓释微球明显改善坐骨神经髓鞘和轴突结构破坏,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肿胀、碎裂,神经纤维中的空泡及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BDNF-PLGA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立坤  邓江  黄文良  叶鹏  田仁元  吕雪峰 《重庆医学》2015,(8):1022-1024,1028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聚乳酸(PLA)缓释微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相容性。方法通过复乳干燥法制备rhBMP‐2‐PLA缓释微球,并与兔BMSC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hBMP‐2‐PLA缓释微球对细胞的毒性及增殖,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rhBM P‐2‐PLA缓释微球各浓度浸提液与BM‐SCs培养得出对细胞无毒性。实验组与对照组4个不同时间细胞增殖光密度(OD)值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时间之间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实验组 OD值高于对照组,时间与组数有显著交互效应,二者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P=0.006)。倒置显微镜观察材料组细胞增殖正常,扫描电镜发现接种7 d后细胞周边有rhBMP‐2‐PLA缓释微球,细胞生长良好,增殖分裂活跃。结论 rhBMP‐2‐PLA缓释微球对BMSCs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局部植入抗菌药缓释微球防治术后局部感染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为缓释辅料,通过乳化交联工艺制备负荷盐酸环丙沙星的植入缓释微球;建立模拟体内释放环境的体外释放系统,评价微球体外释放特性和抑菌能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的体内释放特性;利用透射电镜和病理检查检测微球的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结果:羧甲基壳聚糖环丙沙星植入缓释微球在体外的释放达7 d以上;微球植入体内后局部药物浓度维持在金葡菌MIC90以上约10 d,无明显突释现象;微球植入动物体内后无局部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透射电镜和病理结果发现微球和组织之间无明显的炎性异物反应.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环丙沙星植入缓释微球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释药行为,可用于植入体内防治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国产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例中枢性性早熟的女性患儿经国产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治疗12月前后的身高、性征变化、内生殖器(卵巢)变化、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值变化及骨龄增长情况.结果 20例患儿治疗后生长速率(GV)均有下降,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12月分别为(8.6±1.6)cm/年、(7.15±1.3)cm/年、(5.9±1.1)cm/年、(5.2 ±1.8)cm/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治疗后3~6月乳房明显回缩,B超提示卵巢体积逐渐缩小,卵泡缩小或消失,治疗12月卵巢体积均<1ml,卵泡<4mm或消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LH、促卵泡素(FSH)峰值治疗前为21.24±15.08和21.87±7.22IU/L,治疗3月后为1.73 ±0.24和3.12±0.2 1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骨龄增速减缓,△骨龄/△生活年龄=0.57,预测身高增加(3.8±1.6)cm.结论 国产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能抑制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性征发育及骨龄进展,达到增加性早熟患儿成年身高的目的,与同类进口药品相比,具有同样的效果.因其价格相对低,具有较大的经济学价值,对经济条件相对差的西部地区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治疗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