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价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132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卢戈氏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32例食管病变染色后,116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9例(早期食管癌6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6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3例。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67.2%)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32.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内镜下应用卢戈氏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以及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早期食管癌的确诊和定位比较困难,常规内镜检查也时有漏诊发生。1996年1月至1997年2月我们在常规内镜检查基础上应用色素卢戈氏液进行食管粘膜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取得满意结果。资料常规镜检中22例病人因发现可疑早期食管癌灶而入选,另20例内镜下诊断为食管炎为排除早期食管癌而进行染色检查,共计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73岁,平均53.2岁;临床症状有进食后烧灼感及梗噎感等,病程0.5~2.5年。方法1.应用Pentax—300电子胃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食管,照相并记录病灶情况;2.将…  相似文献   

3.
卢戈氏液染色在食管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法在食管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食管癌组标本应用卢戈氏液进行染色,并对原发肿瘤及淡染区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食管黏膜单纯性增生11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3处,重度不典型增生24处,早期癌18处。结论 卢戈氏液染色法操作简便、快捷,可结合食管镜检查对早期癌灶进行识别和定位;术中对已切除的食管癌标本进行染色观察,可协助判断食管切缘是否有癌组织残留;对中晚期食管癌要有充分的切除长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早期食管癌的确诊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977年1月至1997年9月手术治疗的72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81.9%(59/72)、纤维食管镜检查的确诊率为89.1%(57/64)、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的确诊率为91.7%(11/12);术后5、10、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2%(31/34)、66.7%(14/21)和62.5%(5/8)。结论高度重视早期食管癌的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查方法,必要时采用多项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术后食管癌复发和转移是早期食管癌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早期食管癌也应按肿瘤外科的原则行食管的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2的食管癌和10例贲门癌的切除标本进行卢戈氏液染色观察和病理检查,发现食管癌及其周围的癌浸润灶、原位癌灶和不典型增生组织呈淡染,而正常食管粘膜为深染。用此法在食管癌手术时可快速判断食管切端有无癌残留。食管镜下卢戈氏液腔内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也有辅助诊断意义。方法简便地、快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方法不适用于贲门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阳城县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内窥镜筛查情况和早期诊断结果。方法对5073例应用内窥镜检查+碘染色+指示性活组织检查及贲门脊根部定点活组织检查的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参加筛查的男女比为0.9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和癌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食管、贲门、胃的早期诊断率{早期诊断病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黏膜内癌1/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以上病例)分别为73.33%、71.88%、44.44%。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内窥镜检查+碘染色+指示性活组织检查可提高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同时要重视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建议食管癌高发区常规内窥镜检查时应做碘染色+指示性活组织检查和对贲门脊根部的定点活组织检查,以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和评价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示,对121例符合规定条件患者的食管染色后,有碘不染色者67例,其中病检为食管癌的38例,其中手术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4例,异型增生的23例,6例为慢性炎症,手术及放疗后碘染发现有跳跃病灶的5例。初步结果提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能提高内镜下诊断食管癌的能力,能发现食管癌的多发跳跃灶,从而指导外科手术及放疗定位。对评价放疗后效果有重要意义,且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在胃癌淋巴结转移检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胃癌淋巴结单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CKIHC) 染色与连续6 张切片HE染色检查结果。方法 选择根治性胃癌切除标本,每枚淋巴结分别行单张切片CKIHC染色和连续6 张切片HE染色。结果 CKIHC染色转移度10 .8%(176/1630 枚) ,转移率72.7% (24/33 例);HE染色转移度6.4% (104/1630 枚) ,转移率66.7% (22/33 例)。两组转移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1),但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用CKIHC染色后能发现更多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其优点是在低倍镜下即可发现淋巴结转移,可大大减轻病理学检查的工作量而又提高淋巴结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和评价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示 ,对 12 1例符合规定条件患者的食管染色后 ,有碘不染色者 67例 ,其中病检为食管癌的 3 8例 ,其中手术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 4例 ,异型增生的 2 3例 ,6例为慢性炎症 ,手术及放疗后碘染发现有跳跃病灶的 5例。初步结果提示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 ,能提高内镜下诊断食管癌的能力 ,能发现食管癌的多发跳跃灶 ,从而指导外科手术及放疗定位。对评价放疗后效果有重要意义 ,且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
自1991年5月至1993年5月,我们用EMMP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75例:CR33例(19%),PR91例(52%),MR21例(12%),NC17例(10%).PD13例(8%),缓解率(CR+PR)71%,总有效率(CR+PR+MR)83%。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为91%,非小细胞肺癌为63%,食管癌为60%,胃癌和乳腺癌均为70%,结、直肠癌为75%,肝癌为33%,甲状腺癌和恶性淋巴瘤均达100%。中位生存期11个月。毒副反应较轻,81例(46%)有恶心、呕吐,仅26例(15%)有白细胞减少,5例(3%)有血小板减少,145例(83%)有脱发,未见心、肝及肾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88例老年肝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肝癌45例,肝动脉结扎,并用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术后,术后灌注抗癌药物或碘油抗癌药物乳化液43例。手术切除率为51.1%,肝切除组,插管组的AFP转阴率,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27/36),23.5%(8/34),73.3%(33/45),62.8%(27/43),31.3%(13/45),27.9%(12/43),22.2%(10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我们共治疗食管贲门癌3467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食管贲门癌181例,占同期手术病例的5.24%(181/3467)。手术切除率90%,并发症发生率6.8%(11/181),手术死亡率1.1%(2/181)。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5%、39.6%、27.5%、12.3%,综合治疗远期生存率,3、5、10年为42.3%、30.6%、13.1%。本文提示: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尽早治疗及术后放疗、化疗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肺校正对329例食管癌放疗后生存率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最佳剂量。材料与方法:1973 ̄1976 4年间^60Co外照射329例食管癌的5年、8年、10年、13年生存率分析,对组织剂量6400cGy组分别行肺校正后靶区剂量分别产7000cGy、8250cGy。结果:肺校正后7000cGy组5年、8年、10年、13年生存率分别为13%(15/114)、9.6%(11/114)、7%(8/114)、1.8%(2/114)。8250cGy  相似文献   

14.
应用内镜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普查的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Wang GQ  Wei WQ  Lu N  Hao CQ  Lin DM  Zhang HT  Sun YT  Qiao YL  Wang GQ  Dong ZW 《癌症》2003,22(2):175-177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其早诊率较低。为提高食管癌的早诊率,本研究探讨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进行普查提高食管癌早诊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对3164名高危人群进行3次普查,每个普查对象均在着色区取一块活检组织,且每例可疑病例也均在食管的不着色区取活检组织作病理检查,然后将食管鳞状上皮的着色情况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早期食管癌100%碘染色阳性,染色级别多为I级。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为1.6%-4.59%,中晚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为0.29%-1.09%,食管癌的早诊率均在75%以上。(2)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95.6碘染色阳性,其中91.3%病例碘染色级别为I和Ⅱ级。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4.49%-7.68%。(3)中度不典型增生96.6%碘染色阳性,73.3%病变染色级别为Ⅱ和Ⅲ级。(4)92.3%轻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阳性,86.5%病变染色级别为Ⅱ和Ⅲ级。(5)而只有0.9%的炎症和0.4%的正常组织碘染色级别为I和Ⅱ级,正常组织大多数为阴性或Ⅲ级。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进行普查,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1994年2月~1998年12月我院及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期间)泌尿科收治明确诊断的前列腺癌9例,对其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1 临床材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年龄52~77岁,平均645岁。主要临床症状:排尿不畅和(或)尿频8例(888%),尿潴留2例(222%),无痛性肉眼血尿3例(333%),消瘦、下肢及阴囊水肿1例(111%)。1.2 检查方法及结果1.2.1 直肠指检(DRE) 前列腺质地坚硬和结节8例(888%);前列腺上缘不可触及、表面高低不平、硬结大小不等3例…  相似文献   

16.
赵锡江  张熙曾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2):123-124,134
本科自1973年1-1989年1月共收治食管癌121例,其中35岁以下(包括35岁)12例,手术切除10例(83.33%),探查1例(8.33%),未手术1例(8.33%)。对青年人食管癌患者,消瘦的严重程度可视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但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淋巴转移和肿瘤侵犯食管壁的深度。病变的部位,范围,组织学类型,术前DDP+PTM化疗及术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79例中期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期胃癌国内报告不多,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行胃癌切除术348例,其中79例切除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切片确诊中期胃癌,(Pm癌)均行根治性手术,42例术后化疗,化疗方案为FM+复方天仙胶囊,简称FMT方案及FAM方案,并与单纯手术组37例(对照组)作了远期疗效对比分析,用X2检验两组生存率差异,化疗组5年生存率78.6%(33/42)比非化疗组5年生存率56.8%(21/37)高21.8%(P<0.05),化疗组FMT为最佳方案,5年生存率82.6%,以探索提高胃癌术后长期生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耐受性和临床效果,作者自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将40例胸段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为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放射治疗组(20例)。常规组1.8Gy/次,总量70.2Gy,39次,55天。加速超分割组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1Gy/次,2次/日,间隔至少6小时,总剂量为30.8Gy,28次,20天;第二阶段3次/日,1.1Gy/次,间隔4~6小时,总量33Gy,30次,14天。两阶段总量63.8Gy,58次,34天。近期疗效分析,加速超分割组CR50%,常规组CR30%。CR+PR分别为90%和95%。预计治疗增益因子1.13。急性反应主要为Ⅰo和Ⅱo食管炎,加速超分割组(18/20)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4/20),但患者均能耐受。3年随访率为100%,超分割组3年生存率40%(8/20),常规组20%(4/2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初步结果显示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可望提高生存率,病人能耐受,作者认为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31I抗AFP抗体导向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英德  刘由庚 《肿瘤》1994,14(4):200-203
1980-1993年,用^131I-抗AFP抗体治疗不能切除肝癌72例(153例次),治疗≥2次占47例,平均^131I量为31.87(6.4-97.4)Mci,中粒数27.4mci(1013.8MBq)。结果:总果:总有效率20.8%(15/72),治后一年生存率33.3%(22/66);治疗≥2,≥3,≥4次者有效率分别为29.8%(14/47),60.0%(9/15)和70.0%(7/10)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nm23H1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6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1%(33/6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浸润程度无关。食管癌旁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显著高于有转移组(11.1%,1/9)。此外与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有关,nm23H1阳性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nm23H1阴性表达组(P<0.01)。结果表明:nm23H1蛋白高表达对食管癌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