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肺外表现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MPP患儿97例,入选对象均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并与同期体检结论正常儿童(对照组,35例)相同测试结果比较。结果 MPP组外周血CD3+、CD4+表达强度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MPP患儿中,合并肺外表现者43例(44.33%),合并肺外表现组外周血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无肺外表现组,而CD8+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着明确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异常,合并肺外表现者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采用SERODIA-MYCOⅡ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80确诊为MP感染的4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①45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22例合并肺外脏器受损(占48.9%),其中年长儿17例,受损脏器中以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36.4%、31.8%、22.7%,皮肤损害(4.1%)少见;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天左右好转,出院后继续服药2周痊愈。②实验室检查中:血Mp-IgM均≥1:80,C反应蛋白(CRP)>15mg/L。结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损,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的呼吸道感染及多脏器受损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是否有被MP感染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例逐年增加,随着对MP研究的深入.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现已证实了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同时MP感染还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及组织,并直接影响疾病预后,现将2001—01~2006—10我院门诊或住院期间初诊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132例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提高对小
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 09—2006 05间106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
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9.1%。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4%,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6.6%。但用颗
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 IgM阳性率高(92.5%)。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1%),但血沉(85.0%)及CRP(52.0%)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
为多见,占88.7%,右侧(57.6%)多于左侧,下叶(72.3%)多于中上叶。35例(33.0%)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占39.4%,此外尚有贫血
、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 IgM
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肺外表现及治疗。方法对6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上,5~13岁29例(48.3%),发热35例(58.3%),持续性干咳38例(63.3%),婴幼儿表现为喘息7例(1.2%);36例(60.0%)肺部可闻及干啰音,并且7例肺部可闻及哮鸣音,32例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以斑片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40例(66.7%),肺纹理增多、模糊15例(25.0%),心肺膈无明显异常2例;3例做胸部CT检查示两上肺可见片状致密影,边界模糊2例,合并右侧胸膜炎1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2例(70.0%),降低3例,升高15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17例(26.7%);肺外表现有21例(35.0%),多脏器损害5例(8.3%);所有病例均静脉使用阿奇霉素缓慢输注1~2个疗程,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57例痊愈。另3例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 MPP高发年龄为5岁以上,其肺外表现也较常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李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2):143-144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常出现的肺外临床表现.方法 对确诊为MP感染的2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20例中90例(40.9%)出现肺外不同脏器、系统的损害,其中以消化、血液及泌尿系统多见,分别为41.1%、23.3%及20%,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M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引起误诊误治,故临床上遇到此类病例时,需注意MP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及早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肺外并发症,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168例MPP患儿中64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儿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浆膜腔、泌尿系统等受累。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0~3岁)50例和年长儿组(~14岁)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胸部X线、实验室检查、肺外表现情况的差异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婴幼儿组有痰咳嗽、湿啰音、喘鸣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长儿组干咳者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表现为小斑片或扇形浸润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质浸润例数也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长儿组表现为肺段实质浸润例数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门阴影增浓、胸腔积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肺外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临床痊愈33例,好转17例;年长儿组临床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等方面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小儿的支原体肺炎提高了临床上的认识以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本组的62例MP患儿采用颗粒凝集法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本病主要是以血灵儿童为主,持续性的发热并伴有刺激性咳嗽的早期无明显的阳性特点;本病还有并发症等,还会出现心肌炎、贫血以及肝脏的损害等,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效果甚佳。结论本病的诊断使用颗粒凝集法对血清MP-IgM的检测率相对提升,有利于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赵静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6):448-44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以便指导护理人员今后的护理工作。方法:对我科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各项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并分析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促进了患儿的康复。结论:护理人员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这样更有助于患儿的痊愈。 相似文献
12.
38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38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予阿奇霉素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病程10d內予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照组在病程10d后使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退热时间、肺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程早期使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热毒宁可有效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3.
张锦凤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6):374-375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5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为34例,女性为25例,年龄分布为4.67±1.87岁,最大年龄为11岁,最小年龄为1岁,其中3岁以下患儿为19例,3岁以上患儿为40例,最长住院时间为20d,最短住院时间为6d,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结果: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后,59例患者均体温恢复正常,随访1月均未发现体温异常患儿,均体温稳定,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采用有针对性护理观察和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慢性咳嗽的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92例慢性咳嗽的儿童者肺炎支原体IgM阳性42例(45.65%),高于对照组。其中3~6岁阳性率最高。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小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罗金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7):68-6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效果和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年龄8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6.4岁,排除各种临床合并症和其他病菌引起的肺部疾患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治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为了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包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辅助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绝大部分有发热,本组69例(占89.4%)。②仍以年长儿发病最多本组7~14岁44例(57.89%)。③咳嗽有特征性,早期干咳,部分较剧烈。本组咳嗽76例(100%)其中刺激性干咳48例(63.15),有咳痰9例(11.84%),剧烈咳嗽19例(25%)。④肺部阳性体征多不明显,本组肺部呼吸音粗55例(72,36%)。⑤胸片显示肺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密度增高影或肺实变浸润性病变增多,本组46例(60.52%),其次为肺门阴影增浓的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支气管肺炎改变。⑥血常规白细胞大多为正常,本组白细胞4—10×10~9/L 55例(72.36%),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高于相应年龄范围值,本组64例(84.21%)。结论:对于①起病急、高热不退、肺大叶实变,已应用非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要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要在寻找MP感染的证据的同时,果断加用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②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例细胞比例增高要考虑支原体肺炎,③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者病要考虑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时给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其他病原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18.
陈吾银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4,(9X):167-167
目的:对头孢吡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选取67例,并按照患儿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头孢吡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和对照组33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同对照组患儿的81.82%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SLAg热时间、止咳时间和口罗音消失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应用头孢吡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5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220例列入观察组,无肺外并发症患儿340例列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 MP感染肺外并发症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观察组患儿病程和热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和肺不张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MP感染肺外并发症累及全身各类系统组织,积极实施MP治疗与杀灭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患儿热程、胸片大片状阴影征和肺不张等可作为并发症预防的观察指征。 相似文献
20.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临床特点及肺外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肺外并发症的表现,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肺炎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咳嗽、肺部啰音不明显,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红霉素、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有效。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病程长,但经合理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