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三则     
《长寿》2004,(10):62-62
湖南省常德市读者杨克:我家在农村,2001年我孙结婚时,孙媳妇从娘家陪嫁一套液化石油气灶具,其中一罐液化气。由于家中人口,烧柴较多,就没有用这罐化气,一直把它放在二楼,迄今已有三年多了。我很心放久了会爆炸,前些日子气特别热,我天天提心吊。让儿子把它卖掉,他又不。请问:我这种担心是否正?液化气放久了是否会爆?编者:首先说您的安全意很强烈,这很好。老年人对不安全因素就需要有高度警惕性,防患于未然,这样能保证自身安全。液化气放了确实很危险,这一点您的心是不错的。这种危险主要自于煤气的泄漏,遇明火而致爆炸。因为液化石油气比气重…  相似文献   

2.
小窍门     
《中国保健营养》2010,(7):11-11
<正>鉴别液化气灶具漏气法先关闭灶具上的开关,再关气瓶上的阀门。过1小时后,不开气瓶上的阀门,只开灶具上的开关,同时点燃炉灶,如能燃起一股火苗,说明灶具不漏。醋盐水漱口减缓感冒症状当我们觉得喉咙有点痛痛的,好像要感冒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泡一杯盐水,加一点醋,然后用这个醋盐  相似文献   

3.
广东某厂10年预防急性职业性中毒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 ,某公司炼油厂连续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 ,主要原因是硫化氢和液化石油气所致。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为此该厂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 ,以防止急性职业性中毒的发生 ,现将有关防治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该公司炼油厂是国有企业 ,主要对原油进行加工生产 ,产品主要有汽油、柴油、石脑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 ,主要的有害物为硫化氢、液化石油气和氨等。全厂有职工 3 4 3 1人 ,其中男2 470人 ,女 961人。原油加工生产过程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工人在开关阀门、检查管线、采样分析、脱水排凝及检修工人对设备、油罐…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现阶段使用的燃气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人工煤气3种,一般以罐装和管道供气方式提供。这三种燃气成分不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液化石油气俗称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丁烯等,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毒性较低,成品添加了臭味剂。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对人体有一定的麻醉作用,中毒后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四肢无力、嗜睡、脉缓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窒息。  相似文献   

5.
目前城市居民厨房普遍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广大农村也有很多家庭使用上了液化石油气。这就给厨房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厨房火灾多由于操作不当或无视安全使用的规定所致。因此,学会一些简易可行的厨房消防自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现阶段使用的燃气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人工煤气3种,一般以罐装和管道供气方式提供。这三种燃气成分不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液化石油气俗称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丁烯等,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毒性较低,成品添加了臭味剂。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对人体有一定的麻醉作用,中毒后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四肢无力、嗜睡、脉缓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窒息。天然气是指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又称油田气、石油气、石油伴生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少量乙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  相似文献   

7.
2004年4月7日,无锡市新区某日资企业在检修液化石油气站时,因作业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一起急性职业性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采集储罐内气体样品检测结果:色谱图显示一单峰,为液化石油气峰,浓度为128.1 mg/m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与病人临床表现,认定该次重大事故中毒原因为液化石油气中毒.此次事故为在通风条件差,液化石油气浓度很高的储罐内作业,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且无特殊防护措施,无安全及应急措施,1人中毒后,其他5名工人在不了解储罐内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8.
急性液化石油气刺激反应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石油化工公司液化石油气输送管线距附近居民居住区约500m。1999年5月1日在此周围安装排放污水管道及修建排水井,造成该公司石油气输送管线破损,液化气延排水管道逆行至附近平房居民家中。1999年6月初,有居民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先后23名居民被送人我院观察治疗。经劳动卫生监测部门在居民家中检测,结果显示,室内空气中含有石油液化气成分。现将住院治疗的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液化石油气(LPG)主要成分为C_1~C_6正异构烃类。我们对59名液化气站灌气班女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进行测定。接触组ANAE阳性率64.92%,对照组(52名)阳性率70.75%,差异有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劳卫档案”的必要性天津石化公司第二石油化工厂于1970年建厂,全厂职工2100人,以液化石油气为原料,主要生产装置有:液化气气体分馏、甲醇、甲醛、顺酐、聚丙烯等。产品主要有异丁烷、甲醛、聚丙烯、顺酐等七种产品。在生产全过程中主要毒物为液化石油气、甲醇、甲醛、硫化氢等十三种;并存在高温、噪声等物理有害因素。一年中除一个月停产检修外,其余时间连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某工业园液化石油气叠合项目生产期间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性程度,并找出关键控制点,探究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策略,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工业园液化石油气生产审批提供相应技术依据。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采样、检测工业园液化石油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性及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的影响。结果该工业园液化石油气叠合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化学毒性物质、物理因素以及粉尘等,根据化学物质职业病危害的不同风险等级评价标准,其中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在职业病危害风险中被评为低风险水平,而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氨在职业病危害风险中被评为中等风险水平。结论该工业园液化石油气叠合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的工艺项目,工艺流程生产中应正确认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地点、工序流程、分布位置等,并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在许多大中城市,以液化石油气(液化气)作为家用燃料已相当普及。然而临床对液化气燃烧烟气的有关成份及其毒性机理尚认识不足,笔者报道二例急性液化气燃烧烟气中毒致残如下。 [例1]患者女性,24岁。在家中卫生间使用热水器洗澡时昏倒在地(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约30分钟后被家人发现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8℃,血压14.7/9.3kpa。神志不清、小便失禁、角膜反射存在。双侧瞳孔同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心率90次/min,律齐,未闻  相似文献   

13.
对某市5家液化石油气(LPG)储配站作业人员职业暴露、急性中毒、应急救援设施现状及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家LPG储配站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液化石油气、噪声、低温、夏季高温等,现场均设置或配备了监测报警装置、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及个体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设施。总结LPG储配站应急救援要点与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提升自身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液化气深加工项目生产期间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找出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有毒物质(硫酸、氢氧化钠、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戊烷、辛烷、丁烯)、噪声和高温。类比对象工作场所中22个噪声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53.2~107.3 d B(A),其中有11个点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标准[85d B(A)];化学有毒物质、高温均符合相关标准。结论液化气深加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和化学毒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综合评价表明,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快速热水器(下称热水器)引起CO中毒,甚至死人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威胁着用户的人身安全。对使用热水器引起CO中毒用户的调查及模拟实验证实,热水器积碳造成阻塞及使用时通风不良是热水器引起居民CO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1材料与方法1.1现场调查对使用热水器发生CO中毒的用户进行热水器品牌、燃气品种、家用液化石油气调压器、安装场所、用房体积、使用时间、通风、燃烧及CO中毒状况调查。1.2模拟实验1.2.1实验方法:对发生CO中毒用户的热水器用100mL注射器在烟道内直接取样;并…  相似文献   

16.
爱心提示     
使用液化石油气型热水器产品的用户,一定要注意选购好的减压阀。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和产品外壳上粘贴的安全说明内容、警示标识。一定要定期检查燃气连接管路是否有漏气现象。一定要严格禁止私自或非专业人员拆动热水器产品内部结构部件。在感觉有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护。  相似文献   

17.
爱心提示     
使用液化石油气型热水器产品的用户,一定要注意选购好的减压阀。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和产品外壳上粘贴的安全说明内容、警示标识。一定要定期检查燃气连接管路是否有漏气现象。一定要严格禁止私自或非专业人员拆动热水器产品内部结构部件。在感觉有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50例接触液化石油气作业工人的脑电图,未发现慢波增多的病理反应,认为接触556.9毫克/立方米和76.4毫克/立方米以下浓度是安全的,但鉴于接触者仍有大脑生物电的改变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出现,提示仍须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9.
对石油液化气站作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生产环境中石油液化气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硫化氢浓度0.006~0.023mg/m~3。结果作业人员的记忆力减退、慢性鼻炎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与低碳烃的麻醉及刺激作用有关。作业人员淋巴细胞>40%人数亦高于对照组,认为是其慢性鼻炎患病高所致。另外作业人员血清磷脂、甘油三酯含量高于对照组;正中、尺神经潜伏期比对照组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稍快,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作者认为,液化石油气作业人员健康改变可能与石油液化气及其所混有的硫化氢联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液化石油汽来源于天然气及石油气,是一种很好的燃料,近代已广泛为工厂、住户所采用。为探讨液化石油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制订安全标准,我们以气态方法进行了液化石油汽的Ames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