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为治疗寒邪外束、阳气内虚,少阴病的代表之一.兹将个人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多种病证的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俞大毛 《新中医》1997,29(3):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俞大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功能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30年来运用该方治疗凡属少阴本虚兼感寒邪所致的各种急性炎症,疗效颇佳,介绍如下。1急性喉炎陈×,...  相似文献   

3.
钱惠泉 《河北中医》2008,30(5):501-501
<伤寒论>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 ,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阐述了少阴病的症状及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阴两感的证治.笔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少阴阳虚为主的疾病多有取效.现选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方剂,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  相似文献   

5.
1方剂来源及作用机理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物组成,功能助阳解表,用于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属于少阴寒化轻症。该方证的实质为外有寒邪,邪入未深而又素体阳虚(少阴阳虚体质,外感风寒,后世医家也有称为"太、少两感"的病证)。阳气素弱,复感风寒,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伤寒论·少阴病》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多年来,笔者抓住少阴阳虚,阴寒内盛,阳气不得宣达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痛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痹病因病机为阳气虚弱,风寒湿邪侵袭.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阴袁证,主治阳虚感寒之轻证.独活寄生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独活寄生汤合用治疗痛痹疗效显著,使寒邪借助细辛,独活、防风等药物之透散,使风寒湿邪居无定所,以防闭门留寇之弊.  相似文献   

8.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多用于里虚寒兼表寒的太阳少阴证。方中麻黄宣肺散寒,解太阳之表邪;附子壮元阳,补命火,能够搜寻深陷的寒邪,温少阴之阳气;细辛气味辛温雄烈,走经窜络,能入髓透骨,温经通窍止痛。附子以益火壮阳,配合细辛通达阳气于上下周身,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于《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l枚组成,原方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阴两感证。系温阳解表代表方。笔者在临床中,针对阳虚寒袭的病机,遵仲景之法,随证加味治疗各种病证。并获显著效果。现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运用体会整理一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介绍徐书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临床疾病的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徐书教授认为只要是心肾阳衰,寒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布,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引起的各种病证皆可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12.
正刘殿池主任医师,师从名医王大经,从医40余年,精通内科杂病,尤擅于治疗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疾病等,对于疑难杂症及危重病证辨别精准,遣方用药轻灵。结合脏腑六经辨证,以少阴虚寒为基础,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糖尿病。1 少阴证与糖尿病《伤寒论》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三阴病[1],因其阳气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旨在温经散寒,扶正祛邪,助阳解表,于扶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不伤阳气,用以治疗少阴本虚,外感寒邪的太少两感证,最为合拍。近代本方有用于治疗暴哑,久咳、咽痛、麻疹并发肺炎等,皆获良效。根据本人临床实践,除仲景所载之证外,不论内外妇儿各科杂病,凡属少阴本虚兼感寒邪所致各证,均可用本方随症加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麻黄附子细辛汤特为阳虚外感而设,治疗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少两感证,即太阳少阴合病效如桴鼓。临床上病情单纯者,用本方不必加味,单刀直入,即可建功;病情复杂者,可随证加味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友良 《陕西中医》1998,19(6):282-283
<正>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温散少阴之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  相似文献   

16.
唐春芳  黄道富 《新中医》1996,28(7):51-5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唐春芳,黄道富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伸应用于高血...  相似文献   

17.
麻黄细辛附子汤由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细辛(二两)组成;仲景用以治疗少阴感寒证(或称太少两感证),此方为扶阳解表散寒之剂,补散兼施。少阴病为阳气虚寒之证,若始得之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因此需用温阳解表之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专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症而设,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根据临床报道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治疗数十种病症,笔者跟随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学习,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对临床所遇案例口传心授,现分析刘康宏副主任医师疗效确切之临床病案,于诸医家共享。  相似文献   

18.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申应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综合征)屡效。  相似文献   

19.
杨发清 《新中医》2005,37(11):77-7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少两感证。多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的法与方 ,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 ,而且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 ,尤其是应用《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的方剂治疗心血管方面疾病 ,获得了满意疗效。如原文 30 1条“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原为少阴感寒证而设 ,附子的作用在于温阳 ,内经谓“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这里以天与日喻人身之阳气。认为阳气是生命之本 ,在摄生延年 ,防病祛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观张仲景的少阴诸方 ,如通脉四逆汤、附子汤及麻黄附子细辛汤 ,虽皆用附子温阳祛寒 ,实寓振奋全身各脏器功能 ,增强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