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经病理证实为阴道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内异症独立存在者13例(72.2%),合并盆腔内异症者5例(27.8%)。前组性交痛及合并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比例高于后组,而合并不孕的比例较后组低。所有患者中8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加用GnRHa治疗3个月;其余10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8.6月,共有2例复发(11.1%),均见于肿块直径≥3 cm、行阴道局部切除未用药物治疗者。总共半年累积复发率13.3%(2/15),保守性手术复发为25%(2/8),其半年累积复发率40.0%(2/5);保守性手术术后加用药物治疗者及行根治性手术者无复发。各种术式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常见的盆腔内异症相比较,有其特殊之处。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盆腔内异症不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绝经年限≤5年,10例BMI≥25kg/m2,20例因盆腔包块及子宫良性疾病就诊,10例CA125升高;其中8例术前诊断明确。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其中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8例。术后随诊1~10年,均未复发。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首选手术治疗,推荐术式为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时确定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3例患者中,手术前误诊18例(78.3%),均经手术去除异位病灶及术后辅助药物治疗。6例患者复发,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初潮后的3~4年,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痛经和慢性盆腔痛。腹腔镜检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手段,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药物及其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UTE)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的15例U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有8例诊断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BE),7例诊断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UE)。12例术前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80%),其中泌尿系超声10例(66.67%),泌尿系CT 12例(80%),盆腔MRI 6例(40%);8例行妇科超声检查(53.3%);10例术前行泌尿道内镜检查(66.67%),活检病理诊断UTE率达80%。15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BE患者中,1例(12.5%)行膀胱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5例(62.5%)行开腹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25%)行腹腔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7例病灶位于膀胱后壁(87.5%),1例病灶位于膀胱顶部正中(12.5%)。7例UE患者中,4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7.1%),2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8.6%),1例行右肾、右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4.3%);双侧输尿管受累1例,左侧输尿管受累1例,右侧输尿管受累5例。术后病理均诊断膀胱/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术中同时切除卵巢EMs,4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者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9年(1~19.4年),5例患者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15例患者术后无UTE复发,仅1例B超提示卵巢EMs复发。结论:UTE诊断依靠临床特点、病史、影像学及膀胱/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泌尿系症状严重程度,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且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应用GnRH—a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近年来发病率增高 ,且常常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即使已行半根治性手术 ,仍有部分患者复发。我院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a)治疗术后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因内异症行半根治性或保守性手术后复发、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的患者 10例 ,年龄 2 9~ 40岁 ,平均 (35 6± 3 2 )岁 ,其中行半根治性手术 7例 ,保守性手术 3例。按美国生育协会修改标准分期 :Ⅲ期 6例 ,Ⅳ期 4例。于术后 1~ 2年内复发 ,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时间将100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均于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实验组50例患者于术后月经第一天口服孕三烯酮,剂量2.5mg,每周2次,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复诊为每月1次,记录月经复潮时间、痛经情况与时间、妊娠、B超与CA125检查结果,对药物治疗与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进行肝功能复查。结果: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熙组。血清CA125的水平:术前各组患者血清CA125的值超过正常的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9例。术后3个月,实验组35例降至正常值,1例半年后降至正常;对照组35例恢复至正常值,4例仍高于正常值,半年后3例仍高于正常值,1例异位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联合应用孕三烯酮,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残留的病灶,减少术后的复发,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月至13年,病灶大小(2.87±0.13)cm,位于皮下69例、肌层16例,侵犯腹膜9例。年龄35岁与≥35岁患者相比,潜伏期更短(P0.05);哺乳期6个月与≥6个月的患者相比,潜伏期更短(P0.05)。手术切除病灶后,18例采用药物治疗3~6个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76例未接受药物治疗,局部均无复发。结论:近年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增多,年龄和哺乳期与发病潜伏期相关,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选择,剖宫产术中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式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预后资料。结果 1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均以输尿管狭窄为主要症状入院,合并输尿管以外部位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15例(15/16)。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输尿管松解+膀胱镜输尿管D-J管植入术8例,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6例,未处理2例;行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根治性切除15例,同时行全子宫切除4例,子宫腺肌瘤切除2例,一侧或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5例,单附件切除3例(1例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术式的叠加),15例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但病情隐匿,不易确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6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55例(随访率90.2%),平均随访时间42.7个月(12~74个月)。术后痛经缓解率分别为1年53.1%、2年51.1%、3年66.7%,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非经期下腹痛、肛门或直肠痛和性交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有生育要求者13例妊娠(44.8%);其中8例合并不孕症者4例妊娠(50%)。结论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特点,提供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6例,对其临床症状、B超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及B超检查均能确诊。116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2个月~3年,2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手术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属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膜型、卵巢型及混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统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46例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膜型组137例(30.7%)、卵巢型组48例(10.8%)、混合型组261例(58.5%)3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腹膜型和混合型以双侧多见(62.8%,62.1%),卵巢型以单侧多见(81.3%)(P0.05);腹膜型易于其他手术时同时发现(94.9%),卵巢型和混合型多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指征行手术(95.8%,100.0%)(P0.05);腹膜型多无症状(93.4%),卵巢型及混合型更易引起痛经(75.0%及67.0%)(P0.05);腹膜型及卵巢型多存在于早期(100.0%及85.4%),混合型多存在于晚期(65.5%)(P0.05)。结论:经血逆流导致的内膜种植学说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基础学说,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先期病变。  相似文献   

12.
24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复发部位和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诊 1997年至 1999年因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住院手术 2 4 0例 ,了解手术经过和术后疼痛症状 ,行妇科内诊、超声检查和测定血CA12 5 ,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手术累积复发率为 2 2 .9% ;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2 8.9%、17.3%和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按Acosta临床分期法病变轻度、中度和重度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11.1%、2 9.0 %和 30 .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手术后遗症有卵巢囊性增大 (9.2 % )和包裹性积液 (5 .4 % )。结论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进行性疾病 ,重度病变和行保守性手术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故术后必须随诊 ,如有复发或手术后遗症仍需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卵巢透明细胞癌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预后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对70例原发性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对化疗的敏感性和生存率,以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和生存率.结果:根据FIGO分期,70例中工期44例,Ⅱ期13例、Ⅲ期13例.70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48.97%.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其中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62例,占88.6%(62/70);不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8例,占11.4%(8/70).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2%和7.69%(P<0.05).术后5例放弃化疗,65例于术后1~2周内进行了以PT、PAC等共3至8个疗程化疗.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化疗的敏感性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特点不同于其他的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临床分期早,化疗不敏感,易复发,预后差.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否与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探讨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案。方法:2006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32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按术后用药分为口服避孕药组(18例)和戈舍瑞林延长注射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口服避孕药组症状有效率为55.56%,复发率为27.78%,在症状缓解及控制复发方面均显著低于戈舍瑞林组(92.86%,7.14%)(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避孕药组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胃肠道反应、乳房胀痛、体重增加,戈舍瑞林组主要为潮热、多汗等更年期样症状,通过反加治疗后均缓解。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戈舍瑞林延长注射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recurrent pelvic endometriosis,RPEM),是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或规则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已消失,疾病治愈,但经过几个月(一般3个月)症状和(或)体征重新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复发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复发率高、复发时间短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且对于RPEM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经血逆流、激素依赖及免疫因素、年龄、囊肿特征、临床分期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等若干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潜伏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1年8月本院收治的20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多可做出诊断。本组均手术彻底切除病灶。随访17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均无复发。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彻底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83.33%),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1例(4.17%),疾病进展1例(4.17%),疾病复发2例(8.33%);20例完全缓解中1例未婚,余19例中成功妊娠10例(52.63%),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孕中期双胎流产,2例孕早期流产,1例孕早期随访中;2例疾病复发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其中1例自然受孕后足月分娩。6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完全缓解3例(50.00%),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2例(33.33%),疾病进展0例,疾病复发1例(16.67%);疾病稳定2例最终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余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目前未成功妊娠。结论:密切随访下,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GnRH-a与内美通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通常有药物及手术两种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又分为保守性和根治性手术,其方法近年来也从传统开腹手术逐渐演变到以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主。长期以来,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尽管很多临床医生采取术前术后联合应用药物治疗等手段以求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仍有高达16%~40%的临床复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 ,了解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自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我院因不孕而接受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 12 8例 ,按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来进行统计 ,分析其手术后妊娠率及术后获得妊娠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12 8例患者术后随诊 10 6例 ,随访率为 82 81%。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总妊娠率为 5 0 0 0 % (5 3/ 10 6 ) ,其中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电灼术后妊娠率为 6 0 0 0 % (42 /70 )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妊娠率为 30 5 6 % (11/ 36 ) ,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术后 18个月内获得妊娠者占 88 6 8% (47/ 5 3)。结论 电视腹腔镜手术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 ,可及时诊断引起不孕的病因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如果患者术后一年半以上仍不怀孕 ,应采取其它辅助生育措施。  相似文献   

20.
45岁以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45岁以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288例45岁以上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76.7%)、痛经(49.3%)、异常阴道流血(29.2%);术中发现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者76.0%,其中妇科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5.9%;根治性手术60.4%,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34.7%,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4.9%;术后73例(25.3%)行假孕治疗,18例(6.3%)行假绝经治疗;78例(27.1%)行激素替代治疗。随诊超过6个月者175例(60.8%),复发率2.9%(5/175)。结论:45岁以上内异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与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并存,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几率较高,建议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不增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