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浸润方法对白芍中芍药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为根类药材,质地坚实,不易浸润软化。但目前饮片加工多为传统浸润方法,浸泡时间长,水溶性成分易流失,且夏日气温高时易霉变。近年来有几种新的浸润方法逐渐应用于实践,生产效率高,饮片外观质量亦好。本文对传统常水常压冷浸、常水加压冷浸、常水减压冷浸和蒸气减压温浸四种不同浸润方法加工的白芍饮片作薄层色谱和芍药甙含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的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芍药苷含量影响很大。结论:先煮沸后去皮,有利于提高白芍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4.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清炒、酒炙、醋炙3种炮制方法加工白芍饮片,采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品中的芍药苷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炮制工艺对白芍中芍药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毫白芍、杭白芍和川白芍及其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变化,为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白芍临床作用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三种不同规格白芍及其相应四种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SHI—MADZUVP—OOS(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6:84);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nm。结果三种不同规格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毫白芍、杭白芍和川白芍分别为3.30%、3.14%和2.50%;白芍药材、白芍片、酒白芍、炒白芍和醋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依次为2.98%、2.73%、2.69%、2.50%、2.48%。结论芍药苷(C23H28O11)含量:毫白芍〉杭白芍〉川白芍;药材〉白芍片≈酒白芍〉炒白芍≈醋白芍。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 :考察水饱和的正丁醇与甲醇对芍药苷的提取差异。方法 :用 HPL C法 ,对不同溶剂提取得芍药苷样品进行测定。结果 :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的效果优于甲醇提取。结论 :对含淀粉较多的药材 ,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10.
双向发酵对白芍HPLC指纹图谱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芍双向发酵后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含量的变化及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将白芍作为"药性基质",运用双向发酵技术,产生白芍的"药性菌质",以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为指标,采用RP-HPLC法测定,比较其含量的变化及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发酵之后的白芍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含量与生药材比较都有明显的降低。同时,经发酵的菌株有新的成分出现。结论双向发酵后白芍"药性菌质"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含量都明显降低了,且有未知的成分出现。 相似文献
11.
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建立中药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芍药苷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系统考察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对芍药苷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用7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芍药苷提取率。结论:溶剂种类和提取方式对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通常认为加工方法是导致2种药材功效差异的本质原因,仅根据加工方法而不考虑药材种质,就会出现药材的性状、活性成分含量不能很好吻合药材的质量标准。芍药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白芍和赤芍的本草考证、种质差异及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白芍和赤芍药材的种质存在的差异,白芍应为古人从野生芍药中选育出的栽培品种P.lactiflora ′Baishao′。白芍与赤芍基原问题的澄清可为优质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枳实和白芍配伍后化学成分在质和量上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比较枳实-白芍单煎液与合煎液中各成分的变化,色谱柱为Syncronis-C18(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乙腈-0.3%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30nm。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所用色谱条件符合定性和定量研究要求,确定了19个共有峰,并初步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判断,其中8个成分含量增加,而9个成分含量降低。枳实-白芍配伍后化学成分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但含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中药复方的配伍并不是单味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4.
赤芍和白芍不同部位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差异,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色谱柱:Hyper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14∶86);检测:UV 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不同。结论运用HPLC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和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柴胡-白芍药对及单用柴胡、白芍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盐酸氟西汀0.015 g·kg-1)及柴胡-白芍(1∶1)药对高、中、低剂量组(32,16,8 g·kg-1),柴胡高、中、低剂量组(32,16,8 g·kg-1),白芍高、中、低剂量组(32,16,8 g·kg-1)共计11组。各组小鼠灌胃给药7 d后采用小鼠开场实验(OFT)排除假阳性结果,并通过小鼠悬尾实验(TST)、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研究各药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OFT中,各组小鼠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在TST和FST中,各给药组小鼠的不动时间均显著减少,其中以柴胡-白芍药对高剂量组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在TST中不动时间为(51.3±31.7)s,在FST中不动时间为(86.3±25.9)s,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TST和FST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不同剂量的柴胡-白芍药对及单用柴胡、白芍均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它们抗抑郁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的切制工艺对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鲜品切制与干品泡润切制所得白芍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Symmetry(4.6mm×160mm,5μm)分析柱,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3批白芍鲜品切制饮片中芍药苷的平均含量为:2.98%;干品泡润切制饮片中芍药苷的平均含量为:1.70%。结论:鲜品切制的白芍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较高,且工艺时间短,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应用对实验性惊厥小鼠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模型组(A),阳性药对照组(B),柴胡-白芍2∶1组(C),柴胡-白芍1∶1组(D),柴胡组(E),白芍组(F),柴胡-白芍1∶2组(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用量为苯妥英钠0.025 g·kg-1或地西泮0.004 g·kg-1,柴胡-白芍不同比例配伍组用量为10.4 g·kg-1,各组小鼠连续ig给药7d,末次给药60 min后造模,观察各用药组对小鼠最大电惊厥(MES)模型、戊四氮模型、士的宁模型及匹鲁卡品模型的阵挛潜伏期、强直潜伏期、死亡潜伏期及死亡数的影响.结果:与A组相比较,在MES模型中,B,F组可以显著降低惊厥发生率(P<0.05);在戊四氮模型中,B,C,D组均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强直潜伏期(P<0.05),B,C组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5);在士的宁模型中,B组能够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死亡潜伏期(P<0.05),其余各组对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死亡潜伏期,无显著影响;在匹罗卡品模型中,B,C,D,E,G组均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5).结论:柴胡-白芍配伍应用具有良好的抗惊厥的作用,其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柴胡或白芍,其中以柴胡-白芍2∶1配伍比例的抗惊厥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白芍及酒白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评价白芍炮制前后的质量属性。方法:采用HPLC,以InertSustainSwift~(TM)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0 m L·min~(–1),进样量为15μL,分别建立白芍药材及炮制品酒白芍的指纹图谱;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结合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白芍和酒白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建立了白芍及酒白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30批次样品的8个共有峰。15批白芍及15批酒白芍与各自的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分别为0.988~0.999和0.991~0.999,生品与炮制品比较相似度达0.999。炮制前后出膏率平均变化幅度为2.45%。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前后芍药苷质量分数变化为–2.13%~0.4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对白芍及酒白芍的质量属性进行有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包括不同地方白芍药材和浙江不同类型白芍药材。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浙江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都比较高,除了紫红花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为2.600%,其他4个浙江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都高于3.0%,其中"浙芍1号"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为最高,达到3.572%。亳芍和江西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较低,但亳芍和江西白芍样品中另一化学成分含量比较高。结论:不同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有一些差异,除了芍药苷含量,还应该综合其他化学成分来综合评价白芍药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白芍配伍前后芍药苷的含量变化,探讨小建中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小建中汤复方煎液和白芍单煎液中芍药苷的含量。采用Waters XTerra RP-C8色谱柱(3.9 mm×1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2 nm。结果芍药苷在1.006~15.09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白芍单煎液和复方煎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7.2%和95.1%,单煎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明显低于复方煎液芍药苷的含量(P〈0.01)。结论白芍在小建中汤中配伍可以增加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